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即将退出市场彻底让位LED?
华强LED网
·
2016-09-07
2016年10月1日起,中国将可能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从2011年白炽灯退市路线图厘定起,每逢禁令节点一到,LED概念便被大肆炒作。虽然LED的年复合增长率较为乐观,但比起白炽灯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退出,LED与节能灯争抢市场份额的战斗,无疑更受业内关注。
与节能灯PK:LED暂无必胜把握
此前,LED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道路、商业等公共照明的广泛需求,据媒体报道,2016年,烟台市就开展了路灯LED光源节能改造工程,涉及路灯2万余盏,市政处负责范围内的路灯将全部更换为LED路灯(之前部分已经换为节能灯的此次不再更换)。另一方面,LED在家居照明领域大规模的应用,也成为其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面临LED与节能灯的选择中,因对产品知之甚少,往往会陷入两难。
节能灯可能“卖得贵也不节电”
其实很早之前,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在很多场合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但多年过去,几倍于白炽灯价格的节能灯依然没能完全取代白炽灯。事实上,除了价格偏贵之外,节能灯是否真的像所标注的那样节能也逐渐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
此前,一直占据国内节能灯市场领先地位的飞利浦节能灯由于被检测出实际耗电量严重超标而拒不召回,此举严重打击了节能灯的市场形象。当时北京市消协对市场上随意抽取的53种节能灯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仅有52.83%的节能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中“黑榜”中最为著名的品牌就是飞利浦。检测结果显示,在对飞利浦一款5瓦节能灯的检测中,12个样品的实际功率均在6.1至6.4瓦,分别超标22%至28%,即全部产品的实际功率超标,意味着这种节能灯实际耗电量要明显大于标注值。
由于北京市消协的这次检测,还催生出了中国节能灯行业的首例召回案。就在有关检测结果公布之后,国内品牌雷士照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召回其被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购买相关型号节能灯的消费者可办理免费退换货。但飞利浦此后对检测结果一直置之不理,导致了整个节能灯市场遭到质疑。
恶性竞争让LED照明“未老先衰”
LED照明曾经被看作是在我国极具潜力的未来照明技术。不过,从几年前开始国内企业开始一窝蜂扎进这一领域,无论与照明、电子是否相关的企业全都纷纷涉足LED照明,最终导致蓝海迅速变为红海。
根据LED行业的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去年中国大陆的LED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以LED封装市场为例,当年的规模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2%。
由于中国LED照明产业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化,很多国际照明巨头甚至纷纷弃守这一领域,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都出售其照明业务,GE照明也选择退出亚洲市场专注坚守欧美市场。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