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一篇文章阅读量从180暴增至28,000?
Lightman
·
2016-09-06
题图:留尼汪岛上空的日食 Stephane Moser 拍摄
垂直行业,文章被阅读和传播的热度一般是两三天,而阅读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文章本身是否会被读者分享出去,主要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经验,行业重磅的新闻很容易过1万阅读量,比如欧普与华为合作、木林森收购欧司朗事件等;而 非新闻类、但具有较独到观点或者分析的文章能达到5千阅读量已属于是比较优秀,也是稀缺的。
3天后阅读量才开始暴涨100倍
八月底,我们(行家说)收到了一篇付费约稿的自媒体文章—《OLED与LCD的巅峰之战》,当时内部曾担心内容和照明的关联度不高,会显得文章过于小众,但考虑到文章的质量优秀我们还是发布并主推了。
(有兴趣可移玉步至行家说APP查阅)
发布三天后,文章阅读量的表现确实不佳,8月29日发布至8月31日三天的时间的阅读量只有183次,当时我们就觉得可能确实是过于小众了,没有太大的在意。
奇怪的事情在第四天开始, 行家说APP新增用户和移动端分享网页的流量开始出现暴涨,而且大部分的流量都指向了这篇文章。我们一度怀疑是否CNZZ的统计工具出错。
经过整整三天的疯狂的增长,这篇“小众”的文章在9月3日阅读人数惊人地突破了21,000人(阅读数破2.8万),这在技术分析类文章里实属罕见。
阅读量暴涨的背后
经过分析和新注册关联用户的回访,我们大概能确定的是这篇文章应该是经过某个大V发现并转发,而且在京东方等企业所在的半导体显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而这篇文章的传播规律并没有变: 阅读量主要来自于(找对用户)前两天,而阅读量的高低取决于文章本身是否会被读者分享出去,而读者分享的基础是文章内容要好。
拥有丰富行业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是写出好文章的几个关键要素,而好文章被生产出来如果没有找到对的人群就很容易被埋没,上面这篇文章和读者都是幸运的。
一篇好文章能挣多少钱?
行家说APP一直致力于挖掘行业自媒体人,为了更理解他们,我自己也开了这个菜豆先生公众号并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其实也想测试用户的赞赏率以及能赚取多少赞赏费用。
前段时间,我发布了一篇《关于“清算”,我所知道的德力普》的文章,微信统计阅读是7,720次且收到了54个付费赞赏,合计258元人民币。
这个案例多少表明,如果 单纯从收益上来看,通过微信自己吭哧吭哧写文章来赚赞赏的费用,对于自媒体是没有太大吸引力的,况且保证不了高产和高传播性。
不过,除了现金收益,这篇文章主要是我自己想分享,同时我也可以通过文章传播行家说APP,我并不否认这种动机。用户赞赏给我带来的心理满足以及行家说因此得到的推广都是额外的收益。
自媒体的力量及其商业价值的回归
大众领域,自媒体时代已经不是未来,而是现在。而 垂直制造领域,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的价值:足够专业+具备人格。
接地气的视角、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的分析和有态度的观点都让自媒体的文章有别于新闻联播式的报道,更好地让对的信息连接到对的人,从而更好推动行业的发展。
自媒体写文章除了把自己的经验变现,也可以传播自己所在企业,关键是能把握度和方式,让个人和企业在商业上双赢,这才是行业自媒体发展的持续动力。
你的经验值得变现
行家说正在尝试建立一个垂直行业的自媒体生态,让你的经验能够以内容的方式生产出来,并且能够在这里传播和变现。
目前对于自媒体行家说采取按篇付费+用户点赞和评论计算赞赏来支付稿酬,反正现在暂时比吭哧吭哧在微信写赚得多一些,而用户群也能更对一些。
虽然现在行家说已经有一定量的自媒体定期供稿,不过,仍然 希望并欢迎照明设计师、技术工程师和高管能够来尝试投稿。如果在这过程中,觉得我们在哪方面做得不好,没关系,船小好调头,评估之后,我们可以迅速改正,提高用户体验。
还有,这篇文章做市场的朋友看了,如果觉得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看到。如果有企业有兴趣跟我们联合赞助约稿计划,可以联系我,因为我还想到一个好点子,一个企业参与进来绝对不会后悔的good idea.
↙️戳“阅读原文”进入行家说APP好文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