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中国新集体住宅,重新定义“筒子楼”
筑龙建筑设计 · 2017-04-17
“筒子楼”
(住宅格局)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
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
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
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提起中国的集体住宅
最先想到的就是单位、大院、小区
四四方方的住宅楼规规矩矩地排列
在楼下喊家里的小伙伴下来玩耍
在楼道里能闻到哪家做饭的菜香
在小公园里几个老人在打牌下棋
在小广场上一拨拨人在跳广场舞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出现了很多新集体住宅
这些社区和以往的很不一样
体现了建筑师对公共和私人空间的重新探索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7个这样的新建筑
退台方院 | 福州
OPEN建筑事务所
项目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宿舍
位于距海边不远的一片
未开发的处女地
三个形似客家方土楼的建筑
以不同角度布置在基地上
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公社”
根据周边不同的景观
和建筑之间的相对关系
三栋房子各自朝不同的方向退台
为居住者提供一系列共享的屋顶平台
同时也将本来封闭的内院
朝四周的自然景观开放
既可观山也可望海
交通流线设置在内院
并与所有共享平台相连
为了方院内外空气的流通
和居住者的便利穿行
三座建筑被架空在地面之上
高低起伏的地面
形成复杂几何形态的土丘
既支撑起上面的建筑又容纳宿舍配套设施
如健身房、洗衣房、食堂、便利店等
不同职位的员工
在这个公社中平等地居住在一起
分享相同的资源和公共空间
这是新时代一种企业文化的变
化和人文的进步
©金波安
©金波安
©金波安
©金波安
金奥国际中心 | 南京
SOM
项目位于南京河西新兴的商业和市政中心
出于可持续性考虑
大厦采用多褶面造型
这是建筑、结构和暖通设备
综合系统的一次演进
双层幕墙使大厦可以在夏天
应对城市极端炎热的天气
两层幕墙之间的空腔向外排散热气
而且可用作环绕空调区域的隔热缓冲带
空腔内有结构斜撑
从顶到底围裹大厦
通过该系统
减少了大约20%的结构材料
大厦的中央核心筒
由混合剪力墙框架结构组成
大厦内半透明和不透明的遮屏使光线
集中向下照入一个
27层高的宏伟中庭中
中庭内有规律地设置玻璃阳台
为宾客提供舒适惬意的配套设施
项目还包括商业裙楼和创新型住宅楼
隔层停靠式电梯设计
和可操作式遮阳装置
提供高度私密性和日照控制
©TimGriffith
©TimGriffith
©TimGriffith
©TimGriffith
九龙东岸18号 | 香港
Aedas
这是一座28层包含住宅、办公
零售及停车的多功能建筑
建筑位于高密度的工业街区
此区曾一度是制造业集中地
方案试图在这样一种工业区域
探索创造环境友好
可持续的设计的可能性
为邻近地区带来清新的绿意
而不是给整栋建筑
包裹上冷酷的光滑的表皮
建筑师在建筑底层的停车层
引入了大量的绿植
给周边环境带来的视觉上的绿色效应
也改善了停车区的空气质量
为停车场的使用者
创造更加愉悦的体验
©Aedas
©Aedas
©Aedas
©Aedas
国锐•境界 | 北京
UNStudio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密云经济开发区
整个的设计以开放的空间组织为主
公共空间也是遵循总体规划的设计理念建造
与滨水景观的环境条件相呼应
独立的别墅以自由形式的结构
面向周边自然环境中的不同视野
幕墙弧型表面的轻微扭曲
塑造外型的独特变化
创造了优美动人的韵律
而且幕墙采用了平易近人的泥土颜色
仿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
两者的呢喃细语
别墅里多种类型及用途的房间
体现对家庭生活的重视
适合不同年纪的家庭成员
建筑设计还采用多种节能设备和方案
被动式能源利用方法
让窗户引入适合的阳光与热量
采用空气新风系统提供健康清洁的新风
部分电力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
建筑材料也使用可持续性材料
©EdmonLeong
©EdmonLeong
©EdmonLeong
©EdmonLeong
连江宏汇·蝶泉湾 | 福州
NEXTarchitects
该项目所在地毗邻闽江的一个分支
总体规划的目的是连接尽可能多的建筑物
同时尽可能利用附近的水源
项目设计理念就像是用手触摸水
每个手指代表土地伸向河流的延伸部分
建筑物就矗立在
这部分延伸的地块上
该区域的停车场被安置在地下
使得别墅之间的街道
满是郁郁葱葱的绿色
没有车辆的干扰
三至四层高的别墅面向河水
通过不同建筑体量的转变产生各种外部空间
旨在优化山水的不同视野
©NEXTarchitects
©NEXTarchitects
©NEXTarchitects
©NEXTarchitects
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 杭州
gad
中国的城市化使得城乡差距加大
东梓关村中部分原住民
仍然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中
为了改善居住与生活条件
当地政府决定采用政府代建的模式
进行回迁安置
打造具有一定推广性的
新农居示范区
建筑师以传统肌理的院落空间
作为基本单元
遵循从单元生成组团
再由组团演变成村落的生长逻辑
通过四种基本单元的组合
再现传统聚落的多样性
平面功能空间从农民真实需求出发
回归农民生活的本源
寻找一种介乎于传统民居
和城市化居住模式之间的状态
©gad
©gad
©gad
©gad
内盒胡同 | 北京
众建筑
该项目是一个应用于旧城更新的
预制化模块建造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避免全拆重建
又相对低廉的方法
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
北京大栅栏地区没有经历大规模拆迁
仍保留有相对完整的
狭窄胡同和老旧四合院
但也同样有着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少卫生间下水管道、保温密闭隔声防潮
等房屋质量不足的问题
生活上有着诸多不便
众建筑发展了一种
特有的预制复合板材
集成了结构、保温、管线、门窗
以及室内外装饰完成面
板材质轻、易操作、运输也很便宜
用一个六角扳
手就可以把它们锁在一起
几个毫无专业技术训练的人
在一天之内就能完成
一个完整内盒房子的安装
完成之后的内盒房子
有很好的保温与密闭性能
能耗约为新建四合院的1/3
造价约为修缮四合院的1/2
以及新建四合院的1/5
©众建筑
©众建筑
©众建筑
©众建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