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照明技术之LED和激光
中国之光网 · 2017-04-24
未来汽车照明技术之LED篇:让车灯代你“眉目传情”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出现了车灯
早在汽车刚被发明出来那阵,在车身侧面挂个煤油灯,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红眼”司机的无奈之举,因为这盏灯不但照不远,而且一旦汽车颠簸起来,搞不好灯火儿还给晃灭咯,所以与其说这灯是照明用的,倒不如说是警示路人用的:
“嘿,哥们儿,皮皮虾来了,麻烦让一下!”
后来,乙炔灯替代了煤油灯,开始在汽车上值夜班。1913年,螺旋钨丝白炽灯出现在了汽车上,从此,汽车车灯正式定型,并在白炽灯的基础上又进化出了远光灯和近光灯,同时在设计层面也开始浮现现代车灯的雏形。
▲1968年的Mercedes Benz 300SEL
1962年,德国海拉公司发明出了卤素灯泡,并随即应用到了汽车上,更亮的照明效果,更低的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注定了其在车灯历史上“称王称霸”的重要地位。即使在眼下,依然有很多汽车上使用的还是卤素灯泡。在卤素灯泡之后,一种更好的照明技术被搭载到了汽车车灯上,与卤素照明技术一高一低的形成了搭配,这就是氙气车灯。
至此,纯粹以提升照明质量为目的汽车车灯发展到这里,便可以被划定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以纯粹为了优化照明效果为目的的原始进化期;在接下来的汽车车灯继续演变的过程里,上帝就没法插嘴了,汽车车灯将随着“智能”和“文字”的加持,演变出越来越多的形式,同时也将担负起越来越多的任务。
上文说到卤素车灯或者氙灯,其实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汽车中的主流照明装备,虽然照明效果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但是随着我们现在用车环境的变化,以及分配到每个人身上的交通资源的日渐匮乏,车灯单单能够照明,已经是不大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了。
譬如,作为老司机的你,在马路上一定遇到过下面的尴尬:
1、面对来车时,因对方忘记关闭远光灯,被灯光晃得睁不开眼睛。
2、看见前方行人过马路,双方都在博弈对方的想法,都在“让”和“闯”之间犹豫。
3、在山路上开夜车,被从灯光死角中蹿出来的东西吓一跳。
所以,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单纯一个照明效果好的车灯(哪怕是可以转向随动的氙气车灯),也解决不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尴尬了,因此,以LED和激光为代表的新“智能车灯”技术,便应运而生。虽然目前在车灯上采用了LED和激光技术的品牌还不多(逃不过成本和可靠性两个坎)。但是单从性能和潜能来讲,激光和LED确实大大打开了人们对车灯的想象力。
LED技术:让汽车代你“眉目传情”
目前,在LED车灯领域,奔驰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我们以2016年发布的全新长轴距奔驰E级上搭载的LED车灯为例,说说LED车灯到底能有哪些作为?
在奔驰长轴距E上,LED车灯总计使用了84颗由电脑独立控制的LED点光源,而这84颗LED点光源的亮与灭,则可以通过光学部件的光学约束,组成在前方道路上不同的动态照明效果,实现对精细化照明的需求(譬如我可以实现对某一个部分路面区域的照亮与不照亮的选择)。而下达这些照明指令的来源,则是一个用摄像头以100Hz频率扫描路面获取信息,并结合驾驶模式发出照明指令的高性能电脑。
在实际使用层面,奔驰长轴距E所搭载的LED车灯可以在摄像头发现对向来车,或前方接近另外一部车辆时,根据路况顺次关闭部分负责远光照明的LED模块,从而遮蔽射向对方/前方驾驶员的眩目光线。
如果车辆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这辆奔驰E的灯组会随着车辆前进,提前判断弯道方向,动态控制LED单元的照明指令,把常规照明系统无法覆盖的死角照得无所遁形。甚至,这辆奔驰E的LED车灯还能“识别”前车尾部的车牌及道路指示牌,并主动减弱对反光区域的照射强度,保证自身驾驶员的视野中没有刺目的反光。
在未来,从工作原理上接近点阵式显示器的LED车灯,完全有能力担负起让司机与外界交流复杂信息的任务,这个能力是以传统照明技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你别想着用车灯的一亮一灭来发莫尔斯电码,因为没有多少人能读懂),譬如说:
另外,当路况不佳的时候,LED车灯还可以把缺失的道路标志直接投射在路面(譬如限速,前方有学校什么的),提醒驾驶者注意;甚至,我们还可以设想在不久的未来,LED车灯甚至能像投影仪一样工作,我们只需要把车停在一堵墙的前面,就可以把电影投射到对面墙上,坐在车里跟女朋友一起看电影了(干掉汽车电影院的节奏);或者说当车辆在路边抛锚的时候,车尾灯完全可以在后方的路面上投射一个三角警示标的符号,免得我们在慌乱之中忘了在车后方布置安全警示装置。
除了以上这些出色的使用效果, LED车灯技术相比于传统照明技术,还具有节能、发光原件小(允许对车灯进行颠覆性的造型设计)、抗震抗冲击能力强,寿命长,工作要求低等特点。但是,在照明距离这个方面,LED照明技术相对于氙气照明技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激光车灯顺势而生。
未来汽车照明技术之激光篇:给驾驶员一门“意大利炮”
激光车灯,驾驶员手里的“意大利炮”
和LED车灯的工作原理相近似,激光车灯也是靠一种激光二极管来发光的照明技术。不过,所谓的激光车灯并不是说把激光直接照射到路面上(那样钛合金眼也受不了,路上的瞎子也会越来越多),而是在照明光和激光之间布置一个中间滤镜,靠这个滤镜把激光转化成人眼能接受的照明用光。
和LED车灯相比,激光车灯不但会消耗更低的能量(激光车灯的理论发光效率比LED车灯高60%,譬如在全新宝马7系上搭载的激光车灯,单个灯组只采用了三个激光二极管)、而且还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窄的照明波束、超强的穿透力和照明距离。
从下图你可以看到,得益于光束的超强聚拢性,激光车灯的理论照射距离几乎比LED车灯增加了一倍(目前行业内最好的LED车灯照明距离是300多米)。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激光车灯这种超强的聚拢性,意味着它更适合做远光灯,而非需要照亮大面积范围的近光灯。事实上在宝马新7系上采用的那个近光灯,就是远光灯设计,只有当车速超过70公里,周围的环境光允许的情况下,那盏激光车灯才会自动点亮。
而宝马i8上采用的激光车灯,激光模块只配合远近一体的LED车灯使用,其主要作用便是增强远光灯的照射距离。基于这个原因,宝马i8的激光车灯只有当车速在40公里/小时以上时才会启用。
在奥迪方面,既然是大众公认的“灯泡厂”,那么车灯照明技术便要研究的更多一些,譬如奥迪根据不同车型的使用环境分析出不同的照明需求,并依此有侧重点地针对不同产品,在LED和激光技术中做相应的取舍。
譬如在新A8L车型上,奥迪便配置了一套矩阵式LED车灯,25颗LED灯体5个为一组构成一个远光照明组件,每个LED灯体均可独立调节亮度或关闭,由此便可实现与奔驰类似的多样化照明需求。
在奥迪R8 LMX车型上,奥迪则装配了一套激光照明系统,同样的,这个激光单元也是作为远光灯设计的,其拥有四个强功率激光二极管,可以发出5500K色温的强白光。只要车速达到60km/h,这个激光车灯就会自动开启,从而大大提升视野范围。
除此之外,在2014年代表奥迪争夺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R18 e-tron Quattro LMP1赛车上,奥迪也是首次采用了激光大灯技术,为什么用激光灯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车跑的快,所以必须照的远啊。
参照上图你就可以知道,这辆赛车上的激光大灯,竟然把那些“光子”,给“轰”到了836外的物体上又弹了回来。不过根据非官方信息说,当年的比赛间歇有车手忍不住吐槽了,说是跑在奥迪赛车前面简直被闪得啥都看不见了,所以你也知道了,为啥激光大灯一定要在车辆达到一定速度之后才会开启,同时还必须配合智能远光灯技术使用。
说了LED车灯和激光车灯这么多厉害的地方,下面我们聊聊它们的局限性:
对LED和激光车灯来说,其色温不可调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LED车灯一般为了符合眼睛的接收习惯,在出厂时把色温设定在了日照色温。但是在雨雾天的时候,这个色温的灯光很容易在车辆前方造成一大片光晕,影响驾驶安全。此时倒是色温较低(偏黄)的卤素灯光,具有更好穿透力和照明效果,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内,卤素大灯还是不能说扔就扔,而如何让车灯可以拥有动态调节的色温,也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另外,就激光车灯来说,如何提高车灯的耐用度(激光在高效的同时也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并降低单套照明系统的成本,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首要研究方向。目前,根据非官方资料透露,一套激光车灯的造价在1万美金左右,这绝对不是随便哪个消费者可以承受得起的。
未来LED矩阵大灯的普及,会是伴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一起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大电池系统的支持以及自动驾驶的智力辅助,单单是一个会谈情说爱抛媚眼的LED矩阵大灯,充其量不过也就是一个营销噱头而已,至于激光大灯技术,确实是强中之强,不过等到起成本降到足够低,或许就是未来之后未来的事情了。
来源:车云,作者;飞行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