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灯才能入照明设计师的“法眼”?

中照网 · 2016-07-27

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在选择灯具时,业主的需要是首要考虑因素。目前灯具市场上,品类繁多,参差不齐,什么样的灯具才能入照明设计师的法眼呢?本文将回归到空间的本质与需求,来回答上诉问题。

是否契合客户要求

通过设计师的肉眼对灯具的初步观察,可以了解灯具的尺寸、外观、颜色、光源、材料、工艺、照度、色温、光束角、光效、眩光等等因素是否符合空间的使用要求。

上图左边是在会议室,以冷色调光源为主;右边是卧室,适宜于暖色调光源。

灯具的出光质量过关

灯具的出光质量会影响到空间的品质,有经验的照明设计师能,鉴出灯具在出光品质上的优劣。例如:灯具出光是否均匀,有没有出现大小不同的光斑、每颗灯珠之间色温是否有偏差,光线是否出现断裂;灯具出光是否出现多处光影重叠等。

灯具防眩、防杂散光能力好

在较为低矮的空间里面,即使灯光没有直接照射人的眼睛,还是觉得不舒服,所以要根据空间环境与人的视角特性,选择能解决空间眩光问题的灯具,让人觉得舒适不刺眼。灯具的防眩、防杂散光能力是衡量灯具品质的重要指标,那么,怎样选择防眩防杂散光好的灯具呢。

1:灯具遮光角

遮光角式指光源发光体最外沿一点和灯具出光口边沿的连线与通过光源光中心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遮光角能保证人们在一定的视角范围内不直接看到光源,所以能减少眩光。(当然,灯具的反射器形成的反射光仍然可以产生眩光)

上图:小遮光角和大遮光角的示意。

一般灯具常用的遮光角是30°、40°、50°,吊顶较低的室内通常选用30°的遮光角,因为这个角度不仅能提供相对较高的垂直照度,而且能保证水平照度的统一,并有效防眩光。这样分布的光,往往光束之间会有重叠,垂直面的照度比例相应高一些。

而对于高要求的视觉环境,通常采用大遮光角的灯具,通常50°的遮光角比30°的遮光角发出来的光束要窄,因此水平照度比例会高于垂直照度,天花会显得较暗。窄光束还能有效减少杂散光,用户能从视觉上感受到聚焦的光的魅力。

遮光角大的灯具,具有摒除杂散光的聚焦效果。

2:黑光反射

还有一种情况,并不是高亮度的光源才引起眩光,反射器的反射率高,也容易产生眩光。

所以要营造高舒适度的视觉环境时,怎样降低反射器的眩光也是重要的。所以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黑光反射的灯具。黑光技术不仅保证了光源被遮盖,也防止反射器制造眩光,让人在远看时,感觉这个灯是暗的,不会天花明晃晃一片。

上图:部分灯具黑光反射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1、黑光反射的灯具有些处理工艺会在一定程度降低灯具反射效率,使用前需测试。

2、安装时工人需要戴干净手套作业,避免留下手印或者汗渍油渍高温被烘烤在反射器表面。

3:防眩配件

除了以上两种防眩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灯具的外部配件实现防眩和控制杂散光的效果。现在不少厂家已经注重灯具的配件丰富化,所以设计师在这类灯具的选择还是比较丰富的。

比如蜂窝网,可以减少光源产生的直接眩光,蜂窝网可以做得很薄以至于看上去是和灯具一体,所以适合于酒店客房、还有一些展览中的深色物体。十字架也是常见的,遮眩光效果差一些,但光通损失较小,适合商业店铺。

采用了防眩环的灯具,即使直视拍摄,灯光也不炫目。

右图使用了图中下方的防眩圈后,加大了灯具的遮光角,杂散光减少。

上三图:分别为同系列灯具增加了不同的光学配件后的不同控光效果。

图1,光学膜有效减少了副光斑;

图2,光学膜将光斑拉伸成椭圆;

图3,光学膜让光斑圆润,中心光强更突出。

通过对现有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进行观察、触摸、拆解、思考、记录、分析等比较,选择出最符合客户需求的灯具。

但要营造舒适的灯光效果,好的灯具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照明设计师利用专业知识来进行搭配和布置、设计、深化。比如同一个环境中照度等级的分布和过渡、灯具安装位置、距离和后期调试都非常重要。

文 |SLC思创照明设计 责编丨 朱艳

树立中国照明行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