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家中外半导体巨头靠什么赚钱?(附供应商名单)

满天芯 · 2017-08-18

转眼已是8月中旬,全球各大半导体巨头近日纷纷公布了最新财报。在智能手机芯片遭受重创的联发科,终于在IOT上找到了自信,相关IC业务暴涨了30%。除此之外,三大存储厂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也在全球DRAM供不应求的大势下,整体营收较第一季成长了约30.1%。

以下为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厂商最新财报(附产业链供应商),排名不分先后:

1、意法半导体(ST Microelectronics)

由意大利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将公司名称改为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ST)。

ST是全球领先的MCU和汽车模拟、MEMS器件厂商,曾是苹果iPhone、iPad和iPod touch的加速仪、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的唯一供应商,今年还将为iPhone 8供应3D摄像头感应器。2016年,意法半导体营收69.7亿美元,目前在全球拥有逾10万的客户。

最新财报

2017上半年,意法半导体实现营收37.4亿美元,较2016年上半年的33.2亿美元增长了12.9%,若不含退市业务(旧的移动产品和机上盒),则增长了14.1%。

从产品部门来看,2017上半年类比元件(模拟)和MEMS产品部(AMG)营收较上年增长了24.1%,同时微控制器与数位IC产品部(MDG)营收亦增长了10.7%。其中,汽车产品和离散元件(分立器件)产品部(ADG)贡献营收最多,达14.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

除此之外,影像产品部也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不过,目前正在退市的产品销售金额下滑,直接抵消了意法半导体最吃香的通用微控制器业务的增长效应。

三大产品部门

1、汽车和分立器件业务售卖所有与汽车有关的(包括数字和模拟)IC芯片,以及分立器件和功率晶体管产品;

2、模拟和MEMS业务的产品包括工业/PC/一般消费电子的功率模拟IC、触控屏控制IC、面对IOT市场的低功率无线/有线连接IC、电力转换IC,以及所有MEMS(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

3、微处理器和数字IC的产品包括普适的和定制的全系列MCU、EEPROM记忆体,以及其他ASICs。

意法半导体供应链

意法半导体上游供应商主要有Access公司、韩美半导体有限公司、Jive软件公司、SOITEC、BE半导体实业公司、安靠、MODEL N INC、kulicke & soffa、LTX-Credence等。

意法半导体下游客户以分销商和汽车整装厂为主,最大的2家客户分别是艾睿电子和大联大,均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公司MCU等产品主要依靠分销销售,较少依靠像直销三星电子这样的销售方式。而在汽车市场领域,公司则直接供货丰田、博世等整车厂或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

2、英特尔(Intel)

英特尔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自1992年起,英特尔一直就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半导体公司,但随着PC销量下滑、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崛起,英特尔今年二季度因10亿美元的差距,被韩国三星赶超。

英特尔主要营收来自于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包括CPU在内的IC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来自客户计算的收入占比超过55%,来自于数据中心业务约30%。

英特尔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下游业务部门主要分为客户计算(Client Computing Group)、数据中心(Data Center Group)、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Group)、非易失性存储(NonVolatileMemory Solutions Group)、Intel安全(Intel Security Group)、可编程解决方案事业(Programmable Solutions Group)等。

●客户计算业务面对PC、笔记本、二合一、平板电脑、手机、无线和有线连接等产品客户提供IC组合产品和软件等综合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业务则主要为企业、云端和通信基建客户提供工作负载优化服务和相关产品综合解决方案;

●物联网业务针对零售、交通、工业、视频、建筑和智能城市,以及其他广泛的物联网细分市场提供IC芯片和软件解决方案;

●非易失性存储业务以生产和销售固态硬盘NAND闪存为主;

●Intel安全业务提供保护计算机,移动设备和网络的创新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

●可编程解决方案业务主要售卖可用于广泛细分市场如通信、数据中心、工业、军事和汽车行业的可编程IC(主要是FPGA)产品;

最新财报

英特尔第二季度营收为147.6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5.33亿美元相比增长9%;净利润为28.0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3.30亿美元相比增长111%。值得一提的是,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PC业务和云存储业务。

按照部门划分,英特尔客户计算业务第二季度净营收为82.1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9.76亿美元;英特尔物联网业务第二季度营收为7.2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7.21亿美元;英特尔第二季度非可变存储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为8.7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66亿美元;英特尔第二季度可编程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为4.4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25亿美元;英特尔第二季度其他所有业务营收为1.4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76亿美元。

英特尔供应链

英特尔上游供应商以美企、日企为主,前四大供应商BE半导体实业公司、Siltronic股份公司、Nuflare科技有限公司和ASM国际有限公司,这四家收入占比均超过50%。其他还有ASML、新思、Kla-Tencor、爱德万测试、应用材料、美光、安靠等。

英特尔下游客户主要为联想集团和惠普,整体较分散。

英特尔下游客户中,从收入占比角度看联想集团、惠普业绩与英特尔业绩关联性最强,分别为13%、10%。

3、美光(Micron)

成立于1978年,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其主要产品包括DRAM、NAND闪存、NOR闪存、SSD固态硬盘和CMOS影像传感器。

2012年,美光收购了当时日本国内仅有的一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厂商尔必达,一跃成为全球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DRAM厂商。

最新财报

2017第二季度,美光实现营收54.19亿美元。其中,计算/网络业务占比43%,移动、存储业务各占比20%,是美光业绩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美光供应链

在美光供应商中,以封测和设备厂为主。

美光客户则较为分散,前5大客户收入仅占比36%。

4、赛普拉斯(Cypress)

全球著名的电子芯片供应商,1982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加州,主要为数据通信、消费类电子等广泛领域提供芯片解决方案,产品遍及数据传输、远程通讯、PC和军用系统等。

最新财报

Cypress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93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汽车、物联网无线连接和USB-C这三个关键增长领域的创纪录营收。

Cypress两大业务:微控制器和连接业务(MCD)和Memory业务(MPD)。

MCD专注于提供高性能微控制器(MCU),模拟、无线和有线连接解决方案。MPD则专注于提供高性能并行和串行NOR闪存、NAND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F-RAM™铁电存储器件等。

目前Cypress在全球汽车仪表模组市场、USB-C 控制器(约37%)和SRAM市占率第一,Nor Flash市占率第二。除此之外,Cypress还是全球前八大汽车OEM厂商的蓝牙和Wifi方案提供商。

Cypress供应链

在上游供应方面,Cypress主要供应商有京元电子、鸿友科技、联华电子、环球晶圆、科林研发、百慕大南茂科技、华虹半导体等。

在下游方面,主要以日企、台企、美企为主。其中,富士康对Cypress的营收贡献最大,收入占比16.85%。在渠道方面,主要有益登、威健、增你强等分销商。

5、赛灵思(Xilinx)

赛灵思(Xilinx)成立于 1984年,首创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这一创新性的技术,并于1985年首次推出商业化产品。

目前,Xilinx是全球领先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s、CPLDs)和IP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SoC、3D IC在内的可编程逻辑IC、用于编程PLDs的软件设计工具、PCB以及IP核,公司IP核涵盖了以太网、内存控制器、 PCIe接口,DSP以及丰富的嵌入式领域。其FPGAs和CPLDs产品则覆盖了工业、汽车、一般消费、通讯终端领域。

最新财报

截止7月1日,赛灵思营收为6.2亿美元,来自于工业和其他领域的营收占比42%,达2.58亿美元;来自于广播、消费和汽车领域的营收为1.05亿美元,占比17%,其中汽车占比月7%;来自于通讯下游领域的营收2.52亿美元,占比41%。

Xilinx供应链

赛灵思上游供应商主要为晶圆代工厂,联电是公司主要产品代工厂,台积电其次。下游客户中,中兴通讯对XLNX营收贡献最大。

赛灵思下游客户中,中兴通讯收入占比13.45%,对公司贡献较大。

6、SK海力士(SK Hynix)

SK海力士为世界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其DRAM和3D NAND闪存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

最新财报

海力士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9.19亿美元,较上期同比增长74.67%,环比增8.39%,Dram营收增87.29%,Nand增47.55%。其中,Dram收入占比达到74%,NAND则占比24%。

海力士产品主要分为三类,即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闪存半导体(NAND Flash)和非内存半导体(non-memory)。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和闪存半导体(NAND Flash)用于手机、PC、TV、数码相机、机顶盒、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非内存半导体主要为 CMOS图像传感器,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

SK海力士供应链

海力士上游供应商几乎均为韩国企业。

下游客户主要为苹果和英特尔。其中,苹果公司占比超过10%,华为占比约3%,三星占比约2.78%,联发科占比约1.79%。

7、阿斯麦(ASML)

ASML是全球光刻机霸主,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市场份额在58%左右,去年独家销售了139台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去年销售了四台,单台的平均售价达1.1亿美元。截止到今年4月,ASML的EUV极紫外光光刻系统的未出货订单则累积到21台,价值高达23亿欧元。

最新财报

2017第二季度,ASML实现营收23.14亿美元,主营收入来自于销售系统类产品和提供服务,前者占比约65.9%,后者占比约34.1%。

ASML系统类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深紫外(DUV)光刻,极紫外(EUV)光刻和整体光刻解决方案。

ASML供应链

ASML上游供应商主要以半导体及设备厂商为主,包括信邦电子、公准精密、光罩等。在ASML的前17大供应商中,ASML对于单个供应商收入的占比均未达到10%以上。

ASML客户主要为Intel、台积电和三大存储IDM。其中,ASML前3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了50%。

8、联发科(MediaTek)

联发科是全球三大芯片设计公司之一,其业务主要是芯片设计和其他业务。公司设计的芯片包括多媒体集成电路(Multimedia Integrated Circuits)、电脑周边产品的IC(Computer peripheral ICs)、高端数字IC(High-end digital consumer ICs)、其他专用IC(Other application specific ICs),主要面向智能手机(包括平板电脑)和物联网。

最新财报

由于受到高通和展讯在高中低端全方位夹击,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持续萎缩,2017第二季度实现营收580.79亿新台币,较上期同比减少19%。不过,其IOT相关IC业务却增长了30%。

联发科供应链

联发科上游供应商基本以台厂为主,大部分成本来自于台积电代工,约占比56%;另一台系封测厂矽品则占6.7%。

联发科下游客户,主要有京元电子、友劲科技、新美齐、长天、中磊电子、明泰科技、鼎天、巨虹电子、伟联、广明光电等,其中,京元电子贡献营收最大。

9、超威半导体(AMD)

全球最大的CPU厂商之一,产品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闪存、芯片组以及其他半导体技术。2006年,AMD收购了ATI,成为一家同时拥有CPU和GPU等生产技术的半导体公司,也是唯一可与Intel和NVIDIA匹敌的厂商,在2010年第二季全球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市场占有率中,Intel以80.7%排名第一、AMD以19.0%位居第二,而VIA则占0.3%。

最新财报

2017第二季度,AMD实现营收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主要得益于计算与图形领域的高营业额。

10、微芯(Microchip )

Microchip是全球领先的MCU和模拟半导体厂商,于去年4月收购了另一半导体巨头Atmel。在收购Atmel前,Microchip是少有的几个没有ARM授权的MCU公司,主要采用MIPS的RISC处理器架构,来开发与销售32位微控制器。收购Atmel后,Microchip也开始推出由Atmel开发的ARM架构SAM系列产品。目前,其MCU产品已覆盖8位、16位和32位市场。

Microchip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即微控制器(MCU)、模拟接口IC(Analog and Interface Products)、存储器(Memory Products)和技术许可服务(Technology licensing)。

模拟接口IC包含超过3700个产品,应用于电源管理、热管理、射频(RF)、驱动器、USB、以太网等领域。

存储器产品则包括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串行闪存(Serial Flash memories)、并行闪存(Parallel Flash memories),串行SRAM存储器和EERAM。

最新财报

第一季度实现净销售9.27亿美元,其微控制器业务继续保持飞速增长。

Microchip供应链

据悉,国内华虹半导体有9.3%的收入来自Microchip,宏捷科技、倍微科技分别有1.53%、0.98%的收入由Microchip贡献。

Microchip的下游客户主要有分销商艾睿电子、文晔科技、三菱电子、松下电器、联合技术、西门子、戴姆勒及ABB等。

来源 | 以下部分数据、图表来源于申万宏源电子研究,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