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浪”来袭古镇到了“活络筋骨”的时候了!
古镇灯饰报
·
2016-09-15
综述篇
夏末初秋的古镇,依然喧嚣、忙碌。顶着“中国灯都”的光环,古镇,成为灯饰照明产业的一面镜子。外界对于灯都古镇在行业引领方面的评价,褒贬不一。舆论和业界一度给古镇“过于沉寂”的委婉抨击。当时间进入猴年9月,波澜不惊的古镇,一夜之间迸发积蓄多年的能量。
灯都古镇,终于到了开始“活络筋骨”,开启产业转型的二次征程……
填空白
古镇迎来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来自于本报的消息称,日前,天圣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7680),为古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品牌魅力添砖加瓦。古镇镇党政领导刘建辉、林少杰、陆振坚,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灯饰企业出席庆祝晚会。同时,全国各行业媒体纷纷对这一事件予以报道。
之所以引起业界及媒体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是古镇历史上以来的“第一”,也是截止本文发稿时的“唯一”。地方要员、业界大咖的亲临,足以说明,迟来的第一和唯一,赋予了古镇未来转型升级艰难历程中的诸多内涵。
目前,古镇多家企业正养精蓄锐,跃跃欲试。作为引导行业舆论导向的《古镇灯饰报》,同样卧薪尝胆,挂牌新三板的计划,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可以预见,同全国任何一个地区一样,古镇将迎来新一轮“新三板热”。对于这种看似突然,实为必然的现象,是否能对古镇的未来抹上重彩,社会各界将拭目以待。
强势的灯都古镇,姗姗来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无疑给灯饰照明企业同行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纵观全国,其速度还是略显滞缓。有统计表明:2012到2013年,中国灯饰照明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只有2家;2014年达到19家;去年是46家;今年头七个月,已经达到40家。
放大镜
新三板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质量强国及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金融资本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金融资本与产业的融合不仅能撬动更大的市场,而且可以加快驱动经济的转型。
新三板从2012年及之前的默默无名,到2013年的崭露头角,到2014年开始频繁地见诸报端媒体,直到现在呈爆发式态势,扩容速度堪称迅猛。据统计,仅今年8月,全国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就高达982家。
古镇灯饰报观察员认为,这种起源于北京中关村的资本运营模式,以“新”代旧,开启了中小企业实现资本发展的圆梦之旅。它的价值在于将公司的股权标准化、有一定的融资能力、提供价格发现、提升知名度和投资者能见度、作为IPO的检验。
从各媒体途径不难发现,新三板的准入门槛,只有规范的要求,没有什么业绩指标的要求,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协议转让层次挂板。而相对优秀的企业会脱颖而出上升到做市转让,未来再上升到竞价交易。换句话说,新三板更像“试金石”,准入的门槛的降低,大大加快了企业优化的进程。
看古镇
新三板触动企业“活络筋骨”
按照古镇镇“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今后五年古镇经济转型需要围绕创新发展这一理念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始终,通过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2020年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3—5家企业上市,实现“世界灯饰之都”雏形基本确立。
在政府宏观战略的指引下,古镇的企业如何快速适应新三板带来的“热”度,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课题。新三板挂牌的形成、模式、门槛、流程以及法律担责等,都会成为现实操盘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已经上市的国内同行,积累的运营经验,可以成为后来者最好的老师;对于即将或酝酿挂牌的企业,借鉴和学习,则能够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值;作为其他金融界、法务界的参与机构,其专业将指引、指导新三板企业的规范运作。
如何“活络筋骨”?广义的概念,就是多方联动,取长补短。在发现自身企业优势的同时,找出短板与不足。给企业把脉,为企业疏导,通过企业从申报到上市,拉动各个环节的互动,自查自纠,排除痼疾。
(本文属本报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责编:范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