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照明设计怎样才“摩登”?“文”与“人”两相兼
中照网 · 2017-08-11
火车汽笛一长鸣,旅客匆匆踏征程……这是一个伴着国民们走过了100多年的场景,今天还在继续上演着。火车站作为长期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国内每一座城市的百年基业。过去,火车站只单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很多站房设计方都没有从地域、人文、自然等领域作充分考虑,没有给行走匆匆的旅客留下足够好的印象。今天,很多城市新建以及改建的火车不断出现,给了站房设计方更多发挥时代灵感的空间。照明,就是新时代火车站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那么,新时代的火车站该如何设计?小编整理大多数设计人员的观点后认为,地方文化和人性化是重要的两个因素。
展示地域文化
随着国内商业照明、室内照明近20年的蓬勃发展,加之各地方政府对地方文化宣传的意愿,火车站照明已不仅仅是满足旅客购票、候车、出入站的一般照明简单需求,照明设计方更多地想用灯光去表达站房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历史、风俗、名胜古迹等,让每一个旅客踏进车站就能对当地的地方特色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为了实现这样的设计目的,照明设计方往往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风俗、名胜古迹等进行考查,然后将考查结果与站场的建筑设计方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建筑风格与灯光的相互结合,将当地的地方特色印在站房的每一个角落。
以人为本
以往,火车站昏暗的白炽灯光为很多旅客所诟病。进入了照明的LED时代后,火车站的照明设计应更多地满足旅客的人性化需求。由于车站在投入运营后,会出现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照明设计方更需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由于建筑设计的大体量采光天井、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结构,增加了充分的自然采光是节能环节的重要改进,也因此而让人与自然不再生硬地被分开,无论日出日落,或晴或雨,透过玻璃,人们更舒服自然地感知外界。利用照明的回路设置,站场管理方能将不同的区域的照明进行简单的分区管理,充分利用了自然带来的照明资源,已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面,小编介绍一下火车站站场各部分的照明设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户外
外墙照明主要采用泛光照明、灯箱照明等方式,在夜间能具备导向性和宣传性,能体现本地特色,给旅客留下当地印象。因此,车站外墙的照明设计应以静态的方式为主,局部采用动态照明效果,给旅客对站场建筑有一个有个性和大气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考虑节能和避免眩光。
入口和门厅
入口和门厅是是室外到室内的一个过渡空间。要让旅客愉快进入,舒心离开,入口处的平均照度需要比室内的照度高一些,色温要与室内相协调,以免对比太强,让旅客产生不适应感。
售票大厅
售票大厅是旅客开始旅程的第一个站内场所,在节假日或春运时,会出现大量排队购票的旅客,因此设计方除了要满足一般照明的要求外,还要注意灯光给旅客的舒适度,缓解旅客的紧张感,并保证旅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候车厅中底
候车厅中底是旅客进入候车厅的缓冲区域和公共活动空间,这个区域的照明要增加旅客对建筑的开阔感,通过照明使整个建筑内部空间质量和层次的提升去提升旅客的感官感受。
候车大厅
候车大厅的照明要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旅客调整休息。一个温馨的候车场的灯光所需要注意旅客视觉的舒适性,应采用低照度、低色温的照明方式。
站内通道和地下通道
站内通道和地下通道是连接整个候车厅与站台的活动空间,人流量大,良好的通道照明能给旅客提供正确的流动指引,保证旅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电梯
电梯照明包括电梯扶手和底部两部分。这两部分照明亮度适中,不造成旅客眩光即可。
售货专区和休息用餐区
有些火车站为了方便旅客,在站内开设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当地特产的售货专区与休息用餐区等,这体现了当地对旅客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区域的照明需要注意人们视觉的舒适性、愉悦性,允许有个性的照明,但不能与整个站内的照明氛围冲突。
站台
旅客上下火车的站台,人流量大。因此,良好的站台照明能给旅客提供正确的流动指引,从而保证旅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的照明囊括基础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和过渡照明。这个区域宜采用高光效的日光灯具,以保证送行人员泊车、旅客出入以及站场工作人员走动的安全。
从普铁到高铁,从昏暗的老式火车站到明亮的新式多功能火车站,铁路的发展,火车站的更新换代带给出行的人更多的舒适感。作为照明人的我们,从中能看到多少社会机遇呢?
- END -
文丨中照网 观点来源丨浙江博上光电 编辑丨严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