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LED·政策】质检总局“随机抽检”要来了,而且还是随机选择检测机构
高工LED
·
2016-09-14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部署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国家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
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共享,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国通行”。
同时,建立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制定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消费品领域开展绿色消费品认证、标识工作。建立绿色产品标准、标识与认证信息平台,公开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则程序、认证结果及采信信息。
此外,规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产业化基地,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玩具等34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此次抽检中,自镇流LED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等15种产品的不合格检出率高于10%。
同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3年连续两次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47家企业名单。其中有三家LED照明企业(中山明普照明、亮百佳、新广联)上榜,还有3家自镇流荧光灯企业也上榜。
在出口方面,2015年,质检总局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了监督抽查。出口LED灯不合格率为75.8%,主要不合格原因为标志说明不合格。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从2016年10月1日起,普通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俗称LED球泡灯)将必须加贴能源效率标识才能上市销售。依据《规则》的要求,LED球泡灯的检测需要进行1000小时的点亮。
和国内相似,美国市场也充斥着质量参差不齐的LED照明产品,而且所标识的技术性能指标也是五花八门,明显存在“水分”。
为了规范市场,美国能源部组织实施了CALIPER测试项目,该项目的运作是目前美国SSL计划推进的一大亮点,主要是不定期地从市场上随机抽检LED产品,与其标识进行对照,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与美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内对于因抽检不合格,要求厂家召回、厂家是否有相应的赔偿责任界定是相当模糊的。
目前,国际上通常的实施产品召回分为一般性召回和紧急召回,也可分为主动召回和被动召回。涉及到消费者安全的产品问题应该引起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高度重视,也同时应该引起 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而不合格产品、伪劣产品是不允许在市场销售的,因此,一旦发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政府部门应该对生产厂家进行严厉处罚。
对于涉足外销的照明企业来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一旦产品出现责任事故,可能面临巨额的索赔和没完没了的法律诉讼。
近年来,包括飞利浦、欧司朗、CREE等国外大厂都无一幸免。
北美地区和欧盟等地区是中国照明产品出口份额较高的地区,亦是产品遭“退货门”相对集中的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北美地区和欧盟的消费者法律维权意识强烈,且该地区的诉讼制度运作有利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LED企业奋战海外,但是品质问题频频出现,业内认为,未来企业要进军海外市场,解决供应链、品质管控及资源整合等问题迫在眉睫,这其中,专业的LED检测机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励测检测董事长聂鹏翔表示,作为一个给LED行业提供支持和技术服务的机构,在帮助海外采购商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励测检测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中国企业打破海外的技术贸易壁垒,提高技术水准以达到乃至超越各个目标市场的准入要求,保证出口的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