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LED深度丨福建宏芯&德国爱思强跨国恋,是否会因美方而折翼?
广东LED · 2016-11-21
GDLED说
今天
小编被朋友圈惊呆了
据各路大佬说
一家中资企业和一家德国企业的跨国恋
要被“横插一脚”的美国强行拆散?
据德国之声网11月19日报道,引起巨大争议的爱思强(Aixtron)收购案有了新的进展。德国科技企业爱思强在11月19日晚宣布,负责外资审查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要求爱思强放弃该交易,同时建议奥巴马不要批准该投资,奥巴马有15天时间作出决定。
中企收购外企或将更困难?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1日报道称,这并非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首次干预阻止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今年,由于该委员会的反对,荷兰科技公司飞利浦终止了将其位于美国的照明公司Lumileds出售给一家中国支持的私募股权基金的33亿美元交易。《金融时报》称,此举突显出这种担忧:一旦唐纳德 特朗普入主白宫,获得美国对跨境收购交易的批准将变得更为困难,尤其是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这名候任总统承诺很可能将以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和“汇率政策”为由惩罚中国。
就在11月16日,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向国会提交了年度报告,声称中国国有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可能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份报告建议国会通过调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责,使其可以禁止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展开收购。路透社11月16日报道称,如果这一建议获得国会采纳,实际上会全面禁止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企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曾在10月28日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方也希望有关国家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公平环境。11月2日,在中国商务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中国对德投资虽增长较快,但总量依然不大,德国一些政府官员和民众担忧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并购会把德国的技术和工作岗位转移走是不必要的。很多中国企业在德成功并购案例均证明了这一点。
为何美国能阻挠中德企业的事?
2016年7月底,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向爱思强发出了6.76亿欧元的巨额收购要约。该要约得到爱思强管理层的支持。9月初,德国经济部审查通过了该收购。收购协议中规定,爱思强的主要高管仍延续现有人员,福建宏芯基金继续支持爱思强的新技术和产品研发,所有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仍然归爱思强所有,中资仅将获得6个监事会席位中的4个。
在2016年10月下旬,德国经济部撤回了对中资收购爱思强的批准令,表示将对收购案重新进行审核。德国经济部承认,是在美国情报机构介入、称爱思强的产品也可以有军事用途后,才对这桩收购案亮起红灯的。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主要由政府部门和情报机构代表组成,如商务部、司法部和中央情报局。它有权审查任何可能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的交易,并且提出减轻这种影响的方法,或是建议总统阻止交易。虽然爱思强的交易不涉及美国公司,但爱思强本身在美国有相当广泛的业务,如果美国不批准,它就将失去这个市场。
交叉授权成为潮流
历来LED上中游核心专利主要集中于飞利浦、欧司朗、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科锐等国际巨头手中,他们一直将知识产权作为武器,通过布局严密的专利网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获得垄断利润,这种互惠互利的专利交叉方式成为很多行业巨头的常用方法。
2015年7月,日本丰田合成先后将白光LED专利授权给中国的两家LED封装厂商,聚飞光电及易美芯光,达成了供应链战略合作。获得丰田合成的专利授权意味着可进入全球白光LED专利网,从而打开企业的国际市场成长空间,也为他们的下游客户提供了白光LED专利保障。
2016年9月,Lighting Science宣布与Osram Sylvania以及Hubbell Lighting签订专利授权协议。本次的全新专利授权将涵括Lighting Science的‘968专利系列,主要应用于OsramSylvania以及HubbellLighting低光换装用崁灯产品。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德国松下照明与奥德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锐高Tridonic今年签署了一项LED专利授权协议。在该协议条款下,两家公司相互授权使用照明电子领域、主要是控制领域和LED光源运营的某些专利。目前该协议的具体内容仍然保密。
11月2日,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表示,与韩厂三星电子签署了全球性的专利授权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三星获得了GE授权的特定关键专利,用来作为生产与销售LED与LED模组的利器。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日前表示,该公司已经和日本某间大型公司签署了LED专利授权协议,与欧司朗签署专业LED技术的是跨国的日本大型会社,引发市场关注。欧司朗光电半导体表示,这项技术的授权,包括了特定智慧财产权的LED磊晶、LED晶片与封装技术,这些技术来自多重的LED技术。
近期,晶元光电(晶电)宣布与超时代光源(集团)有限公司(超时代)签署专利授权合约,超时代取得晶电LED灯丝相关专利之授权。
还有东贝光电取得欧司朗白光LED专利授权;穗晶光电、易美芯光、聚飞光电、瑞丰光电、客临和鑫电器、玲涛光电等大陆企业获得丰田白光LED专利授权;晶元与科锐签署了全球LED芯片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等。
不少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通过与国际巨头的专利交叉授权形成“保护伞”。有了专利的保护,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推动LED照明市场进一步增长,以便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快速变化照明领域的客户。
虽然,LED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专利交叉授权形成的“保护伞”下得以相安无事。然而,这种方式寻求庇护的方法只是暂时的。中国LED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获取更多的专利保障,才是让企业走得又快又稳又安全的法宝。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科技在进步在发展,新的技术壁垒还会出现。企业把自己的专利技术做强做大才是关键。企业除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客户服务、熟悉国内LED照明市场发展近况的优势,还应该通过市场引导技术研发,不断开拓LED照明技术的新应用领域,才能迅速占领该应用领域,成为行业的先锋。
随着中国LED企业不断的全球化扩张,专利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从当前的竞争环境来看,整个LED行业的整合速度在加快,因为行业本身存在很多低端的制造厂商,注重价格竞争而不顾产品质量的潜规则行为,将会导致一大批的企业消失,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而LED企业想要在这个环境下脱颖而出,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目前LED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成果转化率不高。第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先导性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较慢,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第三,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较弱。因此,在市场前景明朗下,企业要想抓住大好机会,还需要着力创新,树立品牌。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项目,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半导体照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鼓励进行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加强产业链的互动,包括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电源模块、驱动电路、光源、灯具及专用设备、仪器等多个环节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