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畅想家|Studio Drift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 · 2016-11-25
自然畅想家
“
Studio Drift由Lonneke Gordijn和Ralph Nauta于200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创立。Drift的设计作品涉及多学科交互式装置、雕塑、产品,以及电影等,通过研究自然、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先进的科技与工艺,来创建在特定场域内的交互性装置,为人们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
Drift的每一件新作品都是设计师对未来的一种尝试和预测,并通过尝试来挑战各种可能性的极限。研究是Drift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Lonneke Gordijn和Ralph Nauta两人经常与科学家、高校院系、计算机程序员、工程师相互合作。创立至今,Drift的许多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大著名的博物馆、大型博览会上受邀展出。
Flylight
Studio Drift-Flylight
Flylight是一个特定场域的灯光装置。它由众多精致的玻璃管组成,并直接与其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感受外界刺激从而亮灯。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鸟群,我们知道鸟是自由的终极象征,当整个鸟群统一行动,像一个单体般飞行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场景。在飞行的鸟群中并没有领头者,这种群体行为被称为是一种“自我组织”。
在这个作品中,设计师寻求着群体与个体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安全和绝对自由。就像鸟类一样,人类也在团队中寻求安全,但同时他们也必须被迫遵守团队,也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规则。
In 20 Steps
Studio Drift-In 20 Steps
In 20 Steps这一设计是对人类渴望飞翔的颂词。设计师被人类不断突破极限的各种尝试所吸引,认为这种反自然的坚定尝试或许可以奇迹般的实现。
In 20 Steps是一个立体的动态装置。由20组精致的玻璃翅膀组成,以一种抽象的形式象征飞行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捕捉着某一时刻的飞行片段。玻璃材质,象征运动与自然本身的脆弱性。这一脆弱性表明,虽然人类一直渴望完全了解自然,但是,无论科学可以走多远,有些事情依然是永远无法企及的。
Fragile Future第三代
第三代Fragile Future是Drift将自然与技术相融合,而创作出的灯具装置作品。它的基本单位是由铜质线路组成的立方体结构,同时与发光的蒲公英相连。Fragile Future内部采用了真正的蒲公英。设计将这些手工采摘回来的蒲公英于LED灯连接在一起。这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整个装置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设计师对批量生产和一次性文化的清晰回应。 提出了当今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不是真的就比以蒲公英短暂生命周期为象征的自然进化更为高级这一质疑。
Drift在他们的美学基调上提出一种对未来的愿景,一种混合了高科技与诗意的形象。设计师认为灯的功能与其说是作为一种工具简单地照亮黑暗,还不如说是一种象征物或者情感的组成部分,Drift正是希望以Fragile Future来传递情感。
每个小立方体结构都可以根据周围特定的环境,有机地适应,形成不同的造型。
Shylight
Studio Drift-Shylight
某些特殊类型的花会在夜晚关闭,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种高度进化的自然机制叫作“感夜性”,这点正是激发设计师创作了Shylight这款灯的灵感来源。Shylight以一种迷人的“舞姿”伸展和收缩, 就像真正的花朵。
大部分的人造物品都是静态的,而世上所有的自然物包括人类自己,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可以让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去模仿那些不断变化的状态,从而表达其个性和情感?Shylight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经过5年的研究,Drift设计发现了这一可以表达他们想法的最终形式。
自然的上下运动,使得Shylight 看起来十分生动,它降落时开花,上升时关闭。灯的层层花瓣由多层丝绸制成,运动中如优雅的舞者。同时,吊灯可以通过蓝牙,由iphone或ipad来控制,十分方便。
Studio Drift
Lonneke Gordijn
Ralph Nauta
本月新刊
2016.12期
照明设计专辑
点击封面
了解详情
早在2007年,我们杂志就曾经比较全面而深入地分析过当时中国的照明设计现状,当时中国的照明设计刚刚起步,独立的照明设计公司并不多见,工程公司主导着中国的照明设计行业,时隔多年之后,中国的照明行业取得空前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独立的照明设计公司如雨后春般涌出,而照明企业也特别注重自己的研发能力的增强,不断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品质设计灯具,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照明设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