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植物工厂产业瓶颈和产能落地之谜

农众物联植物工厂 · 2017-03-30

国内植物工厂的纪录被不停刷新......

每个参观过植物工厂或者关注植物工厂的人都心系它的点滴发展与成长。不少人也不得不发出了最深情的告白:

你有多好,我有多烦恼。

在国内,植物工厂虽然拥有众多优势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但实际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比如初期建设成本过高、能耗较大以及如何实现优质优价等。突破成本和效益的瓶颈是实现植物工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

植物工厂需要在封闭环境下进行生产,因此要投入包括维护结构、空调系统、人工光源、多层栽培架、营养液循环、计算机系统等在内的工程与装备,成本比露地、温室大棚等高。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建设费用更高,约是我国的2至3倍。“国外植物工厂发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投入成本太高,不利于广。”

植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光温湿等变量只要控制在合适的区间,就可以保证正常生长。

降低初期建设成本,尽可能选用标准化民用材料和装备,已经成为植物工厂发展的重要方向。

杨其长认为,植物工厂的普及推广与经济效益密不可分,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设备投入及折旧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实现高附加值作物能以高价格卖出,让消费者认可并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无农药污染、新鲜洁净的植物工厂产品。同时,植物工厂产品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认证、评价和检测,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其长处,从而达到优质优价。

植物工厂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是未来国际农业高技术竞争的重要方向,垂直立体种植,数十倍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意义重大。

因此,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植物工厂研究和开发力度,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植物工厂,使其形成产业和产能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引导机械、电子、精密仪器等大型企业与科研教育部门联手,加快实现植物工厂的产业化。

专家表示,可以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试验示范,稳步推进植物工厂的发展。在建设区域上,应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开始,在消费水平高的大都市建设若干个植物工厂示范基地,进而向全国推广;在优先发展领域上,农业科技园区、高品质蔬菜生产企业、城市社区等对植物工厂需求最迫切,应列入优先考虑范围。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编辑整理: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