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用了谁家显示屏?哪些单位参与了工作?
显示世界 · 2017-05-08
C919,Tianma inside!
2017年5月5日,C919国产大型客机在万众瞩目中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C919,C是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英文名COMAC的首字母,也是China的首字母,显示出国家意志和民族决心,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经久不衰,19代表最大载客量是190座。它是我国首款具有国际主流水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它不仅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化为现实,更将敲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C919有两套抬头显示器(HUD),分别位于两位飞行员上方,机载平视显示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在观察外部环境的同时快速获取飞行数据,辅助飞行员在大雾、雨雪、夜晚等恶劣环境下安全起降和飞行,提高了飞机安全性以及全天候飞行能力。
天马配套的3.8寸数字显示原屏为该系统的核心显示器件,为该系统输出高清晰度、高质量的显示画面。该产品采用天马先进的SFT技术,具有宽视角、高解析度、高对比度、低功耗、超高亮度适应性、及超宽温可靠性等特点,是天马数十年显示技术的结晶在机载平显领域的创新应用,取代了传统CRT像源。天马产品在C919上的成功使用,开创了国产液晶显示原屏配套国产大型客机平视系统的历史先河。
大型飞机是展现一个国家航空技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大型飞机的国家可以成为航空技术强国。而C919的首飞,代表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发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C919承载着中国航空的希望,它将是中国航空史上梦想的新起航!
C919国产大型客机试飞机长蔡俊曾说过:如果你不曾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伟大!轻易能实现的算不得梦想,有梦想,就去捍卫它!
从1970年运-10立项,到2017年5月5日,穿过47年光阴,经历过无数次遗憾和挫折、感受过震撼人心的成功和自豪,中国“大飞机梦”伴随着C919的首飞一飞冲天!
(转自:天马视界)
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起飞,已获570架订单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最恰当不过。该项目从立项,到实现首飞,恰恰经历了十年时间。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严凯
5月5日下午14:01,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在接到塔台的指令后,从上海浦东机场第四跑道成功起飞,将在空中飞行90分钟左右。
整个首飞过程分5个阶段,分别是地面检查阶段、爬升阶段、平飞阶段、模拟进近、着陆和复飞阶段、着陆阶段。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早些时候,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便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将于5月5日在浦东机场首飞。如天气条件不允许,则将顺延。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最恰当不过。该项目从立项,到实现首飞,恰恰经历了十年时间。有业内人士称,C919正式首飞后,将快速进入后续的测试、生产和交付阶段,这会成为我国航空产业迈入升级期的开端。更让人关注的是,随着C919的生产和交付,航空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华东、西北、西南、东北、中部五大航空产业集群将因此发展壮大,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根据中国商飞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C919已获得全球23家用户的570架订单。按照单架售价5000万美元计算,总金额将达到285亿美元。事实上,C919的研制过程十分曲折。中国商飞内部人士称,C919的首飞时间先后推迟了4次。
将改写竞争格局
C919客机(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
资料显示,该机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5座,标准航程4075公里,最大航程5555公里。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据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介绍,C919完成首飞后,还将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以及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业内人士预计,如果首飞和后续工作进展顺利,C919最快将于2017年完成各项技术验证,最快将于2018年进入后续的生产和交付阶段。就航空制造工业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民用干线航空制造业、民用支线航空制造业、军用航空制造业。其中,民用干线飞机的制造现在基本已经被波音和空客垄断,民用支线飞机的制造也近乎被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所垄断。目前,其他国家的民用航空制造业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分散,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在支线飞机以下的市场中探寻发展机会。若C919顺利实现首飞,将改变全球商用大型客机的竞争格局,打破空客、波音的垄断,形成“三足鼎立”局势。C919售价在5000万美元左右,相比同级别的波音737与空客A320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C919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表示,一旦C919完成首飞,就意味着我国C919大飞机工程将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不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大飞机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有助于国产大飞机产业集群的加速成型。未来,随着C919 进入正式量产,其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000 亿美元。根据目前C919所获570架订单来看,绝大多数来自于国内航空公司以及国内各大航空租赁公司。其中,订单最多的是平安金融租赁和建信租赁,均为50架;国内航空公司直接订单为115架。招商证券分析称,民用市场方面,参考空客、波音和中国商飞的预测,未来20年市场空间约为8500亿美元,考虑维护升级的费用,总的空间将达到1.5万亿美元。银河证券则预测,C919 成功进入市场后,总销量有望达到2000 架次左右,将开启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市场。
从“运十”到“C919”
我国发展大型客机的经验最早可溯源到上世纪70年代。1970年,中央批准“运十”项目,将其纳入国家计划。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家工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加了运十飞机的研制。可以说,运十的研制过程可谓举全国之力。上海飞机制造厂为研制运十飞机的主机厂。从1974年初至1976年10月,全厂共进行了12次大的会战,使运十飞机的研制进度一再提前。6年后,第一架运十飞机出厂,运往陕西进行静力试验(也称为全机破坏试验)。除此之外,当年第二架运十也开始总装,第三架也完成了65%。1980年9月26日,运十客机首飞成功,从立项到首飞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运十飞机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于1984年3月9日至16日,先后7次飞抵拉萨,在7次飞行中未发生任何故障和事故。运十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在试飞阶段货运拉萨的飞机。运十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空客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但是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十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其实,在运十飞机研制计划被终止之前,对于大型客机的发展,上海市主管航空工业的上海航办在1981年初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继续搞运十飞机,另一个方案则是引进美制DC9-80飞机——这是一架150座级的客机,麦道82是它的改进型,起飞总重68吨。上航与道格拉斯公司从1979年谈到1983年,那时自行研制的运十几经努力,客运货运都不允许,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成批生产。最终,上海市航办下决心要与麦道公司合作。1985年3月,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民航局与麦道公司签订了组装25架麦道82飞机的合同。1991年10月12日第25架麦道82飞机组装完成交付。但后来波音公司的介入,让上航与麦道公司的合作最终停止。1997年8月,麦道被波音公司兼并,波音公司很快宣布麦道90飞机将于1999年5月停止生产。波音公司此举或许是有意为之,这家空中“巨无霸”显然不想让大型客机的核心技术让中国掌握。1998年3月,中国民航提出国产麦道90飞机应同步停产的消息。次年,麦道90项目合作结束。这期间,我国利用与美国麦道公司的合作,共装配了35架麦道82飞机,并通过与麦道公司的谈判,与麦道合作并生产出了2架麦道90型飞机。就航空制造工业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民用干线航空制造业、民用支线航空制造业、军用航空制造业。当前的竞争格局是,民用干线飞机的制造现在基本已经被波音和空客垄断,民用支线飞机的制造也近乎被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所垄断。在立项大飞机项目之前,2000年2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支持研制和发展我国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两年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复新支线飞机项目立项。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的型号代码为ARJ21,即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21st Century的缩写,意为21世纪先进的喷气式支线客机。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飞机首架机在上海成功首飞。去年6月28日,实现成功首航,开始投入航线载客运营。
“大飞机”立项
在支线飞机取得进展的同时,大飞机项目在提上议程。2006年1月5日,时任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金壮龙在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这是中国在1985年“运十”项目终止后,时隔20多年再一次公开宣布要自主研制大飞机。事实上,早在2001年4月,以“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代表的20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希望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王大珩就是这20多位院士的领军人物。2003年春,王大珩再次上书温家宝总理。在这份建议中,他恳切陈词,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在院士们的大力提倡下,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同年11月陆续成立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其中,“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论证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和“怎么做”。“大飞机专项”论证组由北航校长李未担任专家组长,参与者包括上海航空学会理事长、上海航空公司顾问薛德馨,北大教授路风,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王超平,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等航空工业系统、科技部、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专家组先后赴上海、西安等地考察,经过近8个月论证,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上马大飞机。2006年2月9日,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在随后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郑重宣布,中国将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为细化方案,2006年7月,科技部会同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等部委,再次组建专家论证组对大飞机项目进行论证。2007年1月,近3万字的论证报告最终形成。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的汇报。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要求尽快开展工作。至此,大型客机项目正式立项。
“十年磨一剑”
立项后,2008年,大型央企中国商飞在上海成立,作为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
当时,中国商飞按照“一个总部、六大中心”加快打造研发设计、总装制造、服务支援三大平台,快速形成我国民用飞机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基本能力。中国商飞披露的信息显示,国内22个省市、36所高等院校、242家大中型企业、数十万产业工人参与了大型客机研制。在C919的研制过程中,中国商飞以“主制造商一供应商”的运作模式,在海内外优选系统设备和机体结构等方面的优质供应商,重点加强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能力建设。为此,中国商飞择优选择16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与此同时,还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据了解,“主制造商一供应商”模式是目前大型客机制造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在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过程中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大型客机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在一些子系统和重要部件的设计研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差距明。尤其是在动力、电子设备和材料等领域,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或欧洲航空安全局(European Aviation Safety Agency,EASA)的适航认证。但研制过程显然十分坎坷。最开始,中国商飞计划C919在2014年实现首飞,后因故推迟到2015年。此后,首飞时间不断推迟,前后一共四次。“最开始是希望在2014年实现首飞,后来调整到2015年,又调整到2016年,最终才确定了2017年5月5日这个日子。”中国商飞内部人士称。
不断推迟首飞时间,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商飞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像C919这样的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极其艰难、复杂。即使像波音、空客这两家大型商用客机巨无霸,在新机型的研制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例如,波音公司的737MAX-8机型的研制工作,从立项到首飞也经历了近5年时间。空客的A320neo机型也花了4年时间。业内专家称,跟波音、空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C919几乎是从头开始,并且是在两巨头的技术封锁下进行的,整个过程实属不易。目前,C919的首飞时间已经确定为5月5日的14时,如天气条件不具备,则顺延。据中国民航局官网信息,为保障C919首飞任务顺利完成,上海浦东机场5月5日预计13时至15时30分空域通行能力下降,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决定在该时段内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预警。如果天气好转,也可能优先保障C919。C919首飞升空最大高度1万英尺,最大速度170节,试验点共15个。整个过程分5个阶段,分别是地面检查阶段、爬升阶段、平飞阶段、模拟进近、着陆和复飞阶段、着陆阶段。
(中国企业家杂志)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这些民族企业和科研院所功不可没
C919的研制难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
下面这些民族企业和高校院所也为C919的成功首飞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民族骄傲的风采吧!(非常很可惜的是,无法找到全部的高校名单以及做出的重要贡献,欢迎大家留言指出遗漏高校以及所做的贡献)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无疑是今日最大的主角。商飞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上海,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设计研发中心承担了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C919的工程设计任务和技术抓总责任。在这里,C919从无到有,由一个名字、一叠叠图纸变成一架实实在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客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1、机体结构供应商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中航工业重要一员,成飞承担了C919飞机机头的研制生产制造任务。机头工作包生产任务从距坐标原点3623mm的雷达罩到与前机身对接的FR24框11001mm,全长共7378mm,包括驾驶舱、雷达舱、前起落架舱、RAT舱、电子/电气舱、前服务舱、登机门、服务门及机头系统等。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哈飞负责了翼身整流罩、垂尾、主起舱门、前起舱门等4个部分的研制工作。
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网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此次C919中机身、中央翼、缝翼、襟翼的制造。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此次C919后机身、垂直尾翼的制造。
图片来源:中国航空报
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洪都公航空司是C919前机身/中后机身供应商,约占机体份额的25%。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作为中国商飞公司九大机体供应商之一,包揽雷达罩从设计、研发、制造、交付到客户服务的全产业链工作包。
图片来源:中航工业特种所
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
作为9家机体供应商中唯一中国民营企业,西子航空生产的11.8公斤的应急发电机舱门就安装在C919上。
图片来源:西子航空
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昌飞承担C919大型客机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两大部段的研制,是该型机加工及装配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图片来源:昌河飞机
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作为C919大型客机九大机体结构供应商之一,三院306所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先后出色完成了C919副翼铁鸟试验件、多架份后机身后段、后机身前段部分复合材料零件的研制交付,并于2016年5月正式承担了C919垂尾长桁项目的研制工作。据统计,C919大型客机近40%的复合材料零件的研制工作是由海鹰特材公司承担。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2、其他供应商
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机电中心牵头单位,与美国派克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合作,总装了飞机上关键的燃油、环控、液压三大系统。交付前在专业试验台上经历极为苛刻的流量、压力等测试,确保系统在恶劣条件下运转正常。
图片来源:创客公社
江苏美龙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江苏美龙是C919的“装修公司”,将来乘坐C919的旅客能看到的内饰90%来自镇江。比如座椅、壁板、照明,甚至是马桶。
图片来源:江苏美龙
江苏彤明高科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彤明高科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C919提供灯具。
图片来源:江苏彤明
飞而康科技
2016年6月,飞而康科技应商飞公司要求,紧急启动了C919型飞机首架机风扇进气入口构件的研制。飞而康科技采用基于SLM的3D打印技术,对风扇进气入口构件的这种钛合金薄壁结构开展了技术攻关,并按时完成了产品交付。
图片来源:弹性体3D打印创新中心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商飞的重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中国钢研联合包钢股份和抚顺特钢为C919国产大客机研制了起落架主体材料和发动机吊挂保险销、门铰链等关键材料。
图片来源:钢研集团
中航飞机强度研究所
强度所是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鉴定与验证中心,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制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在C919大型客机研制体系中,承担了涉及材料元件、结构部件和全机等三个层面的强度试验任务。
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国检检测”于2011年开始与中国商飞合作,参与紧固件的选型工作,其中包括试验大纲的编制、国产紧固件与进口紧固件的质量比对分析等。
图片来源:国检检测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5年,总部位于浙江德清,是一家致力于各类智能高空作业平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端制造企业。作为中国高空作业平台领域的龙头企业,浙江鼎力在C919制造过程中为其提供了高空作业平台。
图片来源:浙江鼎力
浙江美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美盾为C919提供防鸟撞板和发动机上的隔热材料。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此次C919首飞的高强度辐射场(HIRF)试验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2所承担,这是国内首次自主开展的全机HIRF试验,也是航天技术助力民航发展、实现军民融合的一次突破。
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即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钛合金紧固件国产化项目,全力推动高端紧固件国产化。钛金科技为C919大型客机配套的钛合金紧固件主要用于飞机主承力桁架的紧固与连接,可大大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提高飞行性能,降低使用成本。
中国航空工业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提供了包括控制板组件与调光控制系统(CPAs&DCS)和集成断路器板(ICBP)在内的20项件号共22个产品,均为航空工业上电独立自主研制、生产。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研发的电源系统蓄电池,防火系统探测器等配套产品运用在C919上
天津航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国产大飞机C919的紧固件是由天津航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3、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杨超团队承担了C919颤振、气动伺服弹性、静气动弹性修正、结构设计等专业方向的科研攻关。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林贵平团队与中国商飞上飞院联合开展C919机翼热气防冰系统设计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自主全过程地完成了大型飞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计。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沛清团队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课题,其中包括高亚声速机翼设计,高升力装置设计,大型飞机水上迫降等,提出增升装置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新概念。北航焦宗夏团队为C919研制了国内第一台C919大型客机多轮刹车系统的便携式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是开发环境中的关键支撑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熊峻江团队与中国商飞上飞院合作,开展了“民机金属结构疲劳评定体系方案”研究,为C919飞机结构全机疲劳试验和疲劳定寿奠定基础。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张广军院士团队研制的航空装备飞行性能动态测试站,参加了C919大型客机预试、低滑、中滑、高滑、高滑抬轮一直到成功首飞的所有阶段试验。
上海交通大学
总体气动领域,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刘洪教授牵头的总体气动团队,与上飞研究院联合开展大型客机减阻机理及方法(973)、大型客机多段翼型优化设计等项目的科研合作;结构强度领域,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汪海教授牵头的结构强度团队,先后承担了C919飞机复合材料后压力框强度设计等一批直接服务于C919型号的科研与实验任务,为工程研制直接提供了最真实实验数据;数字化制造与装配方面,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林忠钦院士领衔的制造团队在民机数字化装配协调与容差分配、复合材料金属组合结构连接一体化制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C919总装试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与验证;人因工程方面,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傅山教授领衔的人机环系统工程团队历时5年,在国内首建民机驾驶舱人为因素适航审定的理论与工程体系,围绕C919项目,开展了人为因素适航要求和符合性验证方法研究等一批项目,服务于C919大型客机的人机环系统研究及取证。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高正红教授团队承担的大飞机C919超临界翼型和机翼设计,气动效率优于空客320及波音737水平。团队已签订的“翼型及机翼的气动设计”项目是国内三家主要承担团队之一,也是大飞机联合工程队认可的独立承担“翼型/机翼设计”的唯一高校团队。李玉龙教授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事飞机结构抗鸟撞设计与分析的研究和飞行器结构抗坠撞设计与分析的研究,这是目前高校牵头承担的唯一的一个民机预研项目。宋笔锋教授带领的“大型客机JET-B总体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团队,主要承担中国商飞640所牵头的“大型客机总体方案设计”项目中诸多重要研究课题,已与640所和一飞院合作或独立承担了几十个项目,都属于关键技术项目。张彬乾教授带领的“大型客机飞翼布局方案可行性研究”团队,开展飞翼布局大型客机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完成的150座级客机飞翼布局方案,比常规布局的性能提高了约20%。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为C919设计出新型空气分配系统,运用了新型空气分配系统,让空气更加干净、新鲜、均匀。出风口采用了最新的设计,从机舱顶部和行李架侧面同时送风,不但加快了空气流动,还减少了乘客“冷热不均”的不适感。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和控股公司博云新材成立项目小组,共同成立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黄伯云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运用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打造了C919机轮刹车系统,为中国商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提供机轮刹车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召明教授所在的风洞实验室承接了C919型号研制的相关风洞试验,包括飞机增升装置(机翼上用来改善气流状况和增加升力的活动面)优化试验、飞机排液安全性试验、试飞应急离机安全试验等。朱春玲教授领衔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为C919进行防冰系统的测算。其研究成果——用于飞机结冰机理及防/除冰技术研究的结冰风洞,弥补了国内高校在结冰试验基础研究方面的空白。杨善水教授负责的“C919大型客机供电系统架构论证和仿真”项目,联合学院其他老师,完成了大型客机电源配电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为大型客机供电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撑。张方教授曾参与到ARJ21的振动噪声、飞行测量和减震减噪等项目研究,并针对ARJ21试飞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振动方面的研究,为C919的论证工作打下相关专业基础。此外,南航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在飞机设计、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材料制造、适航管理等领域,共承担140余个项目,经费过亿元。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白瑞祥团队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C919加筋壁板结构、垂尾盒段结构以及尾翼前缘抗鸟撞等结构的承载能力检测和力学性能计算评估等5项课题。(来源:新材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