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涵碧楼照明案例分析丨A.案例

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 · 2017-05-04

提到青岛的建筑,或许人们会想到栈桥、天主教堂、迎宾馆。但现在,作为大陆地区第一家七星级酒店的涵碧楼,也能作为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提起涵碧楼,就不得不提到位于台湾日月潭畔的涵碧楼,作为日月潭的点睛之笔、昔日蒋介石的行馆,涵碧楼几乎可以说是百年台湾历史风云的见证者。1998年乡林集团买下涵碧楼原址,并在2000年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Kerry Hill操刀,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化身七星级酒店,惊艳世人。

青岛涵碧楼,是继日月潭之后,大陆第一家涵碧楼,位于青岛西海岸凤凰山张屯嘴,与很多身处都市中心的酒店不同,涵碧楼为客人带来的是放松与休闲的生活方式,蜿蜒的山路和百丈的海水隔绝了外界的聒噪,遥望大海对岸的青岛市区,建筑与街道依稀可见,而涵碧楼,却身处喧嚣之外。

酒店整体灯光效果

涵碧楼方面特邀Kerry Hill再度操刀进行规划设计,利用当地自然地形元素,以大开大合的手法,展现了现代极简却又充满了中式元素的风格。设计了313间面海豪华客房,并规划了包括餐饮、温泉、商场、教堂、会议中心等综合类设施。

青岛涵碧楼,项目体量大,临海地形地貌特殊,设计要求极高,可能也是这个原因,Kerry Hill作为设计师,给乡林集团开出了6000万美元的天价设计费,这个价钱着实让董事长赖正镒吓了一跳,然而随着工期的进行,为了雕琢这块美玉,投资额竟比原计划高出了数倍,一亿美元的计划成本被抬到了五亿美元。

Kerry Hill根据地形,将酒店依山而建,外形以青岛港的集装箱货柜为灵感,由北向南延伸至海,并以阶梯式错位的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客人都能在酒店住宅之中完完整整的看到大海。为了最好的保护海岸,设计师保留了原有的礁石、沙滩甚至是原本居民留下的鲍鱼池,使用电脑模拟,建造设计防波堤。

青岛涵碧楼追求儒家文化特色,以文人雅士的精致品味精雕细琢,无论是随处可见的漆器、字画,还是海滨的茶亭、客房的竹林,都能看出Kerry Hill作为一个外国建筑师,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在西式现代建筑风格盛行中国大陆的当下,这种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意境的塑造,无疑是大胆与特别的。

如果说白天的涵碧楼给人带来的是一片宁静的桃源,那么夜晚的涵碧楼则是无限的魅力与惊艳了。

酒店入口灯光效果

入口处的灯光几乎以天花板上的间接灯光进行设置。在入口处只做地面上的光线补足,以均匀的光源呈现,因此整个大堂的灯光环境让人觉得放松。

吧台灯光效果

吧台部分,所有的重点处设置了一些投射光,并在桌面上摆放了蜡烛,沙发区座位边放置了落地灯,这也加重了对吧台的投射。

步梯灯光效果

步梯烛光

在大步梯上面,设计团队希望的光源大部分来自透光的墙上,把光线调弱了一些,并在阶梯补充了一些蜡烛,以避免阶梯上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

中餐厅灯光

中餐厅部分只聚焦在桌面上的投光,利用垂下的灯柱,将光晕集中到桌面,提供均匀的照明。

客房走廊

在客房与走廊之间,铜网和雾面玻璃的结合,使得人在这里走动的时候,会感受到透过竹子之后投射过来的竹影,竹影会因为风的吹动产生一些晃动。

火炉的运用

室内壁炉

在复式层的部分,设计师们用了大量的火炉,产生火焰的形状,有自然的感觉。

法式餐厅灯光

宴会厅灯具

池畔茶馆灯光

双人芳疗室灯光

涵碧楼商业中心灯光

池畔茶馆灯饰

富丽堂皇这个词,并不适合青岛这座城市,而青岛涵碧楼用它极简、低调、禅意的艺术氛围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它与青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大程度上的阐述着建筑和自然友好相处的意义。

随着青岛的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建筑在这座城市中涌现,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发扬本土文化,涵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所有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