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为数学展馆洒下一片温柔的紫光
汉都灯光设计 · 2017-03-06
近日,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伦敦科学博物馆(London Science Museum)设计的数学展馆(The Winton Gallery)终于正式对外开放。
数学展馆?就我们平时的经验,是不是一下就觉得枯燥、复杂,弄不好还沉闷又无聊?
然而,扎哈大师永远有让你无法预料的惊喜,就像这个数学馆,她用了飞机飞行时产生的空气湍流设计了展厅的大致结构和参观流线,并以此作为平面布局的依据。展台、长椅以及中间拥有三维弯曲表面的圆荚型结构都是沿这些线条设置。
△ 扎哈的设计概念,以飞机飞行时产生的湍流为灵感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展厅里充满了她标志性的曲线一点也不奇怪,当然扎哈认为曲线本身就像数学一样迷人而神秘。
对于在伊拉克出生成长的扎哈来说,数学在她的生活、设计中,都占有核心地位。她曾经这么说道:“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就如同用纸笔作画——数学就像是涂鸦。”
对于这个设计,扎哈说:“我们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把那些看似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一个具象的物质形式,让所有年龄段的人在那些令人兴奋的互动体验项目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新鲜有趣、变幻莫测和激动人心的神奇体验。”
无疑,她做到了这点。
她竟然还用了浪漫无比的紫色光线。没错,整个数学展厅就沉醉在一片紫色柔光中,说不出的感性。然而它却承载着一个需要无比理性的学科空间。
整个空间的灯光设计,并不复杂。天花上不规则排布的照明灯具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又像是星空之光。而为整个展馆提供主色调的紫色光源,则是巧妙的隐藏在了三维圆荚体结构之中。冷白色的灯带让紫色空间的光线有了更多的层次和变化,不显得那么乏味。展厅的光更多用了渐变的色彩,视觉传达更加柔和,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和不安。
△冷白线性LED嵌入墙体结构中,让墙面视觉效果更加立体富于变化,展示柜里小型射灯提供重点照明。
从展呈来说,这个数学管也充满了趣味,它安放了17世纪自文艺复兴时期到今天400多年来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
馆内100多件展品包括二战期间使用的解码机和17世纪的星空地图。小至手持数学运算工具,大到1929年的第一架实验飞机。
据说,当时空气动力学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架实验飞机据此进行了机翼设计,其出色的表现改变了民众对飞行安全的看法,保证了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
这架飞机中包含了展览的主题,它阐明了数学是如何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为如今的安全客运航空铺平了道路。
The Winton Gallery数学展馆是第一个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公立博物馆常规展览,也是自扎哈哈迪德今年3月突然离世后事务所第一个在英国落成的项目。
科学博物馆集团主管Ian Blatchford说:“两年前扎哈女士r第一次向我们展示数学展廊的设计概念时,我们就被其深深的吸引了。今年三月得知扎哈女士突然去世时,我们感到极为震惊和悲痛,但我相信这座展廊将成为对这位改变世界的建筑师永久的颂词,年复一年,成百上千万游客将在这里获得启迪。”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简介
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因为脾气暴躁,扎哈一直被人称为“女魔头”。事实上,这位声名显赫的女建筑师在43岁之前,也未有过任何建成的建筑项目,她曾因此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直到1993年,才有她的第一座建筑——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在这之后,扎哈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2004年,扎哈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在评委会发布的获奖词中称扎哈·哈迪德“让建筑成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喷薄和流动,她将建筑行业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此外,南京青奥中心、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广州大剧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
2016年3月31日,扎哈·哈迪德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脏疾病而去世,留下了400多人的事务所和上百个未完成的项目,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