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鸿利上市公司优势资源,莱帝亚照明这么多年为何依旧“一般般”?

大照明 · 2017-02-06

作为曾经的鸿利光电,现在的鸿利智汇(股票代码 “300219”)最为重要的全资子公司之一,背靠上市公司资本优势、资源优势等系列优势的莱帝亚照明其发展曾被寄予很高的期望。

可以说,莱帝亚照明曾处于LED照明的风口之上,处于LED照明发展的红利之中,那么,莱帝亚照明是否把握住时代机遇?数年时光悄然已逝,莱帝亚照明这些年到底做得怎么样?经历了些什么?取得怎样的成绩?

在剖析这之前,本文先从“深圳莱帝亚”以及“美国莱帝亚”发展及命运讲起,再回归广州莱帝亚照明的发展之途……

莱帝亚“这些年”

深圳莱帝亚照明命运:

2014年注销后,资产出售给广州莱帝亚

资料显示,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生产LED光条的企业,成立于2004年,隶属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坐落在广州大型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独立拥有30000平方米厂房,是专业从事LED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官网资料显示,2008年,鸿利光电全资并购莱帝亚照明。

而成立于2009年1月5日的深圳市莱帝亚照明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400万元人民币,其是鸿利光电“拿下”莱帝亚照明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据悉,深圳市莱帝亚照明主要从事LED照明产品的研发、销售和生产,主要产品包括LED灯条、日光灯管、筒灯、面板灯和射灯等。

可以说,深圳莱帝亚照明的成立是顺应时势的,或是由于迟迟未能打开更大市场,或是由于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鸿利纠结再三,终于2013年4月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莱帝亚照明有限公司的议案》。

会议决定,深圳莱帝亚资产出售给鸿利另一全资子公司广州莱帝亚,自此,鸿利LED通用照明业务由广州莱帝亚全面负责实施。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运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014年3月13日,鸿利收到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的《企业注销通知书》,该局批准了深圳莱帝亚进行注销登记的申请。也就是说,由于战略调整,深圳莱帝亚照明再经过5年之久的“纠结”之后,最终的命运是“注销并入广州莱帝亚”,这对于莱帝亚照明的发展来说,或是一个“挫折”。

美国莱帝亚照明命运:

目前面临亏损,未来能否盈利尚存不确定性

在注销深圳莱帝亚后,时隔仅一年,2015年,鸿利设立了孙公司——美国莱帝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决定或与莱帝亚照明自成立以来,长期服务欧美优质客户长达十余年,有一定外销市场基础不无关系。

据悉,莱帝亚照明凭借卓越品质,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俄罗斯、南非、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而欧美市场占据着其外销市场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

然而,就这两年表现来看,美国莱帝亚照明的发展并未那么如人愿。鸿利光电《2015年年度报告》描述道:本公司孙公司美国莱帝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亏损,未来能否盈利具有不确定性,对其可抵扣亏损543,365.73元。

而在鸿利智汇《2016年半年度报告》中亦写道:本公司孙公司美国莱帝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亏损,未来能否盈利具有不确定性,对其可抵扣亏损859,971.18元。

连续两个“经营亏损”,这肯定与莱帝亚照明的发展预期存在差距!

广州莱帝亚照明命运:

启动股份制改革 申请新三板挂牌

剖析“深圳莱帝亚照明”以及“美国莱帝亚照明”的命运,我们不难获知,鸿利在发展LED通用照明事业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但对于曾经旗下最大的全资子公司,尽管战略调整为“LED行业+车联网”,鸿利智汇对广州莱帝亚照明的发展一直放在心上。

最新关于广州莱帝亚照明的消息,是广州莱帝亚将正式申请挂牌新三板。

1月3日消息,广州市莱帝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12月正式申请新三板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披露的挂牌资料显示,鸿利智汇持有莱帝亚照明73.65%的股权,为莱帝亚照明的控股股东。

公告显示,莱帝亚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8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24亿元、1.17亿元、8218.3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187.12万元、1467.97万元、1014.96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莱帝亚主营业务为LED应用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莱帝亚主要产品分为室内照明、室外照明两大类,具体包括:LED灯管、筒灯、面板灯、吸顶灯、射灯、路灯等。

而早在2016年7月11日,广州莱帝亚照明这一命运走向已经逐渐明朗清晰。鸿利智汇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广州市莱帝亚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拟启动股份制改制并申请在新三板挂牌的议案》。

《公告》显示,为了调动全资子公司广州莱帝亚经营管理团队人员的积极性,鸿利拟向广州莱帝亚总经理刘玉生等管理团队共45人转让不超过30%的广州莱帝亚股权。转让完成后,广州莱帝亚计划启动股份制改制并申请在新三板挂牌。

作为鸿利智汇“LED行业+车联网”战略布局中“LED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活莱帝亚照明,变革莱帝亚照明,对于鸿利智汇来说“迫在眉睫”,为此选择新三板上市,启动股份制改革,也就不足为奇。

莱帝亚“大剖析”

国外营收占比过高?

依赖母公司仍在继续?

从广州莱帝亚照明2014年度、2015年度营业收入1.24亿元、1.17亿元来看,对比鸿利光电2014年度、2015年度营业收入10.18亿元,15.92亿元,广州莱帝亚照明营收略有下滑,且在集团营收比重连年下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其实,广州莱帝亚照明作为鸿利智汇旗下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也曾备受重视。2012年,为进一步扩大广州莱帝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升LED照明市场的竞争实力,鸿利智汇董事会、管理层基于整体规划和战略考虑,使用自有资金3500万元向广州莱帝亚进行增资,使得广州莱帝亚的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变更为5000万元,鸿利智汇持有广州莱帝亚100%的股权。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广州莱帝亚照明产品以外销为主,主要市场区域为欧洲及美国,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国外收入占比较高。2014年、2015年及 2016 年1-8 月,国外销售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98%、92.32%、91.16%。莱帝亚照明主要客户集中于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及美国,国内市场业务较少,经营易受国外市场及汇率等变动因素的影响。

换句话说,广州莱帝亚照明未来经营状况将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如若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市场需求受到冲击,将对莱帝亚照明销售极易构成不利影响。同时,这些年,莱帝亚照明在国际市场上尚未构成绝对核心竞争力,确实与行业对其期望有所差距。

与此同时,莱帝亚照明没有自有厂房,自设立至今一直租用母公司鸿利智汇的厂房和办公场所,生产经营场所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另外,莱帝亚照明从母公司鸿利智汇处采购产品的核心原材料LED光源,2014 年、2015 年、2016年1-8月采购金额分别为26,802,783.11 元、20,574,797.53 元、12,556,386.88 元,占公司采购LED光源比例分别为89.56%、99.08%、94.50%。莱帝亚照明向母公司鸿利智汇采购LED光源的价格较其他无关联第三方有所优惠,在业务上对母公司有一定的依赖。

近些年,莱帝亚照明面临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国内市场业绩日趋减少,莱帝亚照明对国内市场业务的态度日趋明了,是战略调整所致,还是市场无奈之举?对此,莱帝亚也作出说明:主要原因在于国内LED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价格下降,管理层决定减少对国内市场的投入,导致国内市场的销售额下降,公司营业收入减少。

国内市场几近放弃?

一线品牌阵营难以迈入?

莱帝亚照明是从一开始就不看重国内市场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国内市场,背靠上市公司“鸿利智汇”,享受更优越的优势资源,且出道时机也十分“对”,在经历领导人更换后,莱帝亚照明并没迎来外人所期待的风光,品牌整体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倒回去看,莱帝亚照明为何最后未能成为“商用领导品牌”或“商用一线品牌”呢?原因可能有下:

试错不可怕,可怕是试错后,并未及时调整找到合适发展路线。在这里,鸿利的LED封装事业发展不在讨论范畴之内,讨论的是LED通用照明事业发展。举莱帝亚照明在国内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品牌专卖店建设试行”,一个是“电商事业发展试水”,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

2012年8月,莱帝亚照明首家品牌专卖店在广州花都隆重开业。当时,莱帝亚照明负责人曾信心满满,并表示:“为支持网点建设,这次品牌专卖模式的开启,从装修到样品、从终端推广团队到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持,莱帝亚前期都做大量的规划实施。我们相信这将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销售渠道模式。”

事实上,没有然而,没有之后,莱帝亚照明时至今日渠道网点也并未实现全国“遍地开花”,或是由于产品线不够丰富,或是由于渠道建设经验不足,或是由于发展毅力不够,莱帝亚照明在终端市场迟迟难见进展。

而就在同期,以木林森照明为代表的品牌在全国“高歌猛进”,某种程度上,品牌专卖模式是否适应当时的莱帝亚照明,需要打一个问号;莱帝亚照明并未很好把握发展机遇,也着实令人可惜。可以说,莱帝亚照明在全国市场及渠道影响力迟迟未见涨,与其渠道战略调整未到位不无关系。

另值得一提的是,莱帝亚照明也曾试水电商发展,但最后不得不放弃,理由为:LED照明产品在线上与线下销售时有些冲突。2013年年底,鸿利在天猫商城的莱帝亚照明店暂停经营。当然不可否认,莱帝亚照明在工程领域这些年还是取得一些成绩,这也成为其国内销售渠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几经领导人之后,莱帝亚照明发展也陷入“不温不火”中。而从品牌建设来看,莱帝亚照明今天这种“不温不火”,或与其在品牌投入方面过于保守不无关系,其在终端市场的品牌见面率与其“身份”着实不符。对于多数商家来说,时至今日,莱帝亚照明依旧是“不熟悉的存在”,未来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