昼夜节律照明是未来的健康照明趋势

锐高照明Tridonic · 2017-10-31

现在越来越多的办公室,为了节电开始减少照明,全天使用同一种亮度、色温的照明,此举无形中影响了人的感光舒适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打破了人体昼夜节律的平衡,而只有理解昼夜节律、迎合昼夜节律的照明才能引领未来的健康照明趋势。

1

什么是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指一个人主要的生物周期,即睡眠-清醒周期。就像所有生物周期一样,昼夜节律受体内生物钟控制,生物钟的启动和重置受外界刺激调节,那就是光。一个人的清醒/睡眠周期与地球上的自然光/暗周期同步,这是昼夜光刺激进入眼睛和身体的生物反应的作用。

2

昼夜节律照明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光线作为人体昼夜节律系统主要驱动力之一,无论是自然的阳光还是人工照明光线,都会引发一连串的生理节奏反应。

因此,合理的昼夜节律照明,对一个人在白天保持警觉清醒和夜间入睡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冬季漫长的缺少阳光的几个月里,长期室内工作的人们由于缺少阳光照射会导致体内生物钟紊乱。

3

如何打造健康平衡的昼夜节律?

不同人群对于色温的偏好千差万别,通常来说,3000K到6000K之间的色温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其中4000K到5000K的色温尤为受欢迎。且根据个人需求来调节照明环境,成为办公、学习健康照明的关键。

锐教授的母公司Zumtobel奥德堡,通过MELLOW LIGHT V tunableWhite灯具结合LITECOM照明控制系统使用,提供从3000K到6000K之间不同色温的照明环境,既能满足日间活动集中精神的需要,又能保障夜间良好的睡眠。

早晨模拟

色温:5000K

水平照度(包括自然光及人工光):超过500lx

目标:调节人体生物钟,以直褪黑激素产生

准备睡眠

色温:3000K

水平照度(包括自然光及人工光):超过500lx

目标:调节人体生物钟,不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睡得更香

锐教授致力于研究昼夜节律与光关系的,为国立中兴大学提供了新一代图书馆照明解决方案—— 结合智慧照明技术,可调变物理参数并模拟各种照明情景,以优化光环境,让读者可选用自己合适的照度与色温,让LED照明更符合人的“昼夜节律”为主要目标,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成效。

白天,图书馆三楼LED平板灯,一般区5700K~6500K色温,视听区3000K色温,达到绝佳读书空间的照明氛围。窗边使用光感应器,可根据设定照度自动调整灯具亮度,或一句日光补光测器侦测到的环境亮度进行补光,进而达到适当的阅读照度,不需人工操作调整亮度。

傍晚,指向性光源透过造型天花板漫射后,色温介于4000K~5000K之间,提供柔和舒适舒适且不刺眼的照明氛围,有利于缓解一天的用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