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高校夜景照明
照明周刊 · 2016-11-25
随着时下教育热的流行,国内外高校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大教育设施设计评比奖项的作用下,无论是大学还是其他校园的建筑设计开始告别以往的单调模式,往“前卫、时尚、人性”的方向前进。白天的校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夜晚下的校园呢?
有人说国内大多数高校校园的夜景观不是很理想,存在着些许问题,今天特别邀请了四位在照明建筑设计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给我们解疑答惑,分享一下经验与心得,他们分别是:
胡洪浪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环境设计所 常务副所长/主任工程师
刘晓波
中南建筑设计院光环境工作室 照明设计师
郁建忠
南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 常务理事
陆玮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设计四所主任
思玄酒店设计 设计总监
Part1:高校公共区域的照明设计手法
胡洪浪:大学有着不同的性质、特长与底蕴,公共活动区域的性质决定了光亮照明要符合照明要求,满足区域的活动安全、学生交流通畅等等。道路、操场、校门在公共活动区域中,区位、性质都有所不一样。
道路可以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同时适当加入光影的艺术成分,使得有着安全的前提下变得有趣。
操场作为夜间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照明照度因运动而变得相对苛刻,氛围光相对照明照度要轻一些。
校门本身有着出入口、校园形象以及学校精神等诸多复杂方面的功能,夜光环境的光亮照度与光色布置上需要尽可能适度,比如夜光环境要表达理工科的严谨理性,可以用中照度、高色温;艺术类学校则可以用采用适度的彩色光,低照度。
陆玮 :大学校园有着不同的功能区域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照明及色彩需求。校园道路照明不宜过于明亮,但要有多样化性的照明。除了常规的立杆路灯外,可以设置比较矮小的景观灯具,有条件更可设置一些具有艺术形式的灯光照明装置,给晚间的师生们营造一个欣赏与放松的空间。
校门区域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展示的最重要的部位,夜间照明最好能以地面灯具,由下往上地进行灯光照射,光色暧黄,配以校门区域的水景或景观里的彩色点缀照明,则更能突显大门区域在夜间的庄重和圣洁,但又不失生机。
刘晓波:道路要以保障安全的功能照明为主,路灯杆和庭院灯必不可少;操场需要有大功率的泛光灯,满足晚上健身群体对操场的使用需求;校门口有一定的泛光照明固然会更有地标性,但我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在门卫室门下的筒灯,夜景会给同学们一些归属感。这三者之间道路和校门应该用光色暖一些的产品,营造一些环境氛围,而操场从使用功能出发应该使用正白光。
郁建忠:许多新建大学校园的灯光照明只解决了照明这个问题,因为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总感觉少了什么!我们乃至大学生希望校园的夜色更美,更有特色。这是需要灯光设计师考虑并表现出来的,校园里的道路、操场、大门,在灯光设计师的设计下,应该是各有特色,结合学校、城市、文化、建筑的特点做出独有风格的设计。
Part2:如何解决高校夜景照明不合理之处
胡洪浪:根源在于专项照明设计、夜景观的概念不够深入人心。适度照明、合理处理光环境氛围是个长期的工作,对夜景观的理性重视极度需要得到推广与正确的认知。采用专业的夜景规划设计、使用先进节能高效的设备设施以及采取具有专业素养的施工团队营造夜景照明,从源头进行解决相对更有意义。
刘晓波:大学校园夜景照明不比商业建筑,基本还是偏基础功能照明。夜景夜色表现不足倒还好,毕竟不是每所校园都有足以支撑夜景表现的建筑景观载体,在这种条件下,适当从布置灯光小品着手,创造夜景照明表现的条件。目前亮度不合理相对严重,不论是光源功率选用不当导致局部过亮,还是后期维护不及时或是布置点位不合理导致的过暗,都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这就需要校方与照明设计师配合整改。
陆玮 : 一些大学校园对照明的软环境设计不太重视而造成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操场夜间照明比较暗,活动受限;道路照明深夜灯光过亮;校门灯光光源不合理等。从照明需求的时间段来说,对照明进行智能化调整,在夜间人们活动时,室外照明完全打开,不同色调营造出温馨氛围,满足不同功能区对照明的需求;夜深后,要对灯光照明进行合理的控制,道路照明主光源可适度减少,满足基础通行即可,让辅助型景观点光源或装置型灯具变为照明主角,加上景观前面的洗墙暖色灯光,各种埋地指示性光源进行相互的补充和配合。既使校园园区整体照明无死角,又节约使用能源,营造出校园夜间的静谧而温馨的软环境。
Part3:国内外夜景照明设计的比较
胡洪浪:因为地域、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相较国外而言,有些可能比较着重形象的体现,大多数国外大学夜景照明设计上也并没有非常好的做法,国内大学的夜景照明设计虽起步晚,但总体发展上也愈发趋向先总归后分步实施的合理设计方向。
刘晓波:无论国内外,还是以功能性照明为主,毕竟大学校园本身不是主要的夜景照明表现对象。国内的话,首先得把基础的功能性照明做好,校道、水岸边、景观小径都应该有适当的灯光满足交通需求,这是根本,其次才是景观或构建筑的夜景照明,这一块用单色光来做会比较出效果,毕竟是校园环境,显得素雅得体。如果校园里有特色建筑造型的体育馆或博物馆,可考虑单色彩色光作为地标灯光雕塑打造,从校园文化传播方面考虑,这样做也可以形成比较有效的文化传递媒介。
陆玮 :国外大学在照明设计上要相对成熟和丰富,更加侧重于以照明营造环境氛围,包括照明的亮度、色调、搭配和与景观的配合,与装置艺术的融合,使得在不同功能区的不同时间段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满足人们对照明的需求。
郁建忠:从狭义上讲,不针对个案,大多数国内高校夜景照明灯光缺少层次感,整个校园的灯光从校门到教学区到生活区到操场都是通篇一律,对建筑和绿化的照明也缺少层次感。如同音乐,通篇一个调,能听吗?夜景照明的特点在一个“夜”字,一般的设计师往往堆砌灯光,到处是灯光,写文章有一个“惜字如金”,我说做灯光设计一样要“惜光如金”。亮与不亮是对比出来的,一定要让夜是主角,灯光才有意义。
后记
当下对于高校夜景照明的话题相对较少,夜景照明设计也诚如上面几位设计师所言存在着这些或那些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的问题,但也正因为有这些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往更合理、更环保的设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