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如何用光营造舒适的围合空间
LIGHTUP設計資訊 · 2017-05-17
围合式空间,是中国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模型,"围护与屏蔽"是人类选择居住的理想之一,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停留下来互相交往的愿望。同样,有明确边界,就有了可以被明确辨识的标志,才能创造社区感。
围合式的社区设计便是形成有形的边界的一种好方法。人的潜在意识都是柔弱的,需要被保护的,而围合式空间能带给人以边界感和安全感。
空间的围合
围合空间,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六面契合的矩形空间(当然这个空间的造型也不一定是矩形,主要是看设计师,只是因为矩形好举例~)
▲围合空间模型。
建筑的组合元素包括实体、空间、界面。三者形成了存在空间、建筑空间和场所的概念。
▲围合空间的拆解示意图。
通过围合空间的开、闭、围、通等不同的变换手法,可以改变人们对围合空间的认知。
▲不同空间形态带来不同的视觉改变。
光改变空间围合的感知
除了建筑形态的改变,光也是改变围合空间的重要手段。对围合的六个界面进行亮度的组合,白色空间为最亮,黑色空间为最暗,照明规划的不同,不同区域亮度的分配和结合,给人带来的空间感受也有所差异。
▲通过不同的灯光组合方式营造围合空间的亮暗差异,给人不同视觉感受。
闭合空间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围合空间的分类。
安定式:
▲通过天花的间接照明提升了空间的高度。
▲强调了垂直面,加强了进深感。
▲室内的光亮有一定引导性,吊灯和埋地灯让局部变亮,使光线重点变低,获得更好的安定感。
封闭式:
▲天花与墙壁赋予适当的亮度,地面较暗,带给人沉稳的印象。
不安定式:
▲天花亮度较低给人一种低矮的不安定感。
开放式:
▲空间整体亮度均匀,开放感高。
▲天花和墙壁更明亮,获得了较高的开放感和安定感。
▲照亮天花强调了天花高度,获得适度的开放感和安定感。
▲墙壁是最亮的区域,可以加强了导向性,增强了立面的维度。
光的塑造
对于被照物塑造所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不仅要选择合适的配光产品,还要跟进后期的灯具角度调节,才能是灯光效益最大化。
从灯具的应用角度出发,不同的投射角度、方向等因素都可以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
灯具角度
不同角度会在照射物的不同方向形成形状不一的阴影面。
▲不同灯具角度投射带来的照射物光影差异。
▲不同灯具角度的空间感受对比12度这种窄角是室内设计师比较在设计应用中比较倾向的一种角度。
24度角的角度,使得围合空间的亮度较低,整体感觉会比较狭窄。
38度角的角度,空间显得比较均匀大方,也是设计师比较追捧的角度元素。
60度空间则会让人感觉空间宽广,适合在比较大型的围合空间使用。不同角度形成的光斑可以让空间拥有不同的韵律感。
投射方向
不同的投射灯光投射方向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样,例如正面照射人脸会显得轮廓清晰,侧面照射会有一种半遮半掩的神秘感,而从下往上照就······
▲不同投射方向带来的光影差异
▲不同照射方向的光影表现(来源:恩科·筑光《商业照明应用手册》)
天花的布灯形式与空间呈现
借此基础,当灯光转换到围合空间时,可以利用不同的灯光表现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天花灯具的排兵布阵,不仅满足了照明需求,也影响这天花造型的美观。给人的空间印象也不同。
均衡型
在横竖排列对称的围合空间里,采取均衡型布灯方式。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聚拢型
而聚拢型的步灯方式会让这类空间显得更有安全感,形成聚拢,虚拟的心理空间。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繁复型
当一些空间(例如演出空间、宴会空间)需要大面积高亮度的灯光需求时,采用繁复型的布灯方式可以满足这类空间的照明需求,同时还能营造出星光闪耀的奇幻效果。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简练型
有繁杂就有清爽,似乎这是惯例······在一些诸如办公空间这类小型密闭性空间里,清爽、简练的布灯方式是致胜秘诀。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动感型
偶尔任性一下,使用条型或流动线条型灯槽,会让空间更加有动感。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指引型
在一些需要灯光表达指向性的空间(诸如酒店大堂、国际会议中心)里,布灯方式可以依空间指向再灵活变化。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延伸型
在闭合空间里使用横向或者纵向地布置灯具,会让空间延展性更强,在建筑形态之外通过灯光去拓展空间。
▲场景应用。
▲横向灯槽让人感觉空间横向扩展。(叶蓝萦手绘)
▲场景应用。
▲竖向灯槽让人感觉空间无尽延伸。(叶蓝萦手绘)
来来来,看看下面这个布灯方式的应用效果,你有什么直观的心理感受?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场景应用。
▲布灯方式(叶蓝萦手绘)
把你的感受写在留言里,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来源:云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