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的MicroLED厂商扩产投资,总结各MicroLED厂商动态
触摸屏与液晶网 · 2017-07-15
2017上半年MicroLED发生的那些事。2017已迈过一半,回首上半年的LED行业给人呈现一片祥和的画面,大家过的不错,主旋律最厉害的就是扩产投资,而相比这个更热的应当是MicroLED,2017年上半年的MicroLED风可以说席卷全球,引来无数参与者,而且参与者的体量越来越大,为此小编整理了2017年上半年MicroLED大事件与大言论。
鸿海收购Micro LED公司eLux
鸿海上半年对外公告,为了布局新时代显示技术Micro LED,公司通过子公司CyberNet投资约资1,000万美元取得eLux部分股份。投资后,CyberNet预计将持股45.45%、群创将持股13.64%,荣创将持股9.09%,届时泛鸿海集团将成为eLux最大股东。
eLux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10月的美国新创公司,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南边的小镇Camas。eLux与日本夏普的渊源很深,执行长Jong-Jan Lee与技术长Paul Schuele均出自夏普美国实验室(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三安光电已悄然布局MicroLED
三安光电上半年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Micro LED是未来三安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司在一两年前就开始在研发。
VueReal开发出6000ppi Micro-LED显示屏,2018年量产
据外媒PRNewswire报道,加拿大企业VueReal开发出了一款4K微型LED显示屏,像素密度高达6000 PPI,创下了发射显示器最高PPI纪录。VueReal计划于2017年完成验证和评估,并在2017年10月前向感兴趣的客户提供样品,并计划于2018年开始量产,以满足小众客户使用需求,并将其技术授权给显示屏制造商。
传言三星有意收购PlayNitride遭否认
据以色列媒体《OLED-info》引述内情人士消息称,三星将以约1.5亿美元收购台湾Micro-LED技术公司PlayNitride。报道指出,三星的目标是开发用于VR应用的Micro-LED显示器,但也可能利用PlayNitride的技术研发Micro-LED电视。而对于三星有意并购錼创的传闻,錼创执行长李允立表示:“是个美丽的误会,錼创跟不少国际大厂都有合作关系,目前并未被三星并购。”
苹果台湾龙潭实验室2018量产Micro LED,iWatch率先用?
根据台北时报(Taipei Times)报道,苹果位于台湾地区桃园龙潭的实验室,将于2017年底开始小规模生产Micro LED面板,应用在下一代Apple Watch上。报道更指出,苹果将在2018年开始在龙潭量产Micro LED面板,预计将对其他面板厂如三星、LG Display带来不小压力。
看好Micro-LED潜力,聚积携台工研院开发超小间距LED显示技术
聚积科技上半年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已经决议和财团法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ITRI)合作开发Micro LED的显示模块。公司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将有助聚积加速micro-LED显示屏驱动IC开发时程,加快未来协助客户导入Micro-LED在超小间距显示屏的应用。
聚积董事长杨立昌表示,要制造P1(点间距1mm) 以下的小间距LED显示屏,目前已遇到技术与成本瓶颈,即使有LED显示屏厂可生产P1以下显示屏,也都无法量产,这个缺口正是micro-LED的机会。
群创:MiniLED、MicroLED 两手抓
布局下一时代显示技术,群创执行副总、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丁景隆表示,群创MiniLED和MicroLED同步发展,MiniLED可实现异形切割、曲面,有机会在1、2年后量产出货。
丁景隆看好MicroLED是下一时代的主流显示技术之一,只是现在还有巨量转移等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而群创宣布开发的MiniLED是中期战略,群创希望借此缩短与MicroLED的距离。并且目前群创此技术已经大致就绪,预期再需要一年的时间技术到位。
Evatec :拥有半导体设备的光电厂才能立足在Micro LED
瑞士半导体设备商Evatec上半年在接受LEDinside采访时表示,传统芯片制程以现有设备就可以完成,但是到Micro LED制程,则需要半导体设备等级的才能够达到零缺陷 (Zero Particle)。
以Micro LED技术来说,亮度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最主要目标,则须达到零缺陷 (Zero Particle)与提高生产良率(Product Yield),因此展望未来,拥有半导体设备的光电厂商才有可能长期立足在Micro LED市场技术发展。
据其介绍,在LED/Micro LED制程上来说,使用Evatec的CLN 200 / RADIANCE设备,可达到设备机台通用性,可以应用在TCO, Metal Electrodes, 以及DBR等制程上。除此之外,相较于在Batch Tool过去以来采用手动放片,Evatec设备可达到自动化生产,Cassette to Cassette。半导体等级设备上可达到降低电压、零缺陷 (Zero Particle),同时电流散布(Current Spreading)上致密度也会相对提高。
晶电李秉杰:Micro LED于穿戴与VR应用1~2年内可实现
在晶电2017年6月21日召开股东常会上,晶电董事长李秉杰表示,Micro LED可视为Mini LED前身,目前全球可同时供应RGB三色LED的仅晶电、欧司朗二家,晶电可取得商机。
他还表示,Micro LED确定将会用6寸晶圆长晶,晶电可生产磊晶,或是做到芯片,不过在市场方面,他认为在穿戴装置、VR等样机,Micro LED在1~2年内可实现,但进阶到10吋以上的大尺寸领域,恐还需要3~5年。
LCD价格上涨态势,利好国内面板厂商
手机面板价格已暴涨20%,还将持续两季度。去年由于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被称为手机“三大件”的处理器、面板和存储器供应都十分紧张,其中,α-Si(非晶硅)TFT LCD面板涨势最猛,最高涨幅达50%,时隔一年,面板又迎来了新一轮上涨,涨价幅度达到 20%。此轮涨价的主要原因在于α-Si TFT LCD面板产能持续减少。
继去年三星、中华映管(CPT)关闭多条LCD产线之后,今年又将有多条产线关闭。如今大陆手机厂商纷纷订单加码,今年一季度的台湾地震犹如雪上加霜,使得面板供货愈加紧张。有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台湾地震的影响,导致面板供货延期至少两周,此番涨价行情,有望持续两个季度。
多条LCD 产线关闭 多应用加持涨价士气
从2015年10月开始,包括台湾中华映管(CPT)、三星显示器和 LGDisplay 相继关闭多条 LCD 产线,使得 α-Si 手机面板产能遭遇大规模减少,造成大面积缺货使得价格上涨。
统计显示,中华映管(CPT)因智能手机面板整体价格下滑的原因,于 2015 年11月关停其 L1a的 4.5 代线。同时以 18 亿元新台币(约合5550万美元)出售桃园厂4代线的设备给子公司凌巨。
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位于韩国的8条LCD产线之中,在2015年底已有5条(L1~L5)关闭,其中5代线的设备已经出售给大陆厂商信利光电。2016年底三星显示器停用7代线(L7-1),同时计划2017年内关闭6代线和7代线(L7-2),日前已聘请相关人员机台拆解工作。
基于生产效率的考量,LGDisplay也计划2016年底前关闭第3.5代、第4代和第5代LCD生产线,这一计划被推迟到今年上半年。同时,LG将继续追加对第5代LCD向OLED生产线过渡的投资。业界表示,LGD计划关闭老旧LCD产线后,将其转换为中小尺寸OLED产线。
全球多条 LCD产线的关闭直接导致了面板的产能不足,但随着汽车、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兴起,使得面板的应用变的更加多元化,更加持了面板价格的上涨。目前在汽车领域,厂商们争相采用12.3寸和15.6寸LCD面板,尤其是特斯拉直接采用了21寸大尺寸面板,使面板产能消耗极大;在智能家电领域,包括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智能医疗的血糖仪、血压仪以及环境检测仪也都在消耗LCD面板的产能。不仅如此,原有采用黑白屏的产品也开始逐渐转移到LCD面板上。“越来越多的厂商不太愿意将LCD面板用在手机上,更喜欢用在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这也是这一轮面板涨价的底气所在。”该知情人士补充道。
六条LTPS新产线全开 遏制α-Si上涨势头
从 2016 年底到 2017 年初,全球陆续有 6 条 LTPS 产线投入市场供应,包括台厂友达、群创、厦门天马及TCL集团旗下华星光电陆续新建或扩增 6 代 LTPS 产线,京东方也扩增其 5.5 代 LTPS 产能。TrendForce 旗下光电事业处 WitsView 预测显示,此轮新产线的投入将促使 2017 年 LTPS 的产能年成长率增至 31.6%。
随着 LTPS 面板产能的增长,品牌厂商正在加快脚步布局 LTPS 产品。虽然全球智能手机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智能手机的存量市场依然庞大。目前来看,在高端手机上一般采用AMOLED,中高端手机选用 LTPS LCD(低温多晶硅)面板,中低端手机使用 α-Si LCD。
随着三星Galaxy S8、苹果iPhone 8极窄边框设计的导入,使得包括华为、Vivo、Oppo、小米、金立在内的国内手机品牌厂商今年均有计划推出全屏幕手机。虽然 AMOLED 凭借其轻雹柔性、结构简单的特性获得青睐,但现阶段 OLED 的产能有限,预计今明两年除三星和苹果外的手机厂商只能采用 LCD 显示器。
从工艺上来看,对比 a-Si 和 LTPS,后者更适合用于全面屏手机。一方面由于全面屏手机屏幕比例从16:9升至18:9,甚至18.X:9,大约增加 12.5% 的使用面积,而现阶段α-Si LCD 的工艺最多支持到 18:9,另一方面,LTPS LCD 的工艺相较于 α-Si LCD需要更少的器件。
尽管如此,在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LTPS LCD 仍然备受 AMOLED 的打压,不得不通过下行探至HD 这一分水岭与 α-Si 抢市常上述知情人士向集微网分析道,一旦 LPTS 全部产线开出,目前FHD市场容量无法支撑那么大的产能,势必将会蚕食 α-Si 主导的HD市常尽管 LPTS 良率够高,但与 α-Si 相比其生产工艺和流程复杂度更高,折旧也才刚刚开始,这两方面因素将使得 LPTS 在成本方面毫无优势,价格很难下降很多。一旦降价到 α-Si 的水平,毛利将会缩水很多,甚至有可能亏损。随着 LPTS 的大规模量产,α-Si 也很难像去年一样涨幅 50%,并持续三季度上涨。
从今年初开始,5寸 HD on-cell 屏幕的价格已经从去年最高的5美元降至年初的 3.5 美元,现在又增长至 4.5 美元,5.5寸 HD 屏幕也上升至 4.5 美元左右。他进一步指出,以目前整个α-Si 产能紧张的趋势来看,预计这一轮上涨将持续两个季度。随着 LTPS 产能的释放,α-Si 的价格预计在明年(2018年)第一季度得到遏制。
LCD价格上涨态势 利好国内面板厂商
2016年全球面板市场供需紧张,各尺寸面板价格触底反弹,包括京东方、信利、厦门天马等国内面板厂商受益上升行情,产能利用率迅速提升,出货旺盛。据集微网了解,目前国内面板厂商仍以 LCD 产线为主,此轮 α-Si 价格的上涨态势将带来更多利好。
据悉,京东方满载投产的产线中有4条α-Si LCD产线,1条 LTPS-LCD 产线。由于α-Si LCD在中低端手机、汽车、智能家电等多领域应用,保证了京东方手机面板的市场空间。同时,京东方福州8.5代厂在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为了丰富产品线,京东方除了供货电视及电脑用的面板之外,也跨入手机面板制造。知情人士透露称,今年京东方在LCD 产线规划上做了新一轮调整,调低了大尺寸面板占比,增加小尺寸面板的比例以适应手机厂商的需求。
OLED显示替代液晶显示是未来发展趋势,OLED的应用普及必将带动上游功能材料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濮阳惠成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OLED功能材料芴类衍生物并于2011年形成产业化生产。公司重点开发OLED蓝光功能材料芴类衍生物,列在开发计划内的其他OLED功能材料主要包含:OLED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及材料合成的催化剂配体有机膦类化合物等。
另外,激智科技研发的OLED柔性显示用高阻隔基膜可用于OLED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