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雾气问题及解决策略
IFAL · 2017-08-11
原文:Condensation in Automotive Lamp and Solving Strategy
作者:Dr.Shengchun Sha, Dr.Henning Kiel, Nan Wang, Wei Jiang, Lijun Lin
编译:李浩然
指导老师:林燕丹
雾气产生原理
在中国,车灯的雾气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多雨的季节,秋冬两季高温高湿与低温的天气交替出现,这加剧了雾气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现代车灯的设计由于更加注重细节的工艺,更多的塑料元件的使用使得车灯在产生雾气后更难消除驱散。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仅关心车灯的功能,还把目光转向了车灯的外观,因此,雾气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雾气?它们来自哪里?
首先,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是事物,它覆盖了地球表面75%的面积。自然界中,水有液态、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水有两种特殊性质,其熔点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固态的体积比液态的体积大。
另一方面,水的气相可达到绝对零度,这就意味着,只要气压足够低,水蒸气可以存在于任何温度下,但其在空气中的比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对于某一温度,当水蒸气的气压超过其限定值时,水蒸气就会转化的液态或固态直到气压降低到限度之下。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雾气的来源:一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湿度较高(超出了水蒸气气压阈值)时,超出的部分就会变成雾气,二是当水蒸气的量不变时,温度降低,其阈值就会降低,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同样会超过限制,就会产生雾气。相应的,我们也容易知道如何去除雾气,一是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二是使空气变得更加干燥。
车灯雾气原理
汽车前照灯安装有通风口连通内部和外部的空气,通风口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汽车前照灯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车灯内部的气压升高,如果没有通风口,车灯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炸裂。
对于前照灯,其内部的空气还与引擎室相连,而引擎室与外部空气是相通的,因此当车辆在某一环境中停放足够长的时间后,车灯内部、引擎室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温度和湿度都相同,这时候不会产生雾气,当引擎启动后,引擎室内的温度会升高,并带动车灯内部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其所能容纳的水汽的限度上升,而车灯的塑料上吸收的水分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蒸发,从而提高了车灯内部的水蒸气含量,但车灯前的透镜仍然处于较低的温度,其温度可能会低于水蒸气的凝点,因此透镜表面最冷的部分会产生雾气。
避免雾气的方法
解决车灯表面雾气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加热透镜和减少水蒸气含量。对于加热透镜的方案,由于车灯还需要满足最大热阻的要求,如果仅仅是提高透镜的温度,可能会无法满足最大热阻测试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安装传感器来检测车灯的温度,从而确定是否可以对透镜进行加热,但这一方案会增加功耗和成本,且加热透镜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因此该技术方向仍需进一步研究。
另一个技术路线是对空气进行干燥。目前有多种思路来实现。一种方法是向车灯中加入干燥剂,该方案十分简单并且已经在部分前照灯中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干燥剂的有效工作时间通常只有半年,因此其需要进行周期性地更换。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强制雾化”,将车灯内部的水蒸气冷凝后排出,但这会使得车灯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且冷凝过程也相对复杂,从而导致功耗和成本的增加。除此之外,另一种方式是将雾气进行隐藏,在透镜内部表面上加一层防雾层,防雾层表面是亲水性的,隐藏当雾气问题发生时,水会在其表面形成光滑的一层而不是水滴状,但当雾气问题过重时,防雾层的效果就会不明显。
除雾方法
想要完全避免雾气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目前的主要思路转向了在发生雾气问题后如何除雾上。最普遍的方式是打开不同位置的通风口,使车灯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趋近于相同,从而除去雾气,因此,设计车灯的通风系统成为了关键的一环,在设计过程中,提出雾气问题的仿真模型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的汽车厂商都只能进行简单的仿真,例如温度和气压等,但无法有效地对雾气问题进行仿真。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了雾气仿真的要点。
首先,由于雾气状况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仿真需要实现时序仿真;其次,温度和湿度参量的输入应该尽可能地与现实状况接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车测试活动温度和灯内湿度的关系;再次,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从而可以确定一个标准来对雾气性能进行评估,并对市场以及销售等提供参考。
但不容忽视的是,仿真软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参量如温度、流速等可以直接设定,包括一些引擎结构等都可以在CAD软件中进行设定,但驾驶习惯、驾驶环境等参数无法直接设定,这些参数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之后软件的设计中,还需要对上述参数做进一步研究。而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拟合精度与准确性、仿真时间、资源占用之间的平衡。
本文来源: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 2017)论文集
原创声明: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