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将优先导入车用LCD背光明年将量产

中国之光网 · 2017-07-21

机构DIGITIMES Research观察,Mini LED因良率高,将于1年后迈向商品化时程;初期量产阶段以导入价格敏感度低、高阶产品较为适合,尤其车用显示器将优先导入Mini LED背光。

Mini LED相较于Micro LED而言,前者因良率高、应用面以HDR、省电、薄型化、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应用为诉求,而非如Micro LED以主动式发光显示器为诉求,量产时程约1年后将可实现。

过去5年Mini LED市场未成熟,主因价格高、较难切割Mini等级尺寸(约100~200μm);随著LED跌价速度明显、LED晶粒小尺寸制作技术提升等,使其导入商品化时程可期。

目前,台系面板大厂群创已投入次毫米发光二极体Mini LED技术开发,获得各车厂的关注。Mini LED搭配软性基板的应用,被视为取代OLED成为车用面板的最佳选择。

群创执行副总、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丁景隆表示,群创MiniLED和MicroLED同步发展,宣布开发MiniLED,这是中期战略,藉此也缩短了往MicroLED的距离。丁景隆说,MiniLED还是LED背光源,把LED做得更小,LED用量由一片面板数十颗增加到数万颗,可以实现HDR,画质表现将可超越OLED。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做到异形和曲面。

与Mini LED相比,Micro LED尺寸微小化制作不易、单一显示器使用量恐高达数百万颗,制作难度高。

一般业界认为Micro LED尺寸为30μm以下,若要导入智能手表、手机等应用,尺寸将以10μm为主。

使用颗数方面,以Full HD型显示器为例,Micro LED需达622万颗(1,920×1,080×3色),若是4K2K型显示器,更高达2,488万颗;

Micro LED是备受看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因Micro LED移转(transfer)及嵌入(Pick and Place)制程等尚有困难度,以及由于横跨LED、面板与半导体等三大产业,技术门槛相当高,故达量产时程难度高。业界预期2018年会先有「类Micro LED」的产品问世,真正量产保守预估还要5年。

参考来源:DIGITIMES Research,中国之光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