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涨价效应陆续发酵 业内人士如何看?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
2016-09-05
LED涨价效应陆续发酵 行业景气翻扬
台厂晶元光电率先宣布调高LED晶片价格后,大陆一线大厂三安光电和木林森也在近期跟进,未来厂商可望开始积极备货,LED产业自谷底反弹,晶电产能满载,目前订单已排到10月,红光LED甚至到年底。
法人预估,由于LED需求超乎预期,且价格稳住,晶电7月已转亏为盈。晶电在今年上半年率先开出第一枪,今年5月对客户发出“调价联络函”,针对部份产品调高价格15%以上,并减产二成。
该效应陆续发酵延伸至陆厂,三安光电也宣布上月25日跟进,下游大厂木林森等也对客户发函,通知9月1日起芯片价格涨价。储于超表示,三安光电及主要的显示屏封装供应商信达光电不约而同宣布涨价10%和5%。这主要是因为小间距显示屏市场的旺盛需求,促使供应链涨价。
目前从市场上的调查,晶电的产能已经满载,晶电也是挑单生产,今年晶电和三安在与客户谈价格的态度都很硬,看来LED价格已经维持住。
晶电副总经理兼发言人张世贤表示,晶电第1季的冻产和第2季调高价格后,市场的需求逐步往上,尤其今年6月起,LED背光需求很强,四元的红光LED的产能更被汽车、红外线和看板填满,目前第4季看不到淡季。张世贤强调,目前晶电的红光LED和蓝光LED的产能订用率全满,订单和产能已出现缺口,其中,蓝光LED 9月都已排满、红光LED则已排到11月。
LED芯片、封装相继涨价 他们这么说
木林森、三安光电、国星光电、信达光电、安普光光电等LED芯片、封装厂家相继“涨价”频出,迅速引起热议。LED芯片、封装涨价又意味着什么呢?一时间众说纷纭,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次“涨价潮”的吧。
“涨价”会让企业将产品做得更好
封装产业经过这几年的整合,目前市场大环境已经基本稳定。对于企业来说,以前是夹在上下游的“缝隙”里做生意,经营得很“痛苦”,努力建立品牌、抢占市场,却几乎没有利润回报。
现在,随着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封装企业如果没有往上调整价格就会产生亏损,因此,企业根据实际调整产品价格。从趋势上看,这种调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会影响到业务的拓宽和发展。
此外,这种调整还会让封装企业将灯珠产品做得更好,提高整体质量,获得市场、消费者的口碑,使整个LED行业实现更加健康、良好的运转。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我认为,在封装企业达到平衡点的时候价格将会趋于平稳。——厦门信达照明总经理 刘耀德
灯具生产成本低 “涨价”为理性调整
对于此次多家芯片、封装企业的涨价现象,我认为很正常,首先是照明行业发展至今,它需要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平衡;其次,芯片产品此前跌幅大,需要行业进行规范,促进行业更良好的运转;最后,整个照明灯具的生产成本较低,此次涨价也是一次理性的调整,有助于企业生产更优质的产品。
在我看来,对于企业来说,芯片涨价对其封装、光源等业务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整个市场来说影响不大,反而我觉得价格的调整,将有利于行业的“洗牌”,让有品牌、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这也将对照明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深圳新月光电总经理 邹义明
网络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