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厦门城市照明看看他们怎么说
照明设计师交流中心 · 2017-03-23
2017年3月17日“从APEC-G20-金砖——2017城市建造与光文化论坛”在厦门杏林湾大酒店圆满结束。在论坛的最后环节,大家就“城市建筑与城市照明:1.如何与城市历史、文化结合?2.如何体现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话题展开互动交流。
厦门照明学会领导代表、厦门江海阳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江海洋主持,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东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刘方磊、福建省照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一禹、深圳市金照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志强参与互动。除此之外,更有现场参会人员与嘉宾一对一交流。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彩再现。
嘉宾互动
主持人江海洋:我想问一下许老师,关于“金色丝路,五彩厦门”的照明方案,五颜六色的,您搞那么多色彩,首先适合厦门吗?金砖五国会议结束后,厦门就是这样吗?
许东亮:金砖五国会议结束后整个城市不会有那么多色彩。但是我相信,有很多人还是喜欢色彩的。但是我们会有一种克制,不把事情做到足,我们想淡雅一点,做的整体一点。
主持人江海洋:李总,您对城市色彩观有怎样的认识呢?
李志强:作为工程公司,现在我们定位于城市光环境的经营上,或者是担任城市光环境运营商的角色,从最真实的角度去表现城市的光环境、夜环境,我们为城市生活服务。当然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我们也为经济、文化、政治服务,为“城市名片”服务。光环境、夜环境需要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历史、文化、经济。如何把光环境营造好或者把色彩处理好,对内容服务来讲特别重要。
个人认为,城市的光环境需要规划。尤其是现在随着城市照明的发展,我希望越来越多的真正有内涵、对社会负责、对生活负责的照明设计师的涌现,把城市照明规划做好,落在实处。
对于光环境的经营,我们要做到恰到好处,现在城市照明的发展都是大尺度、大色块、大氛围,未来长期的一个好的光环境是要回归生活的,什么时间段就应该采取什么模式,城市夜景需要照明编辑、情景编辑,从大尺度、大环境到局部细节到具体的产品,再到点与点的控制,最后还是回归到情景模型的营造上。色彩的应用一定要跟环境融合,跟生活融合。
主持人江海洋:其实城市色彩对应城市生活,同时也满足夜晚里人们对城市的观察。吴老师,对于城市色彩的把握以及控制度上,您有什么认识?
吴一禹:依中国城市照明发展来看,个人认为,色彩不是阻碍城市照明发展的因素。一个城市需要多姿多彩,但是需要掌握色彩应用度。城市的色彩象征着城市的美丽,是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夜景照明跟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空间、生活习俗等都息息相关,同时它也包含着外来人对城市的认知。它是城市的资源,既然是资源我们就有责任把它规划好,让灯光、色彩把这座城市装扮的恰到好处。
在城市色彩的规划上,首先应该考虑这座城市的空间定位;其次,需要一个有责任的照明设计师来对这个城市负责,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很随意地规划城市照明设计。看到许大师关于厦门的照明设计,我比较欣慰。
厦门是一座美丽、优雅的城市,有自己的特质。如何克制的使用色彩,合理地去运用城市夜景资源,应该是对城市特质的体现。色彩也是城市的一种文化符号。
主持人江海洋:许老师对于厦门的照明设计,您用的大多是紫红色,紫红色可以代表厦门吗?
许东亮:我觉得色彩是一个自由的东西,我们不希望一个颜色代表一座城市。如果厦门只有一种颜色,我反而觉得太平凡了,五彩厦门,我们希望厦门有颜色。如果我来到厦门还有其他颜色,我觉得挺好,那么这个颜色可以想象得更多。
主持人江海洋:色彩影响人们的情感,在厦门见过最多的颜色是淡青色。淡青色代表海洋、海风、浪漫、轻松。我希望在色彩上,许老师不要过猛。更淡一点颜色是不是更适合厦门?
许东亮:海洋老师说得很对,颜色淡雅一点、浪漫一点,但是色彩随机一点,自由一点会更好。我本人非常反对城市色彩规划这个概念。城市色彩经过规划后,内容会越来越少,单独的颜色并不能代表一座城市,历史上形成的色彩堆积,就是那座城市最美的东西。
主持人江海洋:对于建筑的中西结合、古今结合以及文化传承方面,刘方磊老师您有什么思考?
刘方磊:我觉得我们需要把时间拉远一点想问题,也就是说美的格调问题。在易经里有一种白贲(bì)之美,日本也提倡阴翳之美,这种美非常高级、素雅。
从古到今,在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包括室内设计,颜色一定要控制。我觉得颜色应该更加的内敛,凝练,是那样安静、舒缓的东西,让人们用心灵去对话,而不是用眼睛去对话。以前就说过,五色让人眼盲,五音让人耳聋,这句话可以回到包括色彩、建筑的语言上。建筑先有形,再有色,对于形和色在美学层面都是一样的,要协调统一、控制。但是我们一定要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高度提炼,让它内敛,净化到骨子里。
生活的多彩,不在于很明显的五颜六色的跳动,颜色太闹了不好,所以我觉得需要静和安逸。
主持人江海洋:很多灯光都是以功能性照明为主,然后反过来成为装饰光,功能光转为装饰光,对照明设计师来说有很高的要求。许老师,城市大规模的建设,从哪些方面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呢?
许东亮: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归结为中国的特色,它证明我们的生产能力、技术发展,以及众多人的需求,那么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在哪里呢?
中国大规模的设计比较多,这个对与否呢?在照明上,个人认为还需要时间去检验。每个城市都希望光可以承载力量,业主以及上游设计对于光寄予了很大希望,这样导致我们越做越多。
照明设计能不能少做一点,能不能想好了再做?有的时候我们的脚步跟不上思维,当大家都希望慢生活的时候,我们的规模才会降下来。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更进一步富裕的生活,这个心态还是很难停下来的,这种全国性的建设,应该会有一段持续。
主持人江海洋:对于过度建设还是正常建设,吴老师有什么想法?
吴一禹:过度的宣传未必是一件好事。首先一座城市的灯光应该干净、舒适,让人进入这座城市的时候,不会烦躁。达到基本的要求之后,才能保证灯光与文化、情感相符合,更谈不上成为城市符号了。其次,设计师应该对城市照明设计付起责任,而不是随性自由随意的发挥。应合理利用城市夜景资源。
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有积极学习的心态;第二,要抓住互联网思维(互联互通+分享和共享)。如果照明圈的人有这种思想和心态,会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主持人江海洋:李总,在照明手法上怎么能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实现照明设计师的设计理想?
李志强:个人认为照明手法最终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上。照明是为人服务的,有时需要人去感受,但是也需要用直观的视觉冲击手段表达出来。照明它是为生活服务的。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她还需要体现它一定的娱乐性。
但是真正的从照明工程公司的角度去做,未来我希望把自己定位为光环境的运营商。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我们融合前端的照明文化、艺术,把这些整合出来,到后端,我们可以把照明管理起来;从实施的角度讲,我们注重的还是质量和效果,这是最基础的东西。质量第一位,第二是效果,我们一定要提供美丽、可感受、可认知,更加有生活化、品味化的东西。
现场提问环节
Q1.“金色丝路,五彩厦门”,想问一下许大师,金色除了金砖的意义外,还有其他的含义吗?
许东亮:我们在做的时候就把题目定义为,金色丝路。厦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又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丝绸贸易给中国带来收益。因此丝绸本身也是一种金。“金”并不仅仅指开会,而是从厦门海上丝绸之路这个点出发。
Q2.夜景照明除了与城市文化相融合,还有没有其他的设计手法?当金砖会议结束后,我们的照明设计成果怎样转化?在会议结束后,这些照明成果怎样应用呢?
许东亮:关于这次厦门夜景照明设计,我们分区域进行。比如机场区域,机场的功能性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做机场照明设计的时候,手法相对单一,更趋于功能化,同时我们不希望让很多装饰点去影响航空飞行。但到市区,照明手法就比较多样。
所谓多样,并不是说一次性,通过一个设计,就设计出好多样,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用可变性来实现多样性。这次厦门照明设计不单单是为金砖会议服务,色彩应根据现实发生变化,比如情人节、国庆节等。我想既能适应生活需求,又能适应金砖会议,这样会更好。我认为,还是从单样中生产出多样性更好,我们应该从感觉和情感来挖掘。
实际上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厦门本质出发,只有一个就是突出丝绸之路,金色金砖的感觉,留下一些纪念。
主持人江海洋:关于度的问题,会不会太过了,之后会不会被砍掉?
许东亮:在厦门任务书上已经把城市的一部分照明砍掉了,任务书反复和专家沟通,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做的灯光基本都可以适应这座城市,我觉得不应该被砍掉。如果谁砍掉的话,我跟他急,谢谢。(笑)
Q3.在杭州G20照明设计中,灯光亮度特别高,刚才看到您的设计,厦门的亮度等级低很多。大家肯定会对比,我觉得许大师肯定有自己的见解。
许东亮:华盛顿国会大厦的建筑基本亮度2cd/m2,包括城市道路、马路上的亮度,其余都是零点几,但是大家去了,并不觉得华盛顿没有照明。这是一个对比关系,零到任何数字都是无穷大的,只要有亮度就没问题。
另外大家好像有一个误解,我们国家规定的城市照明亮度25cd/m2,25cd/m2是一个相当高的亮度,它也是一个平均亮度。我们允许局部有很高的亮度,像马路上2cd/m2~20cd/m2左右,你想想是多么得亮,因此我设计的这个照度不是很暗,比华盛顿亮多了。
Q4.我是金照明公司的,我们正在做四桥一隧方案,请许大师和我们分享一下四桥一隧的定位以及设计理念?点光源在桥拱的应用与现实差距会不会很大?以及怎样去平衡亮度与实际效果?
许东亮:第一个问题,把桥梁最美的地方挖掘出来,另外就是实现度的问题。在实施的时候我们也建议施工单位一定是双甲的企业,所有的施工单位首先应是甲级设计单位,为什么是双甲企业呢?现在做设计的施工队单位都是甲级资质,不能愧对这个称号。
李志强:现在的照明是可控的,是可以发挥的,我们需要通过控制技术去实现一些最终的设计意象和理想。有些时候照明设计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我很希望我们的施工可以把许大师的照明效果体现出来。
许东亮:关于度的问题,我们听一听建筑师是怎么把握的?
刘方磊:把握度是挺难的,但是很赞成许老师的初心,我也是设计师,在整体的设计中,当然不能只靠用心,还有对美学和文化的全面提升。
李志强:在早期,工程公司又搞设计又搞施工,占主导地位,带动了照明行业初期的发展。渐渐地,到目前,我认为是设计引导着照明行业的发展。但是未来,是整个产业链共建价值、共建发展的过程。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工程公司要升级,要提升技术层面、设计层面,然后通过资本、商业模型,把优秀设计师的作品融合进来,和大家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厦门的城市照明可以把中国的城市照明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不是简单的重复、量的叠加,而是让城市照明的品质不断升级。
Q5.如何选择产品供应商?请许大师指导一下。
许东亮:我们从功能方面来选择灯具。因此采用不注重品牌,注重效果的方法。照明产品必须保证长久的用光。
不知道嘉宾互动以及现场提问有没有满足你的好奇心,解答你心中的疑问?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请留言,参与互动。
本文按照现场录音整理,中国设计师网照明频道将推出现场的精彩视频,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