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Display
LED新型显示产业智库
关注公众号
中国照明上市企业生存状况大调查
中照网 · 2016-08-06
引言
可以说,近两年是LED照明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快速分化,企业的兴衰沉浮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阿拉丁新闻中心选取了阳光照明、雷士照明、国星光电、鸿利光电、飞乐音响、木林森、雷曼股份、海洋王照明、勤上光电、佛山照明等十家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上市企业,归总2014年、2015年财报数据,试图在营收和利润上解读他们的生存状况。
大浪淘沙之后 数读LED大企生存现状
LED行业从来没有面临过如今这样的分化,大部分已经开始经历转型阵痛进行挫骨疗伤,而另一小部分则不断攻城拔寨谋求合纵连横,势有一副抢占行业制高点主导行业格局的意气风发。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关注这两年来,LED产业和企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格局变化,曾经的大佬巨头是否依然健在,曾经的照明新贵又走向何方。
我们梳理了近两年的部分代表性上市企业营收财报数据,分析发现,LED分化现象在最近两年愈演愈烈,甚至变得极端,“三分天下”的局势也越来越明朗。部分企业虽然营收上升,但LED业务贡献比例却出现下滑,有些甚至不再作为主营业务。另一部分企业则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的现象,当然,这些归因于市场萎缩价格拼杀造成的收入下跌还是转型并购造成的成本陡升利润下滑,则各有不同之处。
我们选取了阳光照明、雷士照明、国星光电、鸿利光电、飞乐音响、木林森、雷曼股份、海洋王照明、勤上光电、佛山照明等十家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上市企业,归总2014年、2015年财报数据,试图解析近两年行业裂变态势。
企业营业收入图表
中国照明上市企业生存状况大调查
从14年与15年的营业收入来看,基本呈增长态势与衰减态势的企业平分秋色,但细致观察会发现,大体量企业在营收增长上占据主要份额,相对小体量企业会在营收上展现颓势。这也是近两年规模企业依靠成本优势在价格战和高毛利业务上的成果体现。
企业净利润数据图表
中国照明上市企业生存状况大调查
企业净利润最能体现企业的“生存”状况,在营收称大部分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呈现大部下滑的态势,不得不令人关注。激烈竞争的市场使得LED价格在近两年降无可降,中高端品牌形象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逼仄,净利下降为企业“生存”状况提出不小挑战,有可能会进一步促使行业向集中发展。
2016年第一季企业净利数据图表
中国照明上市企业生存状况大调查
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反映了行业竞争“后阶段”企业的表现情况。从数据来看,企业盈利差距进一步显现,部分企业凭借转型取得一定成效,增长明显。而另一部分企业盈利能力显然降低,大半处于增长缓慢甚至衰减的态势,值得深思。
国内制造业的兴起也不过最近20年,在LED这样一个“新兴行业”,中国企业同样作为后来者,面对发达国家老牌照明大厂在专利、技术、品牌上的全面压制,后期的市场竞争上,国内LED新贵的扩张显然更加步履维艰。
在照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中国企业长久以来只能在全球分工产业链中扮演代工的角色,把制造业的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的优势,显然不是产业转型升级一句口号这么简单,需要持续在品牌,研发上做全方位的持续投入,稍有迟疑便会成为残酷市场竞争道路上的“殉葬者”。无论对于成长过程中或倒下或转型的LED企业,还是意气风发大举并购扩张的照明大厂,都请且行且珍惜。
显然,LED产业再也不是此前“诸侯割据”的情境,经济“新常态”和行业竞争白热化让企业来到关口,前方便是LED品牌和价值新轮的竞争。
揭秘上市企业生存状况 利润上升靠什么?
飞利浦、欧司朗等照明巨头割弃传统照明业务,国内照明企业大批量倒闭,灯具卖场日渐萧条,上市公司密集整合并购、延伸“副业”……这两年接连的洗牌促使照明行业格局悄然发生巨变,从上文“大浪淘沙之后数读LED大企生存现状”的企业营收及利润数据中可见一二。
文章选取的代表性照明上市企业中,阳光照明、雷士照明、飞乐音响、鸿利智汇、国星光电等五家企业营收及利润均呈上升态势。
阳光照明——教科书般的华丽转型
阳光照明作为传统照明应用厂商的老牌企业,在2008年便开始着手布局从传统节能灯转向LED的整体战略,是国内照明企业中首批转型LED领域的企业之一。其在早期成功募集资金用于LED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的储备,并且布局浙江上虞、安徽金寨、福建厦门、江西鹰潭四大生产基地,进一步释放LED产能,这些举措在近几年LED照明普及时期成效显著。数据显示,过去3年阳光照明的LED照明产品销量复合增速达187%,截止到2015年末销量已达到2亿只。
2014年阳光照明LED照明产品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65%,占总营收50%;2015年LED照明产品收入更是达到31.14亿元,同比增长91.80%,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了73%,完成华丽蜕变。受照明行业需求向LED照明升级影响,阳光照明节能灯销量虽出现快速下降,但其及时的结构性转变使得节能灯的营收下降对公司总体业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持营收及利润的稳定增长。
同时,近几年全球各地着重环境及能源问题,LED替换市场需求火热,在外销见长的阳光照明的销售业绩大幅增长,2015年大洋洲的业绩增幅更是达到197.65%。另外,阳光照明逐步从代工品牌蜕变,走自主品牌的渠道发展道路,并积极拓展包括美国劳氏等品牌厂商,以及超市与其他销售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阳光照明在2014年启动了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智能照明业务,从商业模式和业务领域方面拓展原有的业务形态,2015年陆续与国内外智能模块、物联网平台合作,推出智能照明产品及相应解决方案。
2016年其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2%。
雷士照明——适时调整 跳出内斗阴霾
雷士照明是国内照明行业大厂,具品牌、渠道、市场各方面优势,但在后几年LED照明飞速发展时期,营收业绩反而起伏不定,2014年的业绩更是大跌眼球。这一年的雷士照明经历了震惊业内外的“吴长江事件”,导致内部混乱不堪,为保证雷士的持续经营及保护股东、员工、经销商及供货商的利益,重庆雷士及雷士中国暂停营运超过2个月,这致使雷士照明下半年各产品线销售额锐减,雷士品牌产品的中国销售总额较同期下降8.2%。
此外,由于事件影响的一系列质押和担保协议,致使有关中国银行分别提取雷士中国资金金额达5.51亿元以及冻结5400万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雷士照明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前两年LED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照明产品的进程加快,也是雷士照明利润下滑的主因之一。雷士照明作为传统照明企业,虽然这几年加大步伐布局LED产业,但并没有把所有产品业务完全转型过渡到LED产业。2014年雷士LED照明产品销售额为12.28亿元,同期增长65.8%,但同时其非LED的传统产品订单不足,销售下滑。而此时雷士照明的传统照明产品仍占较大比例的业绩贡献,对其整体业绩影响颇大。
2015年,“吴长江事件”的影响逐渐淡化,进入“恢复调整”阶段,业绩扭亏为盈。去年雷士照明将研发重点集中在LED照明领域,特别开展家具灯具市场,使之LED照明产品销售收入达22.24亿元,同期增长81.1%。
同时,雷士照明升级改造国内销售管道,并且尝试创新营业模式,搭建O2O平台,并完成24家O2O体验店建设,把在线流量切实转化为线下业务;在国际市场方面,雷士发挥工程项目优势,重点开拓印尼、中东、巴西、非洲等市场,设立专卖店,迅速提高其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
2016年雷士照明加紧整合并购及产品调整,是否仍保持增长态势,其今年相关业绩报告迟迟未见公告。
飞乐音响——强强联合 拓宽产业链
飞乐音响旗下上海亚明是国内百年民族品牌企业,前两年正处于LED照明的快速转型阶段,飞乐音响业绩难免受影响,2014年整体营收略微下降。2014年飞乐音响为调整战略方向,收购北京申安,整合及延伸LED照明灯具及应用端照明工程市场的产业链。
上海亚明、申安集团,以及LED汽车车灯龙头企业上海圣阑强强联合,组成飞乐音响的三大实体企业。2015年,再成功收购喜万年集团80%股权,这一跨境并购交易,使其拥有了Sylvania、Lumiance和Concord三大全球一流照明品牌,以及遍布48个国家销售渠道,着实提升了飞乐音响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和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2015年,飞乐音响国内销售也在逐渐向工程项目和解决方案转型,照明工程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助其由传统照明器件产品制造商向整体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016年,飞乐音响进军智慧照明领域,在第一季度的业绩亦有不俗表现,营业收入为1,588,325,612.64元,同比增长129.88%。
鸿利智汇——双主业并驾齐驱
尽管近两年LED封装价格大幅下滑,但鸿利智汇通过扩大LED封装产能规模及市场拓展力度,促使产能有效释放,实现业绩稳定增长。其扩产力度持续加大,将在江西南昌设立LED生产基地。同时,收购斯迈得、良友五金等企业,完善LED产业链。另外,切入LED汽车照明这一细分市场,也助于鸿利智汇提升利润水平。
与阳光照明、雷士照明、飞乐音响专注于照明主业不同,鸿利智汇在巩固主业的同时,亦积极开拓相关领域的新业务,实行外延式的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2015年正式开启转型之路,逐步建立起LED主业+互联网金融+车联网的生态平台。
去年5月,鸿利智汇先是通过增资开曼网利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为进一步触网作铺垫。而后基于自身现有的汽车照明业务,参股迪纳科技、慧视通、珠航校车,切入车联网行业。另外,鸿利与九派资本、东斱亐鼎、天盛亐鼎共同设立车联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利于鸿利积极寻求车联网行业适合的投资标的,加快在车联网行业布局的步伐。
同时,鸿利积极拓展紫外LED、光学透镜等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鸿利的双主业发展模式成效显著,2016年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44,043.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07%;实现净利润6,496.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19%。
国星光电——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2014年国星光电引入了新的股东广晟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而后在2015年广晟入驻佛山照明,成为佛山照明大股东,通过广晟平台整合上中下游产业资源,旗下企业间协同发展,打通LED全产业链。这使得国星光电成为业内少有的具备芯片、封装、应用等方面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体系企业。
2015年国星光电增资亚威朗科技部分股权,结合其本身控股的国星半导体,布局上游LED芯片设计,白光封装逐步实现自产。并且国星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陆续达产,主要产品的产能得以进一步释放。
另外,近两年小间距LED市场的爆发也让国星光电坐享下游市场的增长红利,小间距LED灯珠业务保持快速发展。
随着封装行业集中度提升,作为国内LED封装产能第二大的国星光电受益,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1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3万元,同比去年增长8.37%。
查阅上述五家企业近两年的年报,LED照明需求旺盛、适时的转型、合理的并购、产业链的整合、相关的产业延伸等是促进他们保持营收及利润双增长的主要原因。尽管产品同质化和价格竞争白热化令LED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但他们积极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照明品牌受LED产业冲击,已纷纷转型LED领域;而部分LED企业或在战略上选择不再继续往LED深入,而是逐步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在维护原有国际国内LED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向教育、体育、媒体等领域延伸,实现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未来传统照明企业优势不再,LED通用照明市场趋向饱和,固步自封,则难以避免营收及利润的下滑。
揭秘上市企业生存状况 利润下滑谁的祸?
接二连三的倒闭事件,让整个照明企业看起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价格屠夫”缘何想要改邪归正?“灯王”如何走下神坛?LED行业生存究竟有多艰辛?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了十家较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近两年年报数据,通过利润出现“跳水”的代表企业为大家一一揭秘。
佛山照明:灯王光环不在,转型升级的困与惑
头顶灯王光环,佛山照明自然备受业内关注。据相关资料显示,佛照从联手欧司朗之后就开始着手LED转型之路,逐渐加大LED产品所占比重,大力发展LED照明业务,除了在原来传统光源、民用、办公照明领域内发展外,在原来比较薄弱的商照领域也开发出了系列化产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佛山照明曾被业内认为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
2014年佛山照明营收30.69亿元,净利润为2.66亿元,在价格战尚未大规模爆发之前,利率表现已不算亮眼;2015年营收28.77亿元,净利润0.53亿元,在营收微弱下滑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大幅度跳水。佛山照明将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增长动力有限;二是传统照明产品市场需求继续快速下降,LED照明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替换后,LED照明发展速度放缓,行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笔者以为有两方面的直接因素。一方面,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2015年佛山照明与欧司朗分道扬镳,此事曾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从佛照年报来看,此事对佛照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对其资本市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效果,在众多企业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下,佛山照明却连营收都出现微弱下滑。另一方面,则是2015年价格战战火不断蔓延。从年报来看,整体营收与2014年基本持平,只有微弱下滑,真正让佛山照明利润出现“跳水”的其实是价格战。2015年6月光亚展期间,以佛山照明、木林森、欧普为代表的国内三大企业推出9.9元T8灯管,三者这一举措虽然是一种战略性宣传,但价格战战火却由此在全行业爆发并不断升级。
佛山照明从一开始似乎就走了一条错误的转型升级路线,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虽然从产品结构上看,佛山照明除了在民用、办公等领域外,也向自身薄弱的商业环节进军,企图改善自身产品结构,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低端定位,以低价抢占市场。早期这一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其传统渠道的助力下,确实让佛照取得了一部分市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企业加入了低价竞争行业,佛照的价格优势开始逐渐丧失,灯王的转型之路渐入死胡同,利润不断缩水,灯王的光环开始逐渐褪色。
木林森:“价格屠夫”背后的辛酸
“价格屠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业界人士的心跳。从木林森年报数据来看,营业收入40.02亿元,同比增长39.25%;实现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0.25%,2015年营业收入38.82亿元,同比下降3.00%;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滑41.79%,净利润则出现跳水。
木林森将利润下滑归结为LED照明的销售人员薪酬、广告投入、展会展销费用大幅增加,吞噬了当期部分利润;同时,由于照明灯具市场门槛较低,竞争比较激烈,公司作为市场新进者,生产工艺还需不断完善,规模化优势尚未显现,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居高不下,因此照明灯具的毛利率偏低,拉低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2014年下半年以来,SMD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价格和毛利率下滑,削薄了当期的利润水平。
2015年利润跳水的原因,木林森则归结为营销费用持续增长、全球经济及市场竞争激烈、研发投入加大、采购成本较销售价格有一定滞后性等四方面原因。
实际上不管是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是照明业务的扩产,木林森都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而近期,将欧司朗“收入囊中”,木林森更是风头出尽。
笔者以为,价格战是木林森利润下滑的罪魁祸首。不过,“价格屠夫”指责价格战,听起来就有点滑稽,木林森以价格战成名,最终没法逃脱价格战的桎梏。木林森以低价方式入市获得市场份额,在早期行业毛利较高的背景下,确实取得了卓越成效。
然而过去两年,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木林森的成本或者价格优势,开始逐渐被削弱,即便是推广、人工投入保持不变,利润下滑也是必然结果。14与15年年度财报中,木林森两度将市场竞争激烈列为利润下滑原因,可见一斑。另外,频繁的收购布局,对于木林森的利润,也同样造成了一定影响。
或许是已经开始察觉到低价策略的弊端,木林森在资本市场运作与品牌形象方面更加在意让自己以新的面孔重新出现在业界眼前,收购欧司朗是这种意愿的一次重要尝试。然而,佛山照明耗费了LED黄金期十一年的时光,最终与欧司朗分道扬镳,木林森是否能够借助欧司朗重塑品牌形象,建立品牌影响力?
雷曼光电:跟风收购的受害者
雷曼光电2014年营业收入4.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58%,净利润为0.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7.85%;2015营业收入3.8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99%,净利润为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64%。
报告中,雷曼光电将原因归结为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公司所处的LED行业受“禁白令”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影响,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此外,由于新增EMC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报告期内完成建设但验收滞后,同时加大了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并为中甲足球俱乐部赛场提供了LED显示屏,相关项目的前期费用和资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相比于一般的照明市场,雷曼光电专注于体育照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不过笔者以为,导致雷曼光电利润下滑的,主要还是受跟风收购的拖累。此前曾有媒体披露,指出雷曼以11倍溢价,2.3亿元收购深圳市拓享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乱花钱”的行为。相比于收购的花费,其收购的企业也未曾加以合理利用,产生该有的价值,导致其利润出现下滑。
海洋王:补贴热潮过后的思考
201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0.56亿元,比上年度下降6.62%;利润总额为1.99亿元,下降0.05%;2015年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下降15.15%,净利润6723万元,同比下降60.83%,连续两年都是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
海洋王在年报中将原因归结为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部分下游行业产能过剩,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等因素。
不过笔者以为,除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海洋王自身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过度重视资本市场而忽略产品研发,从平时看到海洋王相关动态,都是基于股市方面的信息,鲜有产品方面的动向,热衷于企业上市,未尝不是基于股市和政府补贴的考虑。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发展,国家对LED的扶持力度开始逐渐减小,受此影响,一批以补贴为生的企业,在缺少政府资金的灌注下,利润开始捉襟见肘。
勤上光电:转型或为新出路
勤上光电2014年营业收入9.06亿元,净利润0.12亿元,而2015年营业收入为8.5亿元,净利润为0.21亿元,在总体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出现了些许上升。
勤上光电在公告中将利润的上升归功于转型的成功。事实上也正如勤上光电公告所言,利润的上升正是源自于其业务毛利的增长,而这正是转型带来的。近两年来,LED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产品毛利迅速下滑,不少企业开始避开竞争激烈的通用照明市场,挖掘其他细分领域。从勤上所交的业绩单来看,转型这一举措,似乎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所有利润下滑的企业公告中,同时提到了经济大环境以及竞争激烈这两大因素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这也足以说明近两年来整个LED大环境确实处于一种不太理想的状态,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倒闭,让整个行业更加紧张。转型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而一味的拼杀价格,最终只会落得两败俱伤。
总结
LED分化现象在最近两年愈演愈烈,甚至变得极端,“三分天下”的局势也越来越明朗。从14年与15年的营业收入来看,基本呈增长态势与衰减态势的企业平分秋色。但大体量企业在营收增长上占据主要份额,相对小体量企业会在营收上展现颓势。这也是近两年规模企业依靠成本优势在价格战和高毛利业务上的成果体现。而激烈竞争的市场使得LED价格在近两年降无可降,中高端品牌形象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逼仄,净利下降为企业“生存”状况提出不小挑战,有可能会进一步促使行业向集中发展。
经阿拉丁照明网授权发布 责编丨 何颖
中国照明上市企业生存状况大调查
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内容:
案例 | 设计师 | 灯具 | 标准 | Dialux | 金手指奖 | 灯光节
更多内容,请点击菜单栏:消息回顾
树立中国照明行业权威
最新活动
往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