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房屋 以光为塑——James Nizam的追逐阳光之旅
汉都灯光设计 · 2017-03-08
最近,詹姆斯·特瑞尔在上海龙美术馆的个人回顾展真的火遍大江南北,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们都以朝拜的心态争相前往。
实际上,一直追随着詹姆斯·特瑞尔脚步,探索光与建筑、光与空间关系的艺术家并不在少数,来自加拿大的James Nizam也是其中佼佼者,他的光影装置作品直白、利落,同样习惯通过视觉效果营造出感知错觉,极为精彩。
James Nizam1977年出生于英国Bedford,2002年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曾长期生活工作在温哥华,现在的总部设在德国柏林。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位艺术家坦然表示,在他多年的创作中,受到詹姆斯·特瑞尔的影响非常大,他也同样从其它一些专注于光影的艺术家那里获得激励和灵感。
△ James Nizam2016年作品from Sunrise(从日出)
△ James Nizam2016年作品To Sunset(到日落)
△James Nizam2016年作品Frieze(弗里兹)
艺术家2016年最新作品,从日出、到日落、弗里兹。这三个作品仍然一如既往的贯彻了Nizam对于自然光线强烈的追逐意识,只是将他最为擅长控制的光线从最初较为枯燥的暗房转移至更有情境的空间中,通过投影与光线的配合,记录日出、日落时光线在空间中运动和偏转的轨迹。
James Nizam的作品习惯用摄影和光的装置来表现雕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但Nizam的光雕塑却并不这么简单。确切的说,他的光雕塑很“直白”,光就是光,没有任何衬托与被衬托,雕塑本身就是光,而光本身就是雕塑。仅仅用光就表现出雕塑的力量、线条感,必须对于光与场域有十足的把控能力。
△ Thought Form (Fold), 2011
△ Thought Form (Fan), 2011
在他最开始的“Thought Form”系列中,他用光束创造出漂亮的几何图案,这些利落的光线悬浮在黑暗的空间中大放光彩。从肉眼看上去,似乎是真正的漂浮光线,这些简单干净的形状和线条都在半空中悬停,十分神奇。
△ Thought Form (Dart), 2011
△ Thought Form (Cube), 2011
△ Drill Holes Through Studio Wall, 2012
最让人觉得惊叹的是,构建这些图形和线条用的是自然的太阳光作为光源,而不是人造的光电。James Nizam在他的工作室墙上开缝、钻孔,并加入一些巧妙的镜面处理,最终通过精确角度反射光线来创建这些图像。
他曾经表示,在建构作品前,着实花了几个月时间专门用来观察阳光,了解一天中光会落入结构里的不同时间,再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最终确定作品形式将如何发展。艺术家是真真实实的去实验并计算出,从房间外部穿透进来的自然界的太阳光会在什么时候给出一个正好的角度,用来配合镜面的正确角度,从而反射光束形成特定的图案造型。
△ Shard of Light, 2011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无论展览也好,照片也罢,都证明了Nizam对于自然光足够的耐心,甚至是痴迷。大的黑白照片描绘了黑暗的房间转变成不可思议的光雕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优雅的几何与精密数学交织而成的白日梦。笔直的太阳光转换成流线型的射线通过穿孔和切片的墙壁,并借助人工雾加强光的偏移。
当然,除了建筑、光影层面,James Nizam的作品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室内摄影作品,甚至会改变我们对摄影的看法。在他劈开房间,以镜面为反弹、以光为雕塑的空间里,他用了大片幅相机进行拍摄,部分作品更是通过多重曝光而成,影响超现实之余,具有独特的美感。
在Thought Form之后,他也开始更多尝试创作户外的作品,其中也不乏有室外建筑形态的视觉效果。最近Nizam对他的户外灯光结构增加了颜色和动感的元素,在城市的夜晚投射出蓝色的三角形和蓝色与粉红色的八角型。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Nizam的激光束都能以物理形式呈现,通过烟雾和镜面效果展现外部轮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