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帮LED轻松拿下话剧市场
业绩榜 · 2016-11-19
本文介绍了传统话剧舞美的弊端,以及在场景布置、时空转换中的困难。并深入分析了引入LED显示屏后,从多方面对现代话剧带来的影响,乃至减少演员的表演难度,提升了话剧临场体验。对比我们经常谈论的演播室、演出,话剧舞台市场仍然等待开拓。本文作者用话剧专业角度论述LED显示屏在话剧舞台中的应用,想必能为大家带来些许帮助。
在这个视觉化时代里,谁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视觉期待,谁就有可能获取最丰厚的利润回馈。因此,当LED彩屏技术实现了画面稳定无闪烁,可以在摄像机拍摄显示屏时保持摄像机中所观测到的图像十分清晰,没有同步滚动条,并且在现场电视转播中保证显示屏不会影响转播画面的画质标准时,越来越多的现代话剧创作者在这种新技术的支持下,顺应时代审美趋势,通过对光电技术的运用,进行着以LED彩屏为显示媒介,实现依据演出需求在舞台上呈现多媒体影像符号的戏剧舞美设计新尝试。
在现代话剧的编演创作里,多媒体影像所传递的信息已经不能再以传统的布景或灯光来界定。与传统舞台美术相比,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影像视频,又可以模拟出形态各异的舞台空间造型,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瑰丽华美的舞台灯光效果。它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动态、静态、写实或写意等任何影像画面,比传统舞台布景的静态画面更为丰富。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模拟写实与虚构的空间环境、渲染舞台气氛、产生互动表演、构建逼真的宏大场面、拓展舞台视觉及想象空间、快速转换时空与调度、深化戏剧主题、丰富舞台背景、放大表演细节等功用。这种全新的舞台表现手段具有传统舞美所无法比拟的表现力和灵活性,它让现代话剧拥有了更加密集、详实的情节信息与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元素,以新奇的表现形式为戏剧舞台效果带来了前所未见的视觉震撼。
传统写实戏剧为了把故事背景交待清楚,往往需要在舞台上刻意设置某个事件或场次,并通过专门增设的一组以物来进行背景介绍。但现代话剧中的多媒体技术则彻底颠覆了传统写实戏剧的做法,选择脱离在场性演绎的套路,通过影像播放的形式对戏剧故事背景加以揭示。在播放多媒体影像时,观众会不自觉地把先前聚焦在舞台上的注意力转移到播放影片的荧幕上。这就使舞台上实景撤换的工作与故事情节中相关背景的介绍过程能够得以同步开展。这样一来,现代话剧就可以做到减少转场时耗,删减过场性内容的现场表演,让演员更好地集中精力,细致呈现重要情节,削弱戏剧中止带来的停顿感,保持观众的入戏状态。现代话剧也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影像技术的支持,才使得繁复的背景介绍变得具体明了、简洁生动。
就如同周安华先生曾说过的那样,“戏剧要真正实现`电影式’的时空自由,而又不破坏观赏感受,就得在时空切换时快速剪接,以做到像布莱希特所说的那样`迅速变换场景’”。“LED显示屏技术的运用可以在瞬间完成影像的切换,比传统的舞台布景车台、吊杆等迁换系统更为方便;同时多媒体影像技长还突破了传统舞台布景在制作、运输、装台、迁换等方面的限制,把舞台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戏剧工作者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创作空间”。
显然,越来越多的导演正在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受时空局限、灵活多变、转换迅速的特点,实现戏剧时空的快速剪接,完成戏剧场景的迅速变换。而实践结果告诉我们,多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的确较好的地解决了戏剧交待背景和迅速更换场景的问题。它让现代话剧的线索跟脉络更加清晰分明,场与场之间的衔接更力疏畅自然,戏剧的连贯隆与整体隆得以增强,同时它也为戏剧演员争取到了更为充足的换装准备时间,有效地减少了因换装时间过短而造成的延误出场和戏剧外在节奏被破坏等演出事故的发生。
加入了多媒体影像的现代话剧,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现实、回忆跟梦幻交替呈现,用浑然一体的浓缩剧情体现戏剧的艺术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戏剧意境和变化无穷的逼真情景与虚拟环境,大大扩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使观众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了扩大舞台艺术的真实表现力,一些现代话剧创作团队甚至使用可视距离较远,具有独特防水与抗击打等能力的LED彩砖构建起大型的舞台地面显示屏,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舞台影像空间。这种新的舞台美术手段,不仅为戏剧带来了新的观赏亮点,也令戏剧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方法进步多样化。融合了多媒体影像中蒙太奇手法的现代话剧,挣脱了传统戏剧线性叙事结构的桎桔,在视点上进行无逻辑关联性的画面的突然结合,以运动画面连续流动的速度出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一种时空有机穿插,多视角纵横交错,多种叙事手法共存的瞬息万变的自由时空配置模式。它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戏剧不善于表现复杂时空关系的瓶颈,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现代话剧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段。
融入了多媒体影像后的现代话剧,随着叙事方法的增多,戏剧中的人物也不必再拘泥于某一戏剧日场景,开始变得育旨够在多媒体影像所营造的更为广阔的虚拟时空环境里打破传统戏剧人物情绪变化的固有逻辑,展现不断变化着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这无疑给了那些进行人物心理意识剖析,要求人物以非常态的逻辑和超越真实状态进行生活的诸多艺术作品一个登上戏剧舞台的机会。也正是由于多媒体影像的加入,现代话剧才得以弥补了在场表演难以展现非理性、非逻辑性内容的短板。
当多媒体影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话剧表演之后,相较于传统戏剧而言,现代话剧舞台上的内在表演节奏和演员的情绪变化速度也者阵随之加快。“一会儿他们是叙述者,一会儿他们又成为了剧中人,一会又成为了现场‘观众’,有的戏剧甚至一个演员要扮演二、三十个角色,这就要求演员能够做到情感的快进快出,有迅速、敏捷地进出规定情境,迅速、敏捷地转换人称、交流对象、时空感觉的种种能力”。为了让戏剧效果获得蒙太奇式的流畅性和滑动感,演员必须在某一时段内演绎出复杂多样的情感变化,做到与影像流动速度相一致的心理情绪和外在动作的即时投入与即时跳出。
传统戏剧想要同时展现多个时空时,往往是通过使用局域光以及能代表某一时空的典型布景将舞台在同一空间里人为地分割成多个时空区域。而这种传统的做法虽然能够同时展现多个时空,但却缩小了各时空中人物的活动范围,不能充分展现出单一时空内的环境全貌与人物行动的轨迹。多媒体影像的加入,则为舞台艺术突破封闭式空间与“镜框式”观演模式带来了实施可能。它不单增加了话剧的创作空间,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话剧舞台的观演空间。除了作为舞台背景画面,增加舞台视觉的纵深感外,多媒体影像还可以利用LED彩屏另立“空间”,用投放“外景”戏的方式来补充和延伸舞台上的“内景”戏,使戏剧可以在不缩小舞台实际表演区域的情况下,同时呈现多个时空里的多个事件。“有时舞台和屏幕还可共同表现一个环境,利用舞台调度和‘出画’‘入画’技巧之间的配合,演员可以直接从台上‘走入’屏幕再从屏幕‘返回’舞台。”这样一来就让戏剧舞台上平行呈现的任一时空获得了更充分的展示区域,也让演员们获得了更自由、更开阔的表演空间,为实现现代话剧增大戏剧信息容量,在规定时间内呈现更加丰富的戏剧化情节和故事细节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较于传统戏剧与电影电视,未来的戏剧将具备可视化立体性,高仿真环境模拟功能,全感官式互动体验以及全球同步上演和任意地点随时观看的艺术特征。
来源:影视传媒
作者:袁媛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