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Display
LED新型显示产业智库
关注公众号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照明周刊 · 2016-07-07
繁花似锦,魅力无尽,灯红酒绿,穿梭在闪烁的霓虹灯中,行走在月明星稀的黎明里,这就是现代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直是“摩登”的代名词。
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创意,随处可见。在这个创意充斥的上海大都市,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欧普照明承办,《照明周刊》、青藤网协办的“‘耀想设计˙光语生活’——2016建筑空间创意产品设计工坊活动”得到了众多设计大咖的积极参与,本期我们邀请了其中的两位,为我们讲述其创意设计的故事!
本期特邀嘉宾: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阮菲
上海UFD域菲设计
设计总监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郑仕梁
郑仕梁室内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故事十:用东方美学表达创意——阮菲
本次活动,阮菲与大家交流的方案是【行扇】系列。出于对东方美学与文化的偏好,我一直在努力讲述东西方美学在某一时期的偶遇。国人历来对于“扇“的喜好,是源于享用文字趣味的习惯。千年来的执手不离令诸多闲雅极仕不断的审视其形色之美。细来琢磨,它恰是工与美的极致结合,圆始终在寻求与作用直线的最佳配合……
“蒲扇”是最为常见的扇子,朴实中蕴藏着智慧,更有助于提炼形体的核心构成。光不仅仅解决了照度问题,同时也在最恰当的位置勾勒几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的草图中,有很多形体是依据感受自然形成的,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解读用以与大家交流而已。
灯具本身是带光器物的性质,因为有光的存在,给予了器物放置的理由。而【行扇】的设计只是在这个功效上做了努力,从而可想,灯具的宽阔的创作空间。至于对光本身的尝试与塑造,很难由设计师独立完成,因此在这一领域的尝试会更为令人期待。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资料图片
故事十一:阐释艺术、文化与时尚——郑仕梁
郑仕梁将这次的参赛作品分为了三个风格走向:
①艺术灯具
艺术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设计者将艺术带入到生活的细节当中。骨感的金属灯身搭配水晶底座,抑或是夸张的发光玻璃头像都使用了现代感的材料来满足高品质的生活诉求,并充分利用了LED灯具低功耗、节能、可塑性强的特点,设计出别致的造型,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 抽象、戏剧化的作品形态极具艺术鉴赏价值,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放置,都感觉像一个生命体安静地凝固成美。
②东方禅意灯具
东方的简约往往带着禅意的元素,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能造就出不一样的意境。设计者用最简单的环形结构、简化处理的瓷器造型流畅线条以及充满当代意味的金属和理石材质,配合方便拆卸的制作工艺,打造出充满静谧感的东方禅意,让你的家居沉浸于幽幽古韵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萦绕其间,使人不禁神游在光明与黑暗的交错间探寻极致之美。
③时尚灯具
该系列作品是将家具和灯具玩趣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拥有立体几何形的外观在闲置的时候可以作为装饰的雕塑品。通过使用金属、水晶材质以及艳丽的色彩让作品本身更显饱满,构成了一个由几种材质组合的共生体,同时也符合以审美、优雅为产品特性的理念,在结构上讲究简洁、稳固、方便。隐蔽式的光源使我们在白天拥有一件摆件雕塑,在晚上拥有一台照明灯具,打破人们对灯具的固有定义。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郑仕梁设计案例
对话设计师
◆ 您如何看待创意工坊的这个原创设计活动?
再谈“创意”终究是一件好事,“工坊”——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坊”。我一直认为,我们在“途中”做的许多努力都是值得感恩的。感谢主办方给了大家展现不同思维成果的机会,所以我也欣然响应,乐在其中。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创意工坊的原创设计活动满足了当下各个专业门类的创新和突破局限的需求,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带着各自领域的思维进行新的尝试,意味着设计师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的滚动开始,创意工坊提供了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
◆ 参与本次创意工坊活动原因和初衷是什么?您对活动有哪些期待?
其实如果时间允许,我一直很愿意尝试对于单体物件的设计与制作。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我认为的出色的形体与光色。灯光与灯具是很好的创作对象,我很期待看到一些令人振奋或者发人深思的观点以及方案的呈现。特别是引发当代中国设计人对于光的带有东方色彩的认知。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我参加这个活动的考量,是认为这个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新鲜的尝试去拓宽自己原有的界限,让毫不相关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同样也相信会得到很多启发,认为这更是一次有趣的体验,当然,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可能发生。
◆ 创意工坊是一个系列性的品牌活动,您对创意工坊第二坊有怎样的期待?您期望它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活动还有延续,我期望是围绕“实现”作努力。很多人在谈“匠人”精神,这并不是乐于实践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而是对于成果追求的执着精神。“协作”与“善于协作”是必经的通路,建议大家思考到底是“跨界”还是“本职”。我认为“创作”是设计者的本职,善于协作、孜孜不倦,才会在各领域都有惊喜的发现。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创意工坊 | 聆听上海设计大咖的灯光情愫(创意故事第四弹)
我希望未来创意工坊可以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各界人士有交流合作的机会。“艺术如何与生活沟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思考探索的话题,我们期待用专业的眼光解读更好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期待创意工坊第二坊的成功举办。
结语
无论是《行扇》还是《禅意东方》,在这个受国外潮流熏陶更直接的城市,“崇洋”的表现并没有太明显,相反,用中国元素表现中国人自己的设计,打造属于中国的原创,是很多设计师的追求,也是本期这两位设计大咖的情怀,相信“创意工坊”在这些有情怀的设计师携手之下,将引领“中国原创设计”走得更高,更远!
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照明周刊
最新活动
往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