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企业非洲“掘金”照明产品每年输出南非1亿元
狂飙照明网 · 2016-10-31
27日下午,中山对非投资合作论坛举行,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两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负责人推介当地投资情况。同时,论坛也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林毅夫做专题演讲,为中山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扫清心理障碍。
非洲是中山贯彻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区域。据统计,目前中山已有10家企业在非洲投资,投资额近2亿美元,形式也从原来的输出产品到如今的输出资本。借助这些海外产业园、展销中心,中山正以搭建境内境外“双平台”的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入非洲。
趋势
非洲成中山企业新“金矿”
在即将到来的11月里,中山美居产品南非展销中心将正式“开门迎客”,届时中山企业在不用走出“国门”的情况下,其生产的灯饰、五金、家具、建材、家电等产品,将可直接运往南非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在过去近5个月来的试运营阶段,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入驻。
广东中南跨境商贸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虞璇杰认为,中山企业选择以南非为起点,开拓非洲市场,与南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市场空间有密切的联系。首先,南非作为非洲的“桥头堡”,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其次,南非的制造业尚且不够发达,中山的制造加工资源正好与南非当前的市场形成互补;最后,南非在非洲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且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高端产品,还是中低端商品,都能在南非找到市场。
8月份刚刚从非洲实地考察回来的华一,对当地广阔的市场也有着跟虞璇杰一样乐观的看法。华艺灯饰近年多次到非洲参展,并连连拿下大单,作为华艺旗下品牌华迅商务贸易推广项目总监,华一也决定到非洲实地看看。让华一感到兴奋的是,南非市场城市规划和民生素养远远超出其预期。
由于绿色节能产业在非洲的兴起,华艺品牌衍生的环保节能产品已经成功打入南非市场,这让华一看到了更多的市场前景。“‘一带一路’战略确实开拓了很多新兴市场。南非的市场诉求给‘中山美居’产业集中进军、联合发力提供了契机。”华一表示,据华迅商务所做的市场摸底,仅灯饰照明领域这一块,每年针对南非的出口额至少可以做到1亿元。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投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山更是将非洲作为该市贯彻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区域。据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介绍,2015年中山对非洲出口6.2亿美元,其中家电产品对非洲出口2.3亿美元,比增3.6%。随着广大企业对非洲市场的看好,中山企业在非洲市场的开拓,也从简单产品的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目前中山市已有10家企业在非洲投资,投资额近2亿美元。
创新
海外产业园为企业搭好“落脚点”
尼日利亚被世界银行认为是一个新兴市场。中山家居、灯饰、五金、小家电、健康医药等产业,都在尼日利亚有着巨大的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山企业在尼日利亚方面的开拓,从以往最基本的贸易往来到投资建厂,甚至建立起工业园。
华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山较早一批在尼日利亚“淘金”的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开始,华旺实业便与尼日利亚有贸易往来。2013年前后,一直被称为“西非粮仓”的尼日利亚正加速工业化转型,解决失业率普遍偏高的问题。彼时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加上产业转型速度加快、人工成本的提高,部分产业向东南亚、非洲等人工成本较低区域转移的需求明显。期间,尼日利亚这个老“贸易伙伴”也成为中山市很多企业的优先选择。
“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山企业都与尼日利亚有经贸往来,但是在投资方面却并不熟悉,他们需要一个引路者,也需要一个落脚点。”华旺实业是尼日利亚市场的“先行者”,据华旺实业的总经理洪伟检回忆,当时身边很多朋友都来找他们咨询。看到日益增长的需求,2013年华旺实业便在尼日利亚投资建立了中尼包装工业园,成为中山企业进军非洲的一个平台。
正如洪伟检所说,海外投资当前仍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为进一步契合企业需求,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中山正在积极探索打造投资“双平台”,借助中山美居产品南非展销中心、中尼包装工业园,为中山企业搭建到非洲市场投资、贸易的“双平台”,帮助企业抱团“出海”。
“企业组团‘走出去’还是要有龙头企业牵头,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出海’。”作为“双平台”的运营者之一,中山海丝路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念淳近期正忙于将海外工业园区的资源链接回中山,打通中山到非洲的贸易、投资通道。
■观点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林毅夫:
“双平台”是个好创意
谈开拓前景??非洲是加工产业转移的好地方
在世界银行任职时,我通过研究发现,非洲是承接中国劳动力转移最好的地方。非洲有11亿人口,20岁以下年龄段占50%,30岁以下年龄段占70%。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按照人均GDP来计算,也只有我们目前的1/5。而且,其中许多国家的人均GDP甚至只有我们的1/10。所以,非洲整体的工资水平是在我们的1/5到1/10之间。
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而言,工资成本往往是最重要的成本。例如成衣和制鞋行业,工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现在,国内的工资是非洲的10倍,如果我们把加工生产业务转移到非洲去,工资成本就可以从25%降为2.5%。当然,非洲的劳动生产率比我们低,但根据我的研究,经过半年左右的专门训练,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大概也能达到我们的70%。
另外,很多人会说,目前非洲的供应链和物流没有国内的好。但据我所知,在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物流成本约占比2%。所以,企业若转移到非洲进行生产,即使物流成本增加了两到三倍,达到6%。在扣除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后,企业还是有16%的利润增长。
谈“双平台”??能形成优质加工型经济产业集群
中山探索建立对外投资贸易的“双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过去,从港台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一度让中山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又面临着二次转移的压力。
目前,国内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对海外的法律、社会、政治环境了解较少。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不敢冒然试水海外投资。现在有了这样的“双平台”,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海外信息和抱团取暖,还能与有意向的非洲国家达成一个双边协议,从而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也有助于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加工型经济产业集群。
企业“走出去”,能把国内生产总值变成国民生产总值,而且他们的总部还是留在中山,因此税收并不会减少。同时,企业海外投资建厂所需的关键技术、机器设备等,还会从中山出口出去,所以建设双平台也有助于中山装备制造业、家电业对海外的出口。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