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少年宫照明分析丨A·案例
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 · 2017-08-19
小A侃侃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事实上,全世界对青少年的投入都不竭余力。其实,原因很简单,歌都有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许多国家都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环境。
哈萨克斯坦少年宫(Palace of Schoolchildren)位于其首都阿斯塔纳,由Studio 44 Architects设计,项目建筑面积达18,700平方米。
少年宫的设计有双重意义,既借鉴了至上主义构造,又体现了当地的住宅建筑传统,并将这两点合二为一,营造出了“少年儿童的庇护所”的感觉。
少年宫形似木制皇冠,突出的蒙古包结构内的壁炉上方是中央开口。在该项目中,建筑师将Kazakh传统住宅中的这一圣礼元素重新解读为一个高8m、直径为156m的圆柱体。巨大的圆盘上的开口和天窗使自然光线进入建筑内部和中庭空间。它覆盖了阶梯式的矩形“盒体”,滑冰场、博物馆、射击场和剧院等功能因素分置于盒体结构中。
“盒体”用民族装饰品进行美化,逐个堆叠,令观赏者联想到毛毡手提箱(shabadan),是蒙古包内部一种传统的装饰品,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圆盘空间容纳了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和部门,而建筑平台的绿色屋顶则被解读为散步和观景平台,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模拟草原景观。
哈萨克斯坦少年宫最大的特色是照明手法简约到位。天然光的有效利用、与室内光的良好结合,用光营造出少年喜欢的风格。
建筑与照明的融合适宜,室外照明风格比较庄重、大气;室内照明适当增加了一些活泼,室外风格偏稳重,室内稍有活泼,二者有差异,但协调性很好。
采用了简单的泛光照明,结合点光源的手法。室内照明中庭比较有特色,天花板加入了点光源,其余部分为普通功能照明。
在中庭、游泳池、田径馆、圆形阶梯教室等功能空间都充分利用了自然光,节能注重科学、实效和健康。涉及运动、教学或会议功能的空间基本上尽量采用了天然光和人工光相结合的照明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空间功能需求。对于电影院、溜冰场等空间纯粹运用了人工光,符合场所的性质。
如果说孩子是国际的未来,那少年宫就是承载国家未来的载体之一。一个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场所,应该去感受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