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科谱小知识:LED发展史
晶能光电LED · 2017-07-25
LED发展遇世界性难题—蓝光LED
20世纪70年代中期,LED可产生绿、黄、橙色光时,发光效为1流明/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砷化镓和磷化铝的使用使得第一代高亮度红、黄、绿色光LED诞生,发光效率已达到10流明/瓦。
20世纪70年代末期,LED已经出现了红、橙、黄、绿、翠绿等颜色,但依然没有蓝色和白色光的LED。因为只有发明出蓝光LED才可能实现全彩色LED显示,市场价值巨大,也是当时世界性的攻关难题。科学家们转而将重点放在了提高LED的发光效率上面。
1993年,中村修二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 会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职期间,利用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和铟氮化稼(InGaN)发明了蓝光LED,在蓝光LED出现之前,由于无法通过RGB系统合成白光,LED的光效、亮度也不高,LED无法应用于照明领域。因此在1995年中村修二采用铟氮化稼又发明了绿光LED,在1998年利用红、绿、蓝三种LED制成白光LED,从此绿光与白光LED研制成功,标志着LED正式进入照明领域,是LED照明发展最关键的里程碑。中村修二被称为“蓝光、绿光、白光LED之父”
中村修二
1996年,日亚化学公司在日本最早申报的白光LED的发明专利就是在蓝光LED芯片上涂覆YAG黄色荧光粉,通过芯片发出的蓝光与荧光粉被激活后发出的黄光互补而形成白光。蓝色和白色光LED的出现拓宽了LED的应用领域,使全彩色LED显示、LED照明等应用成为可能。
硅衬底LED技术—世界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
目前,全球LED产业有三条技术路线。第一条是以日本日亚公司为代表的蓝宝石衬底路线,目前使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技术,三个发明人于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其缺点是无法大尺寸制作,且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知识产权风险。第二条是以美国CREE公司为代表的碳化硅衬底LED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好,但其材料成本高,很难做到大尺寸,同样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专利风险。第三条就是我们晶能光电发明的硅衬底LED技术,它从源头上避开了国外的专利壁垒,并且具有材料成本低、性能好、可大尺寸规模化制造等优势。
2寸--8寸
在硅衬底上生产LED材料是全球LED业界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一直未实现。晶能光电通过自主创新,经过十年几批科学家的努力,解决了十大难题,目前发光效率可以达到170lm/W,性能可与国际大厂相媲美。
2016年1月8日,我们联合申报的硅衬底LED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2015年度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的50个项目中唯一的一等奖,是政府及专家们对硅衬底LED技术及其应用的最高肯定。
前两条技术路线对我国LED产业都有知识产权问题,但硅衬底这条路线具有原创知识产权,可解决我国LED产业安全问题。国家863专家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打破了目前日本和美国垄断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局面,形成了蓝宝石、碳化硅、硅衬底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能源部在其《固态照明研究与发展制造蓝图 报告》中也提到:“晶能光电是硅衬底LED技术的最早实践者,并在 2012 年 6 月开始量产硅衬底LED芯片”。
硅衬底LED专利优势
晶能光电硅衬底LED技术,拥有370多项发明专利,从源头上避开了国外的专利壁垒,具有材料成本低、性能好、可大尺寸规模化制造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