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橱窗中的衣服到室外色彩感觉就不同?-光源显色性
色彩科学微课堂 · 2016-06-13
接上期话题,本期继续光源光品质话题,十分感谢 魏敏晨博士 撰文介绍。
大家一定都有这样一些经历:在一些光源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与其在印象中的颜色差异很大,非常不真实,如路灯;明明在橱窗中看到的蛮好的衣服色彩搭配,放置到室外色彩感觉就不对了; 其实这都是光源显色特性所造成的 。学术上通常把光源对物体色外貌所产生的影响称为显色,而将光源固有的显色特性称为 显色性( Color Rendering Property ) 。 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决定了光源的显色性 , 具有连续光谱分布的光源均有较好的显色性 ,如日光、白炽灯等,而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具有不同光谱分布的光源可能有相同的色温,但是其显色性可能差别很大。
CIE显 色指数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对显色性的定义如下:
The effect of an illuminant on the colour appearance of objects by conscious orsubconscious comparison with their colour appearance under a reference illuminant
CIE13.3-1995 标准定义了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标准规定评价色温在 5000K 以下的光源的显色性时,将 5000K 以下的相同色温的黑体作为参考光源,认为对应黑体的显色指数为 100 ;把相同色温的标准照明体 D 作为评价色温在 5000K 以上的高色温光源显色性的参考光源。在评价光源的显色性时,采用一套共 14 种试验色用于光源一般显色指数和特殊显色指数的计算,其中 R1-R8 代表了各种不同的常见颜色 ,其饱和度适中、明度值接近相等;而 R9~R14 号共 6 种试验色是一些饱和色和皮肤色,专用于特殊显色指数的计算,常见的 R9 就是专门针对红色的光源显色性。
CIE 显色性计算方法中 14 个测试样品
接着,计算待测光源及试验色在待测光源下的 1960 UCS 色品坐标,并通过 von kries 色适应修正。然后,计算在 CIE1964 均匀颜色空间内试验色在待测光源与参考光源下的总色位移,分别记为 ∆E i (i 为 14 种试验色的序号,即 i = 1, 2, 3, …, 14) ,那么计算出各种试验色的特殊显色指数 R i 为:
R i = 100-4.6∆E i
光源的显色指数越高,其显色性越好。如果 R i = 100 ,表示该号试验色样品在待测光源下与参考光源照明下的色品坐标一致。
由 1~8 号试验色求得的 8 个特殊显色指数取平均值称为一般显色指数CIE R a 。
CIE Ra 计算流程
下表为一些常用光源的显色性参数仅供参考,日常应用一般 CIE Ra 在 80 及以上即可,若 90 以上则可较好的还原物体在日光或黑体照明下的色彩。
光源
色温
显色指数 CIE Ra
卤钨灯
2856K
100
标准日光 D65
6500K
100
氙灯
5290K
93
荧光灯 - 日光模拟器
6500K
92
荧光灯 - 冷白
4200K
58
荧光灯 - 暖白
3000K
80
荧光灯 - 三基带
4000K
85
高压钠灯
2000K
25
LED 照明
2500-7000K
50-90
其他显色指数
由于 LED 技术的大力发展, CIE 显色指数评价指标对于 LED 显色性的评价往往有所偏差,有些 LED 的 CIE Ra 显色指数较高,但实际的显色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描述光源的显色性指标,国际相关研究者陆续推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如 IES TM30-15 、 CQS 、 CRI2012 、 mCRI 、 FCI , GAI 等,用于改进 CIE 显色性评价方法的不足;原理上基本计算步骤与上述一致,对 试验色的选择、参考光源的选择、色适应公式的选择、试验色的饱和度 等进行了重新考量和优化;目前 IESTM30-15 的认同度最高,且最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
IES显色指数
北美照明学会( IES )于 2015 年 5 月 18 日在历时两年的工作后正式发布了对于光源显色能力的新的评价方法 —— IES TM-30-15 IES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ght Source Color Rendition 。这一新的评价体系由 IES 颜色质量工作组( IES ColorMetrics Task Force )提出,该工作组共有 8 位委员: Mike Royer 博士(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Yoshi Ohno 博士(美国 NIST )、 Kevin Houser 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Minchen Wei 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Paul Fini 博士( Cree )、 Aurelien David 博士( Soraa )、 Kees Teunissen 博士( Philips )和 Randy Burkett (美国 Randy Burkett 照明设计事务所)。该文件在经过 IES 颜色委员会、技术审查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查后批准通过。
相比于现有的 CIE 显色指数 CRI , IES 的这个新的评价方法有几个重大的改革:
1. 双指标 :评价光源显色不再仅仅使用一个指标,而是由两个指标 ——R f 和 R g 。 Rf 用于表征各标准色在测试光源照射下与参考光源相比的相似程度 ( 100 代表完全相同; 0 代表差别很大); Rg 则代表各标准色在测试光源下与参考光源相比饱和度的改变 ( 100 代表饱和度相同,大于 100 表示光源可以提高颜色的饱和度,低于 100 则代表颜色的饱和度在测试光源下较低)。
2. 标准色 :与 CRI 仅有 8 个标准色相比, 新的体系采用 99 个标准色 。这 99 个标准色不再是梦塞尔色卡,而是从 105000 个物体的颜色中仔细选取的。它们代表了生活中能看到的常见各种颜色(从饱和到不饱和、从亮到暗),并且这 99 个标准色对于各波长的敏感度相同(很难通过 spectral gaming 来提高指数)。
3. 参考光源 :由于 CRI 所使用的参考光源(即低于 5000K 时使用黑体辐射;高于 5000K 时使用自然光模型)存在 5000K 的突变问题,这个新的体系在 4500K-5500K 的范围内使用了黑体辐射与自然光模型混合的光谱作为参考光源。另外, Rf 和 Rg 都采用了与待测光源色温相同的参考光源,由此克服了 GAI 的一个重要弊端。
4. 色度学 :该体系采用了更均匀的色度空间、色适应方程和色貌模型( CIE Color Appearance Model 02 )。
5. 颜色失真图标 :由于 2 个指标只能综合评价光源对于各种颜色的平均显色能力,对于某些特定颜色的显色能力有时也很重要(特别对于照明设计师而言)。新的方法在提供双指标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颜色是真图标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用以表示各种颜色的色漂以及饱和度的改变。
最后贴一条招生信息,有意向者麻烦微信联系我,抓住机会哈!
香港理工大学颜色与照明实验室招收硕士/博士生、博士后及研究助理:
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在2015年全球大学QS排名Architecture/Built Environment方向排名全球第12位。 颜色与照明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颜色与视觉、LED光谱、室内外光环境、自然采光与绿色建筑能耗等。 实验室现招收博士生、博士后及研究助理。
硕士/博士生:具有相关背景的本科或硕士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一般4年博士毕业;具有硕士学历的一般3年博士毕业)。提供每月奖学金15000港元,及在读阶段国际会议机会(入学英语要求:雅思总分6.5且写作6.0,或托福总分90且写作23)。博士后及研究助理:具有相关色度学、光度学、照明工程、建筑采光背景,可提供短期或长期职位。
参考文献:
CIE 13.3-1995 Method of Measuringand Specifying Colour Rendering Properties of Light Sources
W. Davis, Y. Ohno, Color QualityScale, Optical Engineering, 49(2), 2010
IES TM-30-15 IES Method for Evaluating Light Source ColorRendition
作者:魏敏晨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屋宇设备工程系助理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系 博士、硕士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学士
北美照明学会 IES 颜色质量工作组成员
北美照明学会 IES白度工作组成员
北美照明学会自然采光技术组成员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TC1-90, TC1-91, TC1-95, TC1-96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