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开合应有时:圣荷酒店照明设计

CARRYYU · 2017-02-27 · 阅读 14177

导言:

圣荷酒店是距离重庆大学城最近的五星级酒店,创立之初便定位为五星级设计型酒店,酒店由法国NACO纳索-台湾建筑师方钦正先生领衔设计,照明设计则是由涵润照明设计的余显开先生主持设计。酒店融合重庆的城市历史脉络,臻选Art Deco设计语言,于最细微的线条之中展现空间环境的品质与美感。

从设计并投入使用至今,圣荷酒店在重庆大学城区域便享有赞誉,成为最高品质的设计型酒店,许多到重庆的知名人士也都选择入住在此。

(本文共计1800字,预计阅读3分钟)

▲照明系统开启之后,夜晚的圣荷酒店显得极为时尚,并从周围建筑中凸显出来

驱车在大学城西永的街道,蓝色霓虹灯的“圣荷酒店”几个大字矗立在道路边。加之周遭宽阔道路与开阔视野,很有美国电影中motel酒店的感觉,距离很远便吸引到人们的关注,给人深刻的印象也让行人从品牌上记住了“圣荷酒店”几个字。这种小小的对于灯光的玩味,并不张扬地便将酒店带有设计感的品质传递给了顾客。

▲圣荷酒店门前的一组莲花群雕

酒店外围一组莲花群雕散发艺术品的气息,其中的灯光勾勒出莲花从蕾朵到绽放的曼妙线条,柔化了酒店主体建筑早期现代主义摩天大楼的硬派特征。酒店大门外放射状喷泉水景,是Art Deco于19世纪末在欧美兴起时期的经典代表形象,环绕喷泉的灯带象征新时代的黎明曙光,并不夸张的泉样式及简洁的照明方式,符合精英人士提倡效率、简约的心理特质。

随着夜色渐浓,大门上方灯组徐徐亮起,门外地面点状灯光与之呼应,行走于此,不见金碧辉煌,却是身处璀璨繁星。迎宾广场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灯光,避免了大灯照射形成的炫光和不舒适感。在酒店大堂入口上方处,也是点状灯光的排列,密集的“星星”与地面上散落的星星恰成强弱对比,以邀请的姿态引导客户走入进来。

▲充分结合建筑设计的风格理念,圣荷酒店的照明设计便以最简洁的方式达到较好效果

酒店外观并没有做奢侈浮华的处理,也没有过度装饰,简单的凹凸构成便被作为了装饰带。根据建筑风格,照明设计仅采用洗墙灯照射的方式,这让酒店门头的展开面富有立体感,简单的亮度对比中塑造出了外观的多种立体层次。

酒店室内空间的照明,因为与人的关系密切而设计得更加细致。设计师将酒店繁复的各种空间进行划分,结合色温、照度、时间、天气等要素,实现照明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紧密联系。

圣荷酒店第一层到第四层,涵盖大堂、咖啡厅、休闲吧、餐厅、健身房、游泳池、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公共区域,每个空间的照明被区分为明亮、中亮以及较暗三种模式,更根据该空间每日24小时时间转换、功能转换甚至室外天气变化细分为8个场景,在设计师的控制面板上可以看到除了“早、晚、深夜”,还有“清洁、阴雨天”等对场景的描述,默默将人暖到。倘若对照明设计有一些兴趣,还会发现这公共区域的四层空间中,光源分布的节奏感不仅很好地弱化了阴影的影响,也在各个开放或者半开放的空间之间过渡流畅。人们出入各个空间,不会被眩光干扰视线,产生不适,也不会遭遇因为两个空间亮度差异太大而出现的暗适应问题。

酒店大堂并不空旷奢华,地面墙面多采用的是大理石材质。基于这样的建筑空间设计,大厅便没有采用通常酒店大堂的水晶吊灯。在照明上出于实用考量做了层次处理,以将功能照明和重点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用温暖的黄色灯光温暖了石材和金属冰冷的质感,淡淡的温馨感受很好地传递了出来。即使光线从大理石的材质中反射出来,也并不会刺激到眼睛。

▲娱乐、健身、泳池更衣间

从点评类网站的反馈来看,酒店廊道部分的照明也深受客户的喜爱,是顾客最多拍照赞赏的部分。中心餐厅、咖啡馆、酒廊部分,根据不同的社交情境,灯光的表述也有差异:原著咖啡馆可以安静阅读、中西餐厅适宜社交聚会、云上酒廊浪漫轻松,一切都在场景和氛围上做了很多设定,最终才融入到照明设计之中。

廊道部分

中西餐厅、酒廊的照明

咖啡馆

酒店客房的照明采用欢迎模式、标准模式以及柔和模式三种模式,根据客人在房间内活动的不同时段和对光照的需求,使用点状布光与带状布光的交错,既弱化了空间内的绝对阴影,又能用光线创造出同一空间中相对独立的区域,无形中引导客人在入住时能够轻松愉悦地使用房间内每个功能区间,享受到贴心细致的服务。

圣荷酒店客房内的照明设计更加细致,比如盥洗室的照明一律设置在镜子背后,以更接近外界的光线让人上妆;浴室的照明排布在阶梯部分,提醒安全防滑;卧室的照明见光不见灯,避免光线直射眼睛造成睡眠障碍更有助于休眠;在衣柜部分,也细心设计了灯带,便于收、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