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学不会还撩不了妹,智能照明到底路在何方?

LEDPai · 2016-11-08

大头胸:猫老爷,问你个问题:能不能有一盏灯按我的心思来,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灯突然就开了,跟个朋友似的;在我看手机看得快睡着的时候,灯就自动关了

猫老爷:大头…胸好,不知道你希望你的灯是像男盆友呢还是像女闺蜜捏

大头胸:哪来那么多讲究,不都一样吗?都说照明行业不靠谱,一说到实际问题就扯犊子……

猫老爷:不是俺们不行,是社会的基础研究还没到,这个锅咱们可不背  而且这也是实际的问题啊,你想想,这灯如果像男盆友的话它是更倾向于关的,如果像女闺蜜那管你多累它都不一定关

大头胸:……好像是那么回事,那简单点,弄个探头看看人眼是睁着还是闭着不就行了吗

猫老爷:那……要是俩人简单闭眼接个吻也得关灯

大头胸:你这人思想真坏……再弄个探头看看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总可以了吧……还有,就是闭眼5分钟左右,可以算是要睡了吧

猫老爷:那万一是有人身体不好晕过去了呢,这不是帮倒忙了……

大头胸: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有没有靠谱的智能照明啊

猫老爷:嘿,你还别说,真的有靠谱的智能照明哦,我都用了很久啦!不过啊,我们还是先从智能照明最基本的功能「关灯」谈起,看看目前的智能照明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最后会有彩蛋哦。

━━━━━

智能照明学会关灯了吗,那撩妹呢

━━━━━

作为一个灯具最基本的功能——关灯,在智能照明上都有好几种方式,有些厂家会把关灯时间延时20秒,有些则不。咱们首先来聊聊不延时关灯可能出现的状况,然后再去理解为什么有些厂家要做延时。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智能关灯在一些公共场合会比较奏效。最好的应用场景大概就是路灯的自动开关了,天黑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亮灯,天亮到一定程度又自动关,干脆利落。还有就是一些楼宇的梯间照明,也还凑合。比如雷达感应或红外控制开关的灯。可是,比起路灯的自动控制,这些灯就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了。

比如上楼上到一半的时候,楼下的灯还亮着,可是楼上那盏你需要照明的灯却还迟迟没有点亮。或者在你掏钥匙的时候,原本亮着的灯突然熄灭了。又或者你送女朋友到门口,准备浪漫一下,简单拥个抱或接个吻……那盏该死的灯不合时宜地亮了,等等等等。

回到家里,自动开关灯就有点杯具了。举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栗子,一位男性和女票准备进入啪啪啪环节,关灯这个动作就不仅仅是使灯熄灭这么简单了,它更代表一种仪式感,即使不是每一位男性都喜欢关灯,但是它的存在让男性觉得自己对场景更有控制力。试问在这种情形下,有哪种智能照明的关灯功能可以替代?

在撩妹这方面,智能照明恐怕还比不上一根小火柴(注意火柴熄灭后又重新点亮的画面)。

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对于智能照明的关灯功能,其「有效性」和应用场景的「开放性」成正比。在完全公开的应用场合——例如没有私密性的大马路,「智能关灯」对于路灯来说就是个实用且有效的功能。在半封闭的楼宇梯间,这个功能尽管还可行,但是就开始出现问题。而对于几乎完全封闭的家里,「智能关灯」的功能就几乎完全失效。辣末问题来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关灯」这个功能上吗,还是普遍存在于智能照明的所有功能?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对智能照明要有一个大概的定义,即——什么是「智能照明」,其中的「智能」又是什么意思?

百度百科

查查网上,百度百科里是这么定义智能照明的——

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预定的特点。

━━━━━

确定 or 不确定

智能如何改变人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

对于「智能照明」,我的理解是通过所谓的智能控制系统调节灯具的运行方式来改变照明环境的一种照明方式,目前照明行业的智能就是如此。至于「智能」,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但是我们这儿不写严谨的科学论文,所以定义不清晰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什么是「智能」——

智能的意义在于成为一种改变人和环境协同的手段,而这种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人与环境的协同更不确定,另一种是固化人与环境协同的关系。

别急,下面举几个栗子来说明这两种类型的「智能」。第一种其实很普遍,就是——游戏!经常玩游戏的童鞋会有经验,像大航海时代、最终幻想之类的RPG(角色扮演)游戏,即使做得再精致,基本上通关之后就不会再玩第二遍。

那什么样的游戏会让人想多玩几次呢?就是类似于我的世界、侠盗猎车手、马里奥制造这种,或者类似的构建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能让你「为所欲为」的游戏。看出区别了吗,前一种游戏就是做得再精细都有固定「套路」,一旦你熟悉了这个套路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第二种基本上不存在固定「套路」。

在GTA的世界里,你可以为所欲为

游戏达人已经开始掰指头了,你咋不说LOL、魔兽世界、包括最近的守望先锋呢?对,这些游戏都是追求最大「随机」性的代表,而且引入了人类的智能(让玩家在游戏内竞技)。这种类型的游戏都有一个匹配系统,会给你匹配旗鼓相当的对手,使得游戏的平衡性更佳,不确定性却更高(水平相当的对手打起来才会有输有赢),娱乐性反倒更好,游戏的生命力更长——很多竞技游戏超过十年历史还历久弥新。

第二种用来固化人与环境协同关系的「智能」就更多了,比如你家里的那个电饭煲。每次往里加一定比例的米和水,它总能如你所愿地煮出和往常一样的饭,而不是突然来上一锅粥或锅巴。如今的智能洗衣机甚至能根据衣服的肮脏程度来决定放多少水和洗涤剂,把衣服还原成干净的状态。这就是与环境关系的固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是所谓的智能产品,其智能的意义要不就使人与环境的关系更不确定,要不就使人与环境的关系更确定。至于同时做到二者……反正少数派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谁要是知道请在底下留言。

━━━━━

智能照明搞不懂

人不在灯得亮着,人在灯却要关上

━━━━━

对于固化人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智能来讲,最重要的是能够建立一个在应用场景和最终运行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好是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有一个对应的运行结果,实在做不到,那至少也得是几个有限的应用场景对应一个运行结果。

现在我们回到“为何「智能关灯」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而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中显得无能为力”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因为「智能关灯」的功能属于一种固化人与环境协同关系的「智能」,所以其有效性是建立在应用场景和运行结果(此处是何时关灯)对应的基础上的。

对于公开的场合,其应用场景相对单一(比如道路照明),执行关灯指令的条件也相对单一(比如只需根据环境亮度来判断开灯或关灯),容易建立起应用场景和运行结果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就比较有效。

而到了应用场景复杂的家庭,各个的环境都不一样,对关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就有可能出现和智能设备逻辑机制相违背的情况——比如说客厅,人不在的时候(上厕所)灯得亮着,人在的时候灯却要关上。

对人类自身来说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上厕所是暂时的行为,回客厅是计划中的行为,作为马上要进入的空间,出于安全感的需要它必须亮堂。人在灯却要关着的情况就多了:看电视、打个盹……这还只是一个人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三个人或者一群人呢?可见,对于智能照明中十分重要的场景与结果「一一对应」的关系几乎不可能建立。

所以,智能必须对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行为有深入的研究,在这篇文章里就是要能区分上厕所和关灯看电视这两种人类行为习惯的异同或生理差异,最好还能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标准,同时又要对关灯看电视和在同一张沙发上看手机有所区别,或者至少在两个场景中满足其中一个需求,但是必然会对另一个需求造成困扰。

上面这么简单的场合,尚且做不到「一一对应」,对于更为复杂的场景,比如那个啪啪啪之前男人关灯的仪式,就更不可能解决了。所以,你能理解为何有些厂家会设定「延迟20秒」关灯,我想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尴尬,可是仅仅延迟20秒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

站不住脚的产品逻辑

━━━━━

如果你还没死心,那我们再从产品逻辑来设想一下,假设你已经把以上问题都解决了,能分辨一个人到底是去上厕所还是看电视,到底是睡着的还是晕过去了,到底是接吻还是准备睡觉……那么你的产品到底是以辨识人类行为这个功能为主呢,还是仅仅为了所谓的「智能照明」?显然如果只是做一个灯的话,上面的识别系统就有点喧宾夺主了。这样的识别系统完全可以做成另外一个单体价值更大的产品,比如用于医院里监测病人身体状态的系统。

所以,我们认为,即使要研发应用于复杂环境的「智能照明」,也要构筑在对人类行为习惯和生理特征的基础研究之上。「智能照明」的工业研究思路是,我们得先去找那些行为习惯和生理特征研究的成果,分析其中哪些结论可以为「智能照明」所用,而不是由「智能照明」出发去研究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特征。

下面我们结合本文的观点来分析市场上的智能照明,如飞利浦Hue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根据我们对「智能意义」的分析可知,娱乐类型的「智能」偏向使人与环境的关系不确定化,而家用电器的「智能」偏向于固化人和环境的关系。

假设飞利浦Hue定位为娱乐设备,它要的就是「不确定」,那我还要APP调光干嘛?所有用到APP或者别的方式来进行人为干预的设备都和这个目标是违背的。至于随机变幻光色……,我只能说谁要是家里装这样的灯记得叫我,我得好好看看……,不过也就看看╮(╯_╰)╭

所以对飞利浦Hue系统来说,其「智能」的合理指向是使人与环境的协作关系更加确定。首先出问题的是1600万色,它对用户来说已极度过载。虽然现实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可是具体到某种情景当中,人性还是趋向稳定的,我们并不希望所处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厂家也心知肚明,「贴心」地为用户预设了四种灯光配方,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为不同场景设置对应的灯光模式,足足17种之多,好方便你随时一键切换……

正当我手忙脚乱地在不同灯光模式中来回切换,看看到底哪一种才适合我时……忽然觉得,嗯?好像哪里不对啊,怎么从头到尾只有自己在瞎JB试而完全没有体现智能照明系统自身对于环境的主动调节呢?说好的智能呢?想到这我气急败坏出了一身汗,连忙拧开身旁那台电扇,还是热,于是又把它调大了一档……等等,这个控制逻辑不是和Hue一样样吗,可是这台电扇怎么不把自个称作「智能电风扇」呢?唉,看来还是做风扇的厚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这款产品没有做出重大改变的话,那么市场的接受程度是不会很高的。

Hue官方宣传,潜台词就是:Hue能干啥,我还没想好,不如你来?

说了那么多,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

智能照明产品的「智能」应该体现在使人与环境协作关系的确定化上。智能照明需要由产品本身来自动判别场景的照明需求。

2

智能的有效性在于产品是否建立起应用场景和运行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

对于开放性的场景来说,照明场景判定条件比较单一,「智能化」更容易实现。这类智能产品比较有发展的基础。

4

对于私密性高的场景来说,照明场景判定条件相对复杂。要实现照明场景的判定需要由整个社会的基础研究来实现,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没准备好,所以智能照明需要相关学科更多的研究成果才能发展起来。

5

通过上面的分析,手机APP或者别的什么遥控器做的调光功能,注定没有前途!调光的颜色越多越没卵用!

PS. 本篇得以成文受到了读者「大头胸」的鼓励,并且得益于双方的讨论。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