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选灯的六个误区,你犯过几个?(上)
呢喃LED照明
·
2016-06-30
灯饰属于家居耐用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很长时间不需要进行购买。因此,许多人在购买灯饰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往往是基于以往的使用经验,并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需求。
要知道,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用过去的经验及标准来满足现在甚至未来的需求,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进而产生种种令人后悔不迭的缺憾。
以下是我们在选购灯饰时最常犯的六个误区,需要小心避免。
误区一
灯光越亮越好,越白越好。
许多70后、80后都经历过家居照明从白炽灯到荧光灯的升级,而荧光灯相对白炽灯最大的特点就是光色洁白、明亮,使很多人形成了一种“灯光越亮越好,越白越好”的印象。
但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照明技术与灯光艺术的发展,照明设计师们发现灯光并非越亮越好、越白越好,而是如同绘画艺术一样讲究明暗层次和自然过渡。
同时,从氛围渲染和用户体验上讲,过于洁白、明亮的灯光远不如暖白光来得温馨舒适。有心人可以观察留意到,越是高档、新建的小区,所使用的灯光越偏向暖白光,色温通常接近3000K;越是普通住宅和老旧小区,所使用的灯光越白、越亮,色温多半在4000K或5000K以上。
对此,《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也有规定,客房、卧室、餐厅等场所宜使用3300K以下色温的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一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标准,只是参考标准和推荐标准,因此有很多灯饰照明厂家从生产成本及迎合市场考虑,更愿意选择并推广4000K以上色温的光源。
单从照明功能来说,这种选择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大众也乐于接受;但是从营造温馨氛围和舒适体验,避免有可能存在的蓝光危害来说,家居照明尤其是卧室和餐厅照明,还是建议选购3000K左右色温的光源。
误区二
外形漂亮就好,原创与否不重要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我们买手机也好,汽车也好,或者灯饰也罢,第一项选择标准肯定是外形,外形不过关,内在再好也不会关注。
这不是肤浅,而是审美与视觉享受的需要。一款傻大黑粗、缺乏外形设计的产品,明显缺少对用户的尊重,虽然不能说所有颜值低下的产品都是耍流氓,但断定它们属于敷衍之作还是毫无偏颇的。
只是,许多人对产品外形的重视,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只关心产品是否漂亮,而不关心其是否属于原创。
可能有人会说:“我只是买盏灯而已,原不原创有什么关系,难道因为买的灯不是原创产品,还会被追责、被罚款?”
确实,即便在专利保护最严格的欧美国家,也很少会因为产品侵权而直接追责到消费者身上,在中国更可以高枕无忧,放心购买并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的是,产品设计从来不是简单地画画外观图就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外观设计师、结构设计师等多方合作,从外形美观、结构可靠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各个角度考虑。
仿制、山寨的产品虽然在外观上能够做到一般无二或者稍有创新,但在内部结构尤其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汽车,明明采用的是A款车型的底盘和动力技术,却为了美观而把车身拉皮改造成B款车型,这款汽车大毛病或许没有,小麻烦却不可避免。
灯饰设计远不如汽车复杂,但仿制、山寨的产品同样会出现各种麻烦,比如因结构误差导致受力不均,最后出现灯体变形、开裂、断裂、脱落等恶果;再比如由于某个细节仿制不到位,导致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导线刮伤、螺丝松动等情况,进而产生漏电隐患。
何况,原创能力本身是对品牌实力及信用的背书,那些不尊重原创、肆意模仿的品牌其信誉可想而知,那些山寨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工艺也是天知地知他知你不知。
由此可见,关心原创、尊重原创、追求原创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远见,还是一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购物原则。买灯,外形漂亮固然重要,是否原创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三
风格必须统一,现代灯只能搭现代风
家庭装修越来越风格化、标签化,现代、古典、欧式、美式、新中式、田园、地中海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
出于风格统一的考虑,可能许多人在购买灯饰时会要求和家庭装修的整体风格一致,即现代风只选现代灯,古典风只选古典灯…… 但也有很多人喜欢风格混搭,因为混搭更加率性自由。
当然,混搭不是乱搭,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在风格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现代简约风格的产品,同时 在视线范围内不要出现三种以上风格。
说白了,混搭不是加法,而是把两种以上不同的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混搭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整体是否和谐。 只要整体和谐,现代灯能搭现代风,也能搭新中式等多种风格。
未完待续
由于篇幅较长,本文将分上下两期发布,如果觉得对自己有所帮助,还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呢喃LED照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