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疯魔”先生,用27年惊艳了里约奥运会!
西顿照明
·
2016-08-13
创日报
来源:创日报(ID:chuangribao);作者: 雯悦/肉肉。
前段时间的奥运会开幕式,你们看了没?
小编本来是抱着看看巴西奥运会有多寒碜的心态
结果居然被炫到飞起的火炬台给
惊
呆
了
一路被黑到底的里约奥运会
居然闷声搞了个大惊喜
这简直是奥运圣火盆颜值的巅峰
竟然用四两拨千斤的洪荒之力,
惊艳了全世界
你们赢了
仔细看这个装置的结构
是由无数个圆形的金属片组成
▼
据说是一位大神的作品
小编赶紧Google了一番
它的作者竟是
20世纪 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 之一
“Anthony Howe”
▼
Anthony1954年出生在美国盐湖城
毕业于著名的康奈尔大学,主修雕塑与绘画
(没错,就是那所徐志摩与林徽因定情的康桥)
按理说,这么好的学校,毕业应该不愁工作
可这哥们偏偏是个艺术癌
一毕业就跑到深山里造了一座房子
说是要提升艺术造诣
▼
这一待,就是整整5年!
结果画没画出来,却穷的吃不上饭。
最后迫于生计,回到纽约找了份工作
也许是因为在深山待久了疏于社交,
Anthony说话都开始有点磕巴了,
找了很久工作都没人肯要他
最后只能去做仓库管理员
▼
每天面对一堆冰冷的破铜、烂铁
世界仿佛都是静止的
沉闷、呆板、生硬,
如同现阶段的自己。
▼
艺术家出身的他,自然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
于是Anthony想到
“我是否可以把这些废铁动起来,变成我的玩具”
一开始他尝试在房顶用钢铁做雕塑
但这些雕塑都很笨拙,构思也很简单
▼
而就在此时,他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
Anthony亲手做了一份雕塑向女孩表达爱意
姑娘却觉得他是“神经病”,
无情地拒绝了Anthony
▼
伤心之余,
Anthony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了网上,
谁知却在互联网上引发疯狂传播,
▼
“我从来没想过互联网还有这种魔力,
这就像上帝赠与我的意外之礼。”
重拾信心的Anthony
开始研究如何让设计变得更加优雅
现在,每次制作的时候
Anthony 会先用电脑模拟空气流动
让空气推动雕塑运动模拟效果
▼
然后在半3D空间里,
渲染出作品真正动起来后的样子
确认无误后,再用切割模型打印出来
▼
打磨必须是手工制作,最然难度更大
但Anthony觉得只有这样
才能让作品注入更多直觉和感情
▼
据说他所有作品遇到风都是
千姿百态,超有未来感觉
▼
更牛逼的是,这些轻薄的金属雕塑
能保证10-15年不散架
并且在任何等级的风中,浮动的姿态都一样!
▼
每个真实看过这种作品的人无不印象深刻
虽然都是冰冷金属组成的装置
但却拥有特别的柔和与美感
▼
在Anthony的作品里,
你会看见一个洞不断扩大扩大,再消失
然后又形成了最初的洞,有点像水母,
亦或是外星生物
▼
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恶心
因为密密麻麻的触角
看起来好像变态生物
好吧,但小编依然觉得
虽然好变态,但是好美啊
这些原本另类 丑陋 尴尬的物料,
在Anthony的手里变得褶褶生辉
▼
▼
看上一天都停不下来呢~
▼
当然,大神也不是1日就能炼成的。
他年复一年精进技术,
寻找着丑陋与美之间的平衡
一年比一年做的更加出色,
这是2010年的作品
▼
2012
▼
2013
▼
2016
▼
这一做,就是整整27年!
Anthony有一句话总是挂在嘴边: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有时候做出来的结果很糟糕
但即便你知道这个做的不好
还是得完成它”
因为一切总会一点点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