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接下来还会涨价吗?

阿拉丁照明网 · 2016-10-13

导语

今年的三轮涨价狂欢后,整个行业都为之振奋,下游市场需求的打开,以及基础性原材料成本的激增成为LED厂商提价保收的主要原因。但价格依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尤其LED芯片的涨价与未来涨价趋势会直接反向影响整个产业链,其价格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产业的蝴蝶效应,就如去年厮杀激烈的LED T8灯管价格战,最初正是源于芯片价格的下调。那么,LED芯片接下来还会涨价吗?

第三轮涨价潮后,LED芯片价格还会再涨吗?

3月,木林森、晶台等封装企业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

5月,晶电在减产25%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5%。

8月,三安光电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华灿光电也对利润较低的产品价格向上调整了5%。木林森、国星光电及信达光电等对显示屏用RGB灯珠进行提价,涨幅均在5%左右。

一时间,LED行业上演了一场“涨价狂欢”,让人为之振奋。下游市场需求的打开,以及基础性原材料与人工等材料因素将价格传导至各大厂商,金银、支架与衬底价格的激增成为LED厂商提价保收的主要原因。

但价格依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尤其LED芯片的涨价与未来涨价趋势会直接反向影响整个产业链,其价格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产业的蝴蝶效应,就如去年厮杀激烈的LED T8灯管价格战,最初正是源于芯片价格的下调。那么LED芯片接下来还会涨价吗?

一、未来中小尺寸涨价可能性不大

在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对LED芯片封装企业的采访中,几乎一致认为未来再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其中,华灿光电市场经理甘文静向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表示,目前暂时不会降价,只可能将一些毛利比较低的产品停掉,从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去走。

而国星光电白光器件总经理赵森则认为,产品涨价,是一个波浪式、循环式的发展规律,有跌就有升。在投资过度、市场过热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回归理性,对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虽说产品回归理性,但其后续价格走势却充满不确定性,最主要是受到产品含金量、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认可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目前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芯片封装未来一两年,甚至下半年的价格走势都并不明朗。

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指出,上游芯片涨价是因为之前压价太低,现在只是补涨,回到合理的价位。但这波涨价并不意味着行业景气度转好,实际上今年的市场可能要比去年更差一些。所以,未来再涨价的概率不大。

東洋(TOYONIA)中国华南区负责人罗建华则谈到,目前供大于求及产品同质化的行业状态还没有改变,如果没有重大相关政策调整或重大事件发生,产品直接涨价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提升新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更高的利润,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另外,也有二线芯片厂负责人分析认为,此次中小尺寸芯片价格上调主要源于8月份部分封装大厂的集中采购,致使芯片供货紧俏;另外,受木林森等封装厂商大力扩产之下,LED芯片厂商的产能显得相对有限,芯片厂会优先排产利润相对较高的中大尺寸芯片,小尺寸芯片主要是配合部分客户进行生产,并限量供应。

“在此种情形之下,中小型封装厂商采购芯片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该负责人也坦言,“芯片厂商扩产的设备还没那么快投入使用,一旦投入,又将重新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目前中小尺寸缺货只是暂时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小尺寸产品有可能不升反降。

可见,此次涨价的产品主要集中为利润较低的中小尺寸,应用于显示和背光,而照明用芯片还未见涨。这说明前几次涨价都是出于被动调价,受生产材料成本的增加,利润减少而不得不提价。

目前,生产材料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未来再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中小尺寸LED再升价的可能性也较小;但可以预见,照明LED产品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涨价。

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也连线三安光电,三安光电方面则表示目前尚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向。

二、照明LED产品或是涨价新区

随着LED应用越来越广,从显示背光到照明,再到医疗,植物工厂甚至虹膜辨识以及可见光通信等,LED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高新领域的应用呈现了无所不能的趋势。所以各行各业对LED芯片需求也只会越来越多,降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但利润较低的产品,一方面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很可能会以这类LED作为抢占市场的策略性产品,所以价格不会浮动太大。但随着商照应用需求的大规模启动,照明用LED,尤其是高品质照明产品,很可能是下一个涨价区位。

同时,惠州TCL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部长钟文海也表示,LED芯片、封装价格上调,与显示屏市场的增长有关,显示屏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传导至显示屏封装与芯片端,而这种供给紧张也有可能外溢到照明用芯片。

对于医疗、植物工厂和虹膜辨识以及可见光等高新领域,飞利浦、欧司朗等各大巨头都已经悄然布局,其未来市场前景和体量不在话下,这里就不再赘述。但目前对LED芯片价格产生的影响只会是成本影响阶段,而不是需求扩张阶段,所以价格仍然会处于高段位。

【小结】

涨价看似一场厂商内部的争夺战,但同时也是产业秩序的微妙调整,大者恒大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行业渐趋稳定;同时,也催化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不管未来是否继续涨价,LED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价格战的竞争,对高新领域新一轮的角逐很明显早已开始。

涨价大戏轮番上演 对LED封装影响几何?

今年以来,LED产业链涨价大戏持续上演,不断潮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那么,这几轮涨价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LED封装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LED封装价格走势如何呢?带着以上疑问,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木林森、国星光电、鸿利光电、瑞丰光电、旭宇光电、鼎晖、東洋、中美欧光电等多家封装厂家高层,且听他们一一道来。

一、为何涨价?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木林森、国星光电等一批LED封装厂祭出关于9月1日起集中涨价动作。

深圳市木林森光显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RGB灯珠调价通知》显示:由于市场的变化,导致产品成本不断上升,为了协同双方的生产发展和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根据原材料物价上涨实际情况。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定于2016年9月1日起显示屏RGB灯珠价格统一上调5%。

事实上,木林森在今年3月末4月初就已经对部分产品进行调价,对此,木林森股份执行总经理林纪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坦言,木林森确实有部分产品进行了微幅上调,主要针对显示屏用灯珠,主要原因还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随后,国星光电于9月1日在官方微信宣布:“决定将公司显示屏器件全线产品价格上调10%。”,国星光电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1、原材料持续走高,近几个月来,金、银等贵金属价格持续攀高,LED器件的核心部件--金线和银支架的成本也随之走高,国星RGBLED原先的定价已接近成本;

2、芯片一涨再涨,LED芯片也因为蓝宝石衬底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涨,国星一直选用的高品质芯片更是一升再升;

3、产品全面升级,国星光电专注于技术的提升和新产品的研发,在研发费用上从不吝啬。”

国星光电强调,此次“涨价”是保证产品品质、维护客户利益而进行的合理调整。

除却木林森、国星光电之外,朋友圈也流传了信达光电、安普光光电两家封装企业的《关于RGB灯珠调价通知》,两者内容一致:鉴于封装企业上游厂商芯片及支架等价格大幅上浮(普遍在10%以上),且目前人工及其它成本也在持续增涨,公司为能够持续保质保量地向诸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综合各项因素,决定对我司生产的RGB灯珠价格在目前交易价格基础上上浮5%,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封装厂家相继传出“涨价”的源头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成本的增加。对此,木林森股份市场部总监孙少峰在接受阿拉丁新闻中心采访时亦坦言,芯片封装类产品涨价大致原因是原材料涨价,对市场来说这也是一种“自我修复”。对于此观点,鸿利光电总经理王高阳也表示了认同:“供需关系、回归理性、原物料上涨等是此次市场涨价因素。”

多数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涨价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价格上涨预示着市场将要回归正轨。立洋光电董事副总经理尹舜鹏直言,今年封装涨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封装原材料(上游芯片)的价格在上涨,而芯片价格上涨也属于是市场不同阶段性的调整。

中昊光电总经理王孟源也表示了对上述观点的赞同:“封装产品涨价目前也算是一个合理的趋势。涨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材料等综合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对于某些价格敏感的市场过去低价过度竞争、补贴市场的行为逐步回归理性。”

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说道:“上游芯片涨价是因为之前压价太低,现在只是补涨,回到合理的价位!”同样的,国星光电研发中心副主任谢志国博士也表示,与其说涨价不如说是把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谢志国博士进一步说道,前段时间,无底线的价格战严重压缩了封装器件的合理利润,加上近几个月贵金属和芯片价格持续走高,使封装器件的成本大幅上升,封装器件的市场价已十分接近成本,此次“涨价”是大势所趋。

对此,国星光电白光器件总经理赵森也持同样观点,此前该市场价格战激烈,导致现在很多企业非常“疲惫”,有一些企业甚至“倒下去”了。在这种投资过度、市场过热的情况下,企业开始理性回归,对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二、是否全面涨价?

据优品财富金融研究院LED行业研究院程宏伟表示,目前有一定品质的未封装芯片已提价10%左右。这么说来,当前的封装涨价是全面涨价了吗?其它厂商是否跟风涨价?

“此次LED封装厂涨价只涉及到显示屏封装,与照明封装无关,但是LED产业链下游也在酝酿涨价,尽管当前涨价并不是全面涨价,但在经历了一两年的低价市场之后,LED价格反弹趋势已经很明显。相对此前低迷的市场价格,LED价格整体涨了近10%左右。”中投顾问新材料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对于此次LED产业链齐涨的现象,東洋(TOYONIA)中国华南区负责人罗建华分析认为,近期国内LED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企业的LED封装产品随之提价,这是极少数企业不常规的行为。

目前这种经济形势下,供大于求及产品同质化的行业状态也没有改变,坐地起价并非明智之举。当然,有的企业部分型号产品利润实在太微薄不得不提价,但也不排除有些提升只是企业营销的手段而已。因此,他认为这轮涨价潮不是行业趋势,相关企业不应盲目跟进。“短期内,TOYONIA在售产品不会提价。”他补充道。

对此,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陈珊珊也表达了她个人的看法,“自去年下半年起,几家巨头与芯片厂商的‘垄断式’合作消息炒至沸沸扬扬,当下毕竟属于只听雷声未见下雨,但芯片降价的幅度和概率越来越小。今年不同,随着衬底、黄金等原材料的上浮,Q2起陆续正式收到芯片厂商书面或电话的涨价通知,自Q3、Q4部分芯片也正式调价,且主要涉及中小功率芯片。”

陈珊珊进一步说道,“在此浪潮中,鼎晖提前做了一些应急准备,特别是通过优化其他材料、提升封装技术及结合精密管理,达到避免仅依靠芯片性能而应对市场的恶向局面。目前为止,鼎晖暂未对在售品进行上调价格,但顺应市场,不排除从今年Q4起部分产品陆续进行调整,也不排除对于一些用量大且稳定的客户,采取维持原价等于变相不涨价的措施。”

在深圳市中美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仕乐看来,LED供应链齐涨现象由于2015年供过于求,随着市场的调整及资源整合,回归到供需平衡状态,单价是敏感因素说明市场回归到良性状态,有助于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应理性对待并且封装企业要立足于市场所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进一步优化提升产品性能,而不能一味降低原材料规格及成本迎合客户降价。

殷仕乐还告诉记者,中美欧光电DOB及COB产品今年第二三季度没有提价,预计第四季度也不会提价。他还强调,“今年及接下来公司标准主打产品不会有提价的可能,部分细分市场、专业性市场会有小部分提价产品系列,如满足所有认证及标准的DOB系列产品,或有附加功能如智能控制产品。”

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在采访中提到,“原材是增价了,金线99.99增了30%,但市场整体经济疲软,我们灯珠也没有增价。但是旭宇短期内不会涨价,后期则要观望市场。”鸿利光电总经理王高阳亦表示,“目前公司产品暂无涨价,但因物料上涨或上涨趋势影响暂无降价可能。至于接下来是否有提价可能暂时没有调整计划,关键是要看上游变化。”

不过,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谢大平对此看法不一,他表示截止目前公司还暂未提高价格,但后期不排除提价的可能,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成本的增加,未来28350.2W的产品会提价。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LED封装器件是否能够涨价,最终还是要看木林森、鸿利光电、国星光电等封装大厂如何左右市场。而其它厂商并没有跟风涨价,主要还是因为没有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与话语权,盲目跟风涨价只会流失客户。

三、影响几何?

那么,下游封装厂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上游原材料涨价带给自己的影响了呢?就该问题,各家厂商的观点也毫不例外地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持乐观态度感慨影响不大,另一派是感叹有一定的压力。

木林森股份市场部总监孙少峰认为,产品价格上调目前对企业的业务影响不大,主要源于涨幅不大。“木林森的器件相对性价比非常高,所以无论对照明或是显示屏来说,该买还会买,该用还得用。因为涨价时间不长,现在谈影响还为时过早,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能更加清楚。”他说。

深圳市中美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仕乐也表示,此次市场相关封装原材料价格变动特别芯片对公司影响不大,他说:“中美欧光电跟上游供应链处于战略合作关系,市场定位中、高端商业照明及户外照明,并着重细分市场等相关产品开发、销售。”

東洋(TOYONIA)中国华南区负责人罗建华也明确表示,由于TOYONIA产品的生产与国内原材料关联不大,这次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没有影响到TOYONIA光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東洋将会通过持续推出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来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

即便旭宇的LED封装产品均采用纯金线,但在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看来,原材料的增价对旭宇的影响不大,公司今年营收预计比去年增加50%,利润同步有所增加。“

相比上述声音,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谢大平则毫无掩饰今年的几轮芯片涨价潮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成本影响,从这个方面反映出几个现象,终端企业在两头的挤压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艰巨,中小企业要做好产业上的布局。“

鸿利光电总经理王高阳亦表示了认同,同时他也指出:“原物料上涨对我司也有影响,但这也是机遇,会加速行业洗牌,只是你有技术与规模及资源整合能力就会笑到最后。”

四、未来价格趋势如何?

谈及LED产业链未来的价格走势问题时,木林森股份市场部总监孙少峰表示不好预测,但是普通工业电子产品没有大幅度涨价的案例,除非是自然灾害导致的工厂停减产。在他看来,经济如不加以调控和干预都是摆动的,如潮起潮落,因此,上游产能也在收放之间振荡。

孙少峰坦言,木林森过去也经历过严峻的挑战,供需决定价格,自然也有规律可循。没有什么是“合理价格”,只有“市场价格”,假如有人承受不了,也是自然选择。

中昊光电总经理王孟源则表示,这种情况持续多久还很难说,虽然技术突破可以带来成本降低,但市场终究是主导因素。决定权或许在终端应用市场。但是,一个成熟产品随着价格平衡曲线在10%左右的价格波动也属正常。

東洋(TOYONIA)中国华南区负责人罗建华预测若没有重大相关政策调整或重大事件发生,产品直接涨价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他说:“但有种趋势很明显,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提升新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更高的利润。这也说明简单模仿抄袭再拼价格的路线越来越难走,这将有力促进国内LED产业的健康发展。”

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也认为未来再涨价的概率不大,由于整个经济的需求疲软,有价值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随着LED行业洗牌加剧,能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就能活下来,而对那些平时用一些差的材料或者是诚信不好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然,这样的话更能回归正常的价值。

“虽说产品回归理性,但其后续价格走势却充满不确定性,最主要是受到产品含金量、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认可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目前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芯片封装未来一两年,甚至下半年的价格走势都并不明朗。”国星光电白光器件总经理赵森最后总结道。

【小结】

进入2016年以来,LED产业链先后掀起几轮涨价潮,对于处于相对成熟期的LED封装行业来说,涨价这种情况持续多久还很难说。不过,对于部分LED企业涨价已成为既定的事实,大多数业内人士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目前价格上涨只是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是行业走向正常的市场规律。

不过,说到底,价格是把“剑”,既可伤人,也可伤已,在未来成熟的市场中,竞争逐渐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一个企业想要做下去,提升品质才是关键。

LED产业链内涨价潮 灯具价格稳住了?

自晶元宣布调价以来,8月、9月,三安光电、木林森、国星光电等有关产品也相继提价。

LED行业内人士对于价格的敏感系数一向不低。从2014年的涨价潮,到2015年以木林森“森之战”代表的低价竞争,乃至今年的有关新一轮涨价的信息,均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而产品价格升降背后的往往存在着许多诱因以及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

相比于2014年灯具普遍涨价的现象,本轮涨价似乎缘于RGB LED灯珠价格上涨引起显示屏市场普遍涨价的传导效应,灯具价格却相对稳定。

一、显示屏市场供给紧张,外溢引起照明用芯片涨价

显示屏市场历来被看好。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LED电子显示屏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将超过20%。

近年来,LED显示屏企业业务增长明显,2016年,包括艾比森、利亚德、联建光电、等企业的年报数据均呈增长趋势,净利增长可观。

惠州TCL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部长钟文海分析表示,LED芯片、封装价格上调,与显示屏市场的增长有关。显示屏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传导至显示屏封装与芯片端,而这种供给紧张也外溢到照明用芯片。芯片和封装厂商将大部分产能转移到显示屏灯珠生产,一定程度上导致照明灯珠供应的紧张。LED灯珠作为LED显示屏成本最高、用量最大的元器件,对于LED显示屏的价格影响很关键。

二、灯具产品价格维稳

尽管LED灯珠价格有所上升,钟文海分析道,对于照明应用来讲,LED灯珠在整灯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且照明应用的灯珠价格已经趋于平稳,所以对照明应用的价格影响有限。当然,在上游厂家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此次涨价或许会对LED照明企业的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LED灯珠成本占比较大的产品。

耐贝西采购总监邓展谋亦表示,此次一些封装大企的产品价格提价对于耐贝西暂时没有太大的影响。他随后阐述原因表示,这缘于耐贝西产品使用的是白光LED,RGB LED灯珠使用量非常小。

这似乎完全不不同于2014年灯具的涨价风波。相比此次灯具产品在价格调整上的“云淡风轻”,2014年灯具产品价格调整影响更大。在2014年春节刚过,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原材料资源受限、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灯具价格进行了一轮调价。也缘于业内、消费者、媒体对于当时灯具价格的关注,引发了当时对于灯具产品价格制定混乱的深究。

三、灯具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价格竞争告一段落

在经历传统照明向LED照明过度,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涨价潮等系列考验后,照明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

邓展谋表示,照明企业价格竞争暂告一段落,市场格局日趋稳定,但不排除随着技术及工艺提升后,具备能力和资源的厂商会再次采用性价比至上竞争策略,毕竟照明市场中还有很多具有远大目标的公司。他补充到,大部分通用LED产品都不会趋向涨价,只有少部分高品质的特殊用途产品依然会保持较高的价位。

晨辉光宝科技国内营销总经理徐志平亦表示,现阶段照明产品价格在近几年的价格大战之后,已经在市场中稳定下来了,市场已经接受了这个价格,所以正常情况下,照明产品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动。除非如金属、塑胶等原材料齐齐上涨的情况下,照明产品只能随市涨价。当然,针对消费者,特别是高端市场的消费者,他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个性化和工艺性,如家居照明产品、智能照明产品,此类灯具会有涨价的空间和可能。

照明应用行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向品牌、跨界、整合的方向发展,钟文海表示,照明企业应对“过产能、涨价潮、价格战”需要更多横向思维,即通过资源整合和跨界应用来转移、摊薄、消化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单纯的产品涨价降价的纵向应对思维已经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

结语

涨价看似一场厂商内部的争夺战,但同时也是产业秩序的微妙调整,大者恒大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行业渐趋稳定;同时,也催化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但不管未来是否继续涨价,LED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价格战的竞争,对高新领域新一轮的角逐很明显早已开始。

来源 | 阿拉丁新闻中心

作者 | 卡茨 陈小丽 陈海红

尊重原创,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