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重出江湖的难兄难弟以及魔术数字18:9

阳光宅男 · 2017-04-11 · 阅读 10231

MWC结束一个多月了,不难想像各家手机品牌都还是继续在硬体规格的提升上做文章: 处理器升级,相机升级,荧幕升级;然后永远嫌手机重量太重,于是老喜欢帮消费者做得更轻更薄(我反而喜欢有点重量的手机,拿在手上感觉比较踏实);当然,看似了无新意的展览还是有些事情吸引宅男的注意,其中一件就是两个老牌子试图东山再起的故事。

说起这对难兄难弟,两者都曾经都是一方之霸的手机品牌:一个因为简易的外型以及耐用性,加上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开机铃声,竟然可以霸占市占率第一名的位置长达十年以上;另一个则是率先把Push mail的功能发扬光大,搭配如同电脑键盘般的按键,在商务人士心中一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说到这边大家应该都知道谁是谁了。

(图片来源:Nokia and RIM)

只是,当2007年第一支iPhone上市后,一台可以通话且功能就像极其轻便的个人电脑的装置,其浪潮也如同海啸般开始改写手机市场的生态,”智慧型手机”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又或者说他就像叶问叶师傅一样发挥了一个打十个的功力。

(图片来源:叶问)

对自己的产品过度自信,或是反应不够及时的老品牌一个一个被击倒。第一回合摩托罗拉被一记左钩拳扎实地KO出场:2011年忍痛将行动业务卖给谷歌,而2014年谷歌又再转卖给联想。第二回合已经摇摇欲坠的诺基亚,砰! 一记直拳直接往脸上招呼:2013年下半年同样将手机事业部以及品牌授权(这个部分只有3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诺基亚可以再次推出智慧型手机的原因)卖给了微软,当然之后郭老板又用超便宜的价格从微软那买了诺基亚的功能型手机业务。第三回合,满脸是血的黑莓机也在连续刺拳的攻击下倒地不起:同样在2016年下半年宣布终止硬体销售业,最终也是由TCL取得黑莓的品牌授权。

微软当初买下诺基亚手机事业的最主要原因是想要扩大Window 行动OS的市占,正式合并后甚至不惜终止了原本销量不错的Nokia X系列(采用Android)的开发,但以结果论来看,此举其实并未让Window phone占有一席之地,反而连带地让微软的手机出货量下滑而渐渐地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看着这盘棋越下越糟,估计诺基亚应该是憋不住了,终于在授权到期后决定重回战场,所以才在这次MWC一口气推出三个尺寸的产品(虽然不少人批评新机看不见诺基亚过去的设计理念,但宅男对这样的评论其实有很大的意见,现在手机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要从哪里看到所谓的诺基亚元素?);更牛是还把过去的机皇3310请出来压压惊,但这点宅男就有很大的意见,在现在这个智慧型手机尺寸动辄5吋起跳,解析度至少要HD以上才够用的时代,我深刻怀疑2.4”QVGA的彩屏究竟能吸引多少死忠的”诺粉”? 而且只支援2G通讯,HMD(取得诺基亚品牌授权10年的方案商)是忘记现在可是4G当道,另外5G基础建设也已经在布建中吗? 在这里,让我们替它的销量开始默哀三分钟…但愿意花钱买的消费者一定会说:哥买的不是一只手机,而是一个回忆…

(图片来源:Nokia)

TCL代工的Blackberry KEYone乍看之下也有这么一点向过去的美好致敬的味道,熟悉的键盘回来了,只是又有多少人记得键盘的美好? 更不要说为了键盘还必须牺牲掉既有的荧幕尺寸,4.5”的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大屏幕的喜好…..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接下来要聊的全面屏概念确确实实是今年手机市场讨论度最高的话题。

在讲全面屏之前宅男先讲个长宽比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显示器长度以及宽度的比值(基本上也没办法讲得更难了XD),一般显示屏小至手机,大至电视,最常见的长宽比为16:9

而不同应用别乃至于不同平台的产品,长宽比其实五花八门,以平板为例:

*Apple最喜欢4:3,最早iPAD 9.7”,到iPAD air 7.9”,iPAD Pro 12.9”,长宽比清一色都是4:3;

*Android平台是面板厂的好朋友,平板大多采用标准的16:9;

*Windows Surface系列,因为强调类似书本的概念,并试图模糊平板以及笔电的界线,推了一个长宽比3:2的产品(不过这可苦了面板厂,因为这种尺寸对面板厂而言是相对较不经济的切割尺寸,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切割尺寸的可以看看宅男的上一篇文章)。

而液晶监视器则由于近来电竞市场的兴起,为了让玩家玩游戏时可以尽可能地展开地图,才不会被敌人暗算或是误杀队友,21:9的超宽荧幕也开始大受欢迎。

至于手机在讲的全面屏,就是指长宽比18:9的荧幕(17:9到20:9都算);我们从去年的小米Mix到今年LG的G6以及三星的S8都可以看见类似的概念,甚至是今年下半年预期会将推出的iPhone 8应该都有机会使用这种概念的屏幕。荧幕放大的同时往往整机机构也跟着放大,但对手掌的握感来说,大概超过5.2”基本上就已经很难用单手进行操控,因此18:9的概念就是为了把更大的荧幕塞进原本的机构设计里,同时可以保有原本的握感;举例来说5”~5.2”的屏如果从16:9 拉长到18:9就会变成5.6~5.7”不等,5.5”拉长则是会变成6”左右。

(16:9 以及18:9图示)

这样的屏在生产上有两个特点:窄边框以及COF bonding

由于手机解析度的提高,加上搭配gate on array (或gate in panel)这样的技术,要把面板边框做窄并保持好的良率对面板厂来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以一般手机的状况,左右边框小于等于1.0mm的面板可称为窄边框的面板。基于不同的电子迁移率,a-Si要生产窄边框产品可是要使尽洪荒之力,而对IGZO来说大概是要用到八成力,但对LTPS来说则是一碟小菜,所以随着这两年陆续开出的LTPS产能来看,这种概念的产品有机会在明年大量被应用在手机上。

(2016~2017 LTPS新增产能一览表)

等等,聪明的各位读者一定会问:明明LTPS产能已经多得像座山,为什么还要到明年才会看见更多的18:9手机? 因为刚刚讲的窄边框主要针对左右两边的border,那下border怎么办? 别忘了我刚刚提到的COF bonding。一般面板的下border会比较长的原因是为了保留空间让驱动IC进行封装,而COF(Chip on film)就是以软性电路基板作为驱动IC的载体,然后再以软性基板与面板做连结,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缩减下border的长度,使得显示区可以进一步的拉长。

(COG以及COF图示)

但目前COF的产能相对来说是比较紧张的状态,有些更高解析度像是FHD以上的产品,若再搭配内嵌式触控整合方案,甚至会需要双层COF,而双层COF的产能又特别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宅男认为,要等到厂商今年陆续完成双层COF的产能扩产后,明年才比较有机会真正见到18:9的产品大放异彩。另外,像是所谓Home键移除以及整面光学式的指纹解锁,其实都与18:9的荧幕概念有非常大的连结性;不过,宅男今天话讲得有点多了,指纹辨识这一块我们还是留着下次再说好了。

*注:本文由行家说APP与作家专栏作者阳光宅男联合出品。谢绝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授权转载或加入显示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hangjia199 ,暗号:宅

· End ·

感谢支持原创的晶元光电对专栏基金的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