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市里的LED监控补光灯 多地段眩光值超标

中国之光网 · 2017-03-22

行走在城市的夜间,各种灯光徇烂夺目,不少的灯光对人们夜间的出行起了很大的帮助,而有那么一盏灯,它安装在十字路口监控拍摄旁边,用途是为监控拍摄补光,以更好的监拍到夜间行驶的车辆。

在不少的城市路口,这种LED灯随处可见,可一直以来它都备受争议,因为在微博、微信或者论坛上不少人反映,它亮度太大了,过于刺眼,会给驾驶员造成不适,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那么从人眼的感受来看,它到底有多强呢?会对驾驶司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邀请司机带着相机GOPRO,模拟了人眼经过LED时的感光程度。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通过画面可以看到,这些路口LED的强度比较大,经过会有明显的强光刺激,会让司机眼睛产生不舒适感,但是这些路口的画面还不是最刺眼的,在杭州市滨江时代大道与江南大道路口,gopro拍到的画面更刺眼。

显然从记者用GOPRO进行的模拟来看,这个强度是过于刺激人眼了。那么广大司机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记者随机在街头对不少司机进行了街采。

不少司机表示确实备受这样的灯光困扰。那么这样的刺激和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呢?驾驶员在被LED灯光影响的情况下,又会行驶多少距离呢?记者进行了实地估算。

我们选择了在限速50公里/小时的主干路上,从感受到LED散发出的刺激光到完全经过该路口,用秒表进行了计时。

按照限速50公里/小时进行计算,6秒钟车辆大约就可行驶83米。而通过画面大家也看到,在这段距离内,司机是看不清灯下面的路况的,更何况不少司机反映过程中还会有两三秒的全黑致盲效果,而这段距离又是经过人流众多的路口,所以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大大提升,而浙江省中医院的眼科医生孙洁也告诉记者,这种程度的LED灯确实会给司机带来风险。

难道这种LED灯的眩光值真的是超标的吗?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邀请了杭州知名的测光机构专业人员一起进行了测试。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种LED灯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就围绕在蓝光危害和眩光值阈值增量上,而不少司机反映的眼睛不适就是眩光值造成的。

权威解释,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至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干扰。由于道路上眩光光幕的存在,汽车驾驶员会产生不舒适感,严重的甚至造成车祸。

为了科学准确的得到实地测试数据,记者邀请了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实地测试。

技术人员带了专业的测光设备——CX-2B成像亮度计,该设备主要用于测试道路上灯光的眩光值,进行阈值增量分析及得出报告。而为了实地考察杭州的LED监控补光灯是否符合标准,记者与专业人员在滨江多地进行了实地测验。

在滨江长河路与南环路路口,技术人员用CX-2B成像亮度计,测试道路上灯光的眩光值,进行阈值增量分析。首先把仪器设置在车辆行驶的单车道上,随后模拟驾驶员人眼感光的强度与高度,对仪器进行调试,捕捉眩光源,随后连接电脑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得出眩光值,即阈值增量TI。

这款仪器最基本的是测一个空间亮度的分布,即模拟你视觉所看到的一个场景的亮度分布,这个数据得到之后,技术人员计算了我们关心的眩光指数TI,得出的数值是11.3。

技术人员表示,一般定义道路照明TI标准是10,超过这个标准,就会对司机对行人产生一些不舒适感。

专业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专门针对LED灯的眩光值评价标准,但LED安装在路面上,需要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而技术人员拿来考核的TI标准,就是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其中,关于机动车道照明标准值,该标准指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I最大初始值为10%,也就是说标准要求眩光值不能超过10%,超过10%则为超标。对于支路的眩光限制阈值增量的最大初始值应不大于15%。

机动车交通照明标准值

交会区照明标准值的眩光限制标准

在照明中,眩光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关键性技术难题。对于监控补光灯,一些企业在遮光装置、光学材料的过滤和反射等方面已经在不断尝试。还有不少人士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是否可以考虑采取灯光拍摄车后牌的方式;即在车辆经过监控卡口时,设备抓拍的是车辆的尾部号牌,这样就不会对驾驶人的视线形成干扰了。

2、提高视野中的背景亮度,因为眩光值一般与背景亮度成反比。但要通过提升系统照明效率来实现,而不是单纯增加电能消耗;

3、降低灯具在观察者眼中产生的垂直照度,从而降低眩光源在观察者眼中产生的等效光幕亮度,可以有专业设计师来设置。

4、选择合适的补光灯,选择具有更低照度的摄像机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低照度摄像机一般是指无需辅助灯光就能够辨别低照环境下的目标。它主要依靠自身的性能来实现在微弱光线下获得较好的监控效果,使其对对外部环境依赖较小,对于特殊场合,夜间能实现隐蔽监控。另外,红外补光的尝试改造可从新装探头入手。

5、在灯具的合理布置上,尽可能使视看目标与灯具发光面间的夹角增大。

6、对道路监控补光灯的运行时段进行合理评估、设计。可以考虑降低灯光功率、减少补光灯的数量。另外,道路设施相对不好路况复杂的地方,灯可往前后挪一挪,尽量减少安全隐患。

但要彻底解决眩光问题仍然很难。实际上,虽然GA/T1202-2014《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了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和技术要求,试验方式、设置要求及检验规则等。不过,由于生产厂家研发实力和技术的不尽相同,以及使用环境和角度因素的影响,关于LED补光灯的实际使用效果仍然存在差异。如今,城市照明、LED补光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标准的规定、执行,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相关技术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来源: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中国之光网综合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