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应该刻意还是随意?

江海阳 · 2016-10-23 · 阅读 4973

一条街上有很多商铺,我和一位设计师朋友晚饭后转圈,出于职业的原因,后来就开始研究这些商铺的灯光。有的很值得称道,当然了更多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商店光环境就是一个光作用在人的感官体验上的事情,做对了就能引来频频回头关注。光好,气氛好,商品好,服务公道,如此皆大欢喜。

于是我就和朋友找了几家商铺进行了比较。

有一家门店是做快餐业的,店面三间进深足有二十米,店名叫做“老乡鸡”,用了翠绿色做招牌,想必是业主觉得绿色代表自然和生机。招牌是内透光,但是绿色的内透光看起来很像是药店。幅面上的平面设计很简单,一行字排列过去,“老乡鸡”三个倒是很突出。招牌下面是筒灯的节能管,冷白光,向下的定向照射不够,大门入口的照度很低。出来散步没有带照度计,目测大概在20lx,这对于一家快餐业的门面入口照度标准来说无疑是极低了。看一下时间现在是晚上7点,正是上客的高峰期,可再看店里面稀稀拉拉坐着几个顾客,一点热闹食肆的感觉都没有,这是因为什么?

我不知道它家的饭菜口味如何,但是看这样的光环境我就没有食欲。再加上不当的装潢——用银灰色的铝制门框和墙壁装饰,更加深了高冷感觉。快餐业用体现干净整洁的金属感没错,暗灰调子也没错,可他们却把光环境完全做错了,这也许就是他们门厅冷落的主因。

室内也是暗淡无奇,绿白色调相间,矿棉板,冷光筒灯,几个斗胆灯照在餐桌边缘,桌面却是暗的。室内感觉照度严重不足,目测桌面在80lx,通道地面30lx,室内亮度最强的区域是视线尽头的收银台,菜品灯箱仍然是冷光。总之,这是一个特别不重视人情味的地方。

我们问收银服务员:“这样的灯光效果觉得怎么样?我们是做照明设计的,能不能给你们提一些建议啊!保证让这个室内空间更舒服,更吸引人。”

服务员很疑惑地看着我,说这些都是公司统一装修,不能改变,我们不需要你们来做设计。估计她把我们当做揽业务的那些人了。赶紧解释!我们是义务帮你调整一下,不收费的。

“不收费也不行!”

这是一家很有性格的快餐公司。

此处碰壁,让我们顿感十分扫兴。意兴阑珊往前走试图找一些乐趣缓解一下刚才的难堪。前面是商业区,很多服装店在那里,朋友提议去那里走一走。迎面就是一家服装店,卖中式女装,室内设计和照明很吸人眼球——门头很简单,侧发光的手写体拼音文字,从底板上凸显出来,旁边圆型的商店LOGO用一束光斑照亮,角度约在15度,功率6W,光斑很纯净,又很醒目。店招下的橱窗用光更是讲究,先说陈列物,分三层摆放一些帽子、提包、花瓶,印花台布罩着旧式抽斗柜,中间偏一点立着一个衣架,陈列着估计这家店最值钱的物件——一件宁黄色镶绒刺绣对襟盘扣长褂,下面一件深褐色外裳。这明黄色以及旁边的各色展品用顶上垂直而下的轨道射灯打亮,阴影浓重,色泽饱满抢眼,说明这款灯具所发出的光显色性很好。强烈的重点照明系数让橱窗充满了戏剧性和表演性。室内墙壁上悬挂着各色衣服,后墙用一个深色半透明屏风做视觉空间端景,压得住阵脚,更吸引人去观察这家店面。

不过说起来这样的光还是一种刻意而为的光,有着设计师精心参与的心力在里面,什么样的位置投射什么样的灯光,然后展品摆放的恰如其分。刻意的灯光是必须的,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的光,尤其强调设计师的主观感受。光是设计师雕琢明暗、层次、细节的刻刀,光具有的表演作用让这类主题空间主次分明,看似刻意却是大有用处。

我就经常做这样刻意的光,也可以说是有目的性的光,我要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少不了用光来构架空间的平衡。比如刚才说的那个绿色快餐店,也是设计师营造的刻意的光,只是这个光环境设计错了,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介入和体验。首先是色彩,一种卤制的鸡肉食品用绿色来做广告色,很错误,至少我在绿色空间中会少有食欲;其次是用冷白光照亮室内,给人带来的冷静、冷漠,正好对应服务员警惕的表情;最后是环境的暗淡无光,看不到鸡肉鲜嫩的质感以及汤色的焖油。整个氛围和空间主题完全没关系,这是当前社会不同层面普遍遇到的问题。

所以说设计师不仅是要懂设计技法,更要懂社会心理,这包括了消费心理,暗示心理,引导心理,主观心理。不懂心理学的设计师犹如自我关闭了认识更多社会层面的机会。

马路上人逐渐稀少,商店开始打烊,我和朋友加紧了脚步。突然身边一处隐在稀薄树荫中的商店吸引了我,不仅驻足观察。

这家店也卖服装。估计快要下班,室内的灯光已经关闭。只有门头和橱窗亮着灯。这灯光很招人眼睛,为什么?因为店主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纤弱的小树,透过树影子看到的情景真实又不真实,好像是不刻意做成的设计,门头上用实木方搭了一个立体的架子,很有传统斗拱层叠的感觉。立面上用暖色木头做的隔断,区分开室内室外。隔断前挂了三个搪瓷灯罩的LED灯泡,3000K的色温明亮又温情。地面照度很高又反射到门头木格子上。隔断前放了一个石臼、一瓶兰草、一个细口陶罐,一切都被这株绿植统一了起来。光在内里遮遮掩掩,虽然用灯很少,却内涵异常丰富。

我走上前问准备锁门的女孩子说:“对不起,我可以看一下室内吗?我对你的灯光很感兴趣。”她很开心地说:“好哇!”

在很多空间里光不必多,照亮该照亮的地方即可。问题难就难在如何正确理解“该照亮”,哪里是该照亮,哪里又是不该照亮?总是感觉这个空间不够亮,用了很多灯还是不出效果,就是因为你把一切都照亮了,一切就都不亮了。总的来说光的明暗比值越是大,这处空间就越是神秘,让人有丰富联想。一处空间越是匀质,就越是缺乏吸引力,关注度,大家在这样的空间里感觉人与人是平等的,但是空间也是缺乏激情和活力。

那女孩子关了灯,“哗”的一声拉下卷帘门。我退后几步,可惜这会没了光,让我看不清楚门头上的字牌,也许这家店主也没想把名字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比如说没有在字上做光,人家只想让你记住她门店的橱窗以及那棵独特的小树,随意还是刻意,都由人去理解吧。

 注:本文由行家说APP与作家专栏作者海阳联合出品。谢绝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授权联系微信号:hangjia199 

🕗「每周海阳说光」- 这是一个短小篇幅的论光悟道栏目。说它小,是因为人说尺蠖虽小,仍有触角;天龙犹大,只窥三界。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是本质和基础,光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光作用我们的情感、记忆、叙事、行动。光和我们发生的种种故事,我都想记录下来以便令我启发和感悟。于是在行家说,有了这个小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