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前途无量?传苹果已将其导入Apple Watch
LEDinside
·
2016-06-27
目前LED(发光二极管)的相关应用中,照明与面板背光用途占大宗,导致LED芯片厂无法摆脱价格战, 美商苹果已开发出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的Apple Watch原型机,有机会在2017~2018年导入量产 。虽然,技术上还有部分待克服,但台系LCD厂、LED厂却相当看好,因此被点名为杀手级应用技术。
传苹果已将Micro LED导入Apple Watch
苹果在2014年5月收购了 LuxVue 这家小公司,原因在于它拥有大量搬移微小LED芯片的设备技术,恰巧是目前Micro LED亟需克服之处。晶电、友达与联发科都曾参股LuxVue,但因苹果收购LuxVue的老股,台厂股东均被迫出清,但从「各路人马」入股该公司的历史来看,已可嗅出LCD、LED厂布局次世代显示技术的蛛丝马迹。
实际上,苹果在中国台湾的龙潭园区,利用之前高通投资的Miraso显示器旧生产线,改成实验线,做的就是大家最近一直都在注意的Micro LED。
近日业内传出,苹果已将Micro LED导入Apple Watch,并产出原型机,合作开发的对象直指晶电,但晶电对此无法评论。虽然原型机不等于量产,但苹果的举动似又让Micro LED量产化更近一步。
Micro LED的量产面临几大瓶颈
Micro LED耗电量仅LCD的10分之1,色饱和度接近OLED,与OLED一样属于自发光,像是户外LED显示屏的缩小版,将像素(Pixel)之间的距离从毫米等级降低至微米等级。由于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可再缩小,兼具低功耗、快速反应的特质,也没有OLED色衰的缺点,穿戴装置是最有机会导入的产品。
目前业界分析,Micro LED的量产瓶颈在于: 一、如何将大量的微小LED芯片搬移至IC或基板上?二、由于芯片微小,LED厂如何筛选蓝光亮度?三、若有坏点,可能整片报废。 虽然,业界已经想出以模组化的方式拼接、搬移,但是学习曲线有多长?仍在未定之天。
东贝董事长吴庆辉 表示,Micro LED体积比头发细小,以电视面板的尺寸来看,需求数量超过1,000万颗,三星、LG、苹果、晶电都已投入开发,若能成功量产,可望成为 去化LED产能 的重要应用。
晶电 则表示,目前在相关制程上还有瓶颈待克服,不过最大的问题不在磊晶厂,芯片厂只要在现有设备进行部分修改,应该可以投产,晶电也有能力自行修改设备,因此距离量产「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由于Micro LED可单点驱动,据业界估计,如果手机全部改用Micro LED, 制造商极少的红光LED产能将被塞爆 ,晶电是主要受惠者;蓝光、绿光芯片需求也将被激发出来。
芯片厂指出, 单色Micro LED量产的可能性较高 ,但是应用就显得单调, 若走向RGB三原色,同样尺寸的成本是OLED的1倍以上 ;现在三星掌控OLED市占率超过9成,其他的LCD厂、LED厂为了巩固背光市占率,都很想翻盘,Micro LED是值得关注的技术,只是还有不少变数需要克服。
苹果的技术动向一直都是高阶手机产业的指标,一体成形金属机壳、MIM(金属粉末射出成型)轴承与机构件、HDI软板都是在苹果导入之后,很快就成为各手机厂的「标准配备」,这也让过去许多尘封在实验室的技术败部复活。只是,新技术当然还是有点风险,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例如蓝宝石玻璃基板,就是在成本与量产的两难考虑之下,最后胎死腹中。
来源: 工商时报
更多内容,点击标题阅读:
LEDinside
权威的LED产业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