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四大理念

润景路灯 · 2017-05-10

现代城市艺术照明,既然作为艺术,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满个性,展现艺术造诣。那么,如何判断城市夜景照明的优劣?可能头绪会很多,但最基本的理念应该是:艺术性、呵护景观艺术原创、节能低碳、抑制眩光。

艺术性:即“因景制宜”。“因景制宜”充分体现城市景观的历史与人文内涵,通过灯光文化描绘与烘托或重构夜景景观的主题,展现灯光艺术的无限魅力。夜景照明应具有艺术价值,拥有艺术观赏性。这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主要是指光环境融合城市景观的历史底蕴、建筑造型艺术、园林的绿色生态、城市天际线之恢弘壮观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创意。

呵护景观艺术原创:灯光的设计与安装应保护景观原创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貌,特别是灯具应隐蔽安装,而不是画蛇添足,有碍观瞻,破坏古迹名胜的原创风貌。

节能低碳:灯光设计应该运用先进的照明器材和智能控制技术,科学设计,降低功率密度,实现科学和高效的灯光运用。

抑制眩光:在城市照明中,为了保护城市环境,灯光设计必须注重防止光污染,必须杜绝“亮度第一”的做法。照明的眩光与空气污染和饮用水污染同属环境污染,在城市夜环境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当然,有时候眩光也可运用作为夜环境气氛的烘托与视觉刺激,但必须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中国不需要太多的“拉斯维加斯”,多了,也就滥了;多了,必然走向反面。

以上四条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而理解与运用“以光为笔”,则是实现灯光艺术与灯光科学融合的必由之路。

控制配光,节能低碳

作为节能照明要求最严厉的例子可能是摩天大楼的泛光照明。一百多米的高楼通体发亮,每天耗电近1000千瓦时,真可谓耗电大户!究其原因是过去高功率的金卤灯具,光源体积庞大,光学配光特性很难达到理想境界,溢光严重,功率浪费巨大,而且灯具电气性能不佳,加大了电能的耗费。

可见,严格控制投光灯的配光特性、抑制溢光,也是照明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专业地合理运用灯具的配光特性,可以减少溢光,节约设计功率。

今天,LED高速进步,窄光束配光灯具得以突破,灯具电气性能改善,为节能照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选用科学配光特性灯具,通过配光特性严控溢光,对节能照明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配光,抑制眩光

在城市的夜环境中,抑制眩光涉及人性化照明与交通安全。作为抑制眩光要求最严厉的夜景照明例子,是对城市牌楼的夜景照明。

中国古代牌楼或牌坊,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水泥牌楼、彩牌楼等。牌楼造型独特,结构细腻复杂,浮雕镂刻精美,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瑰宝。在灯光美化手法上,必须保护原创艺术风格,严禁在牌楼上堆积灯具、破坏名胜古迹的原貌,除非是重新修复、局部合理设计、安装隐蔽灯具的牌楼,可以稍作灵活处理。

对于古典牌楼夜景照明,科学的用光设计,应是点光源直射照明,同时通过选定灯具配光特性,严格控制眩光,有效减少溢光,呵护来往游客免受眩光干扰。

十几年前夫子庙牌楼进行夜景美化,在无法选择合理配光特性灯具时,被迫在投光灯具前端设计加装了特殊的防眩光装置,虽然有效,但是灯具效率也下降了不少。今天,窄光束的LED投光灯是理想的选择,既有效抑制了眩光,又确保实现高效照明。

对这种严格要求保护原创的古典牌楼,灯具选用应是合理配光的投光灯组和地埋灯组。依靠不同灯具的射角,调整被照对象的明亮与阴影,以呈现立体感、质感和色彩。

泛光运用,造型艺术

在夜景照明中,泛光照明能充分展现明与暗、光与影、显与隐的立体感和艺术之美。因此,泛光照明更具艺术性。图3所示的以泛光照明为主的知名景观与图4所示的以勾勒手法为主的景观,二者相较而言,后者显得单调、生硬,有敷衍马虎之嫌,艺术感极差。

夜景艺术灯光设计中,以光为笔有很多手法,如泛光照明、内光外透、点缀、勾勒、投影、动感、变色等等,具体设计需要因景制宜。

过去,以HID为主的泛光照明,因耗能极高一度被“打入冷宫”,甚至出现了以勾勒为主的简陋局面。今天,LED的进步已经为泛光照明方式正名。泛光照明≠费电,已成为共识。因此,今后泛光照明这种艺术感极强的手法,将随着LED新型灯具的发展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艺术风韵。

景观照明灯具型式分为投光灯、射灯、埋地灯、高杆投光灯等,光源与灯具的合理选型对植物照明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照明节能、照明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泛光灯:配装金卤灯、钠灯光源,用于高大乔木、大片灌木、草坪的照明。

射灯:配装PAR灯、紧凑型荧光灯光源,用于单株种植、花卉等照明。

埋地灯:配装紧凑型荧光灯、金卤灯、PAR灯光源,用于对大乔木的枝干、单株大灌木等的照明。

高杆投光灯:配装金卤灯、钠灯光源,对一些植株产生由上而下的光效果。

灯具安装灯具的安装需要考虑光源的位置同植物位置的相对关系——在前面、侧面、后面或是这些位置的组合,这将决定植物呈现出来的形状、色彩、细部和质地。前向光表现形状,强调细部和颜色,通过调整灯具与植物的距离以减弱或加强纹理;背光仅表达形状,通过将植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增加层次感;侧光强调植物纹理并形成阴影,通过阴影的几何关系将不同区域联系在一起。

表现手法常用的植物照明表现手法有五种,分别是投射照明、掠射照明、内透照明、剪影照明以及落影照明。

投射照明:即灯具从远距离垂直照射植物,提供了植物表面的均匀照明,它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是柔和的,该方式以达到整体构图为目的。

掠射照明:即将灯具放置在比面光照明更靠近植物的位置,“切向”照射植物,强调质感,具体根据植物的尺寸和高度选择窄发光角的灯具,有时需要给灯具加装光学棱镜玻璃等配件,形成“扇面光”,更大限度对光进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