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网-白塔寺
照明设计杂志 · 2016-06-28
ResoNet是由共鸣(Resonance)和网络(Network) 两个词汇合并而成,意译便成“共鸣网”,它是一个LED 作品。 作品运用Low-Fi技术将一个LED的网络与公众以及周边环境产生互动,将自然环境中截取的共鸣现象视觉化。
共鸣网灯光装置在白塔寺胡同日间的效果©艾登
共鸣网灯光装置在白塔寺胡同夜间的效果 ©林秀清
共鸣网”首次亮相是在2007年欧洲年度最大的户外艺术活动FRED 07,在英国美丽的坎布里亚郡举办。该作品是由英国艺术协会赞助委托,是专为该活动设计和制作的。装置中的张力网像一个蜘蛛网一样横跨于树干之间,通过分布在结构网节点上的360个震感器,去探测感应周边环境及人类每时每刻的动静。不管是指尖的触碰亦或是拂过的微微轻风,这些能量都能够通过Low-Fi技术,将共鸣的频率由布满在结构网上的LED灯光视觉化, 使观者沉浸于星光闪烁的光影瀑布中。随着振波的传递,LED灯光闪烁在织网上,好像一阵微波涟漪而过。当震荡能量逐渐被张力网所吸收,LED灯光也将随之锐减,最终回归平静。
为了保证胡同的行车便利,新版的“共鸣网”由地面上升至空中;结构网的形体不再依赖于基地的周边因素条件,而是像一个旋涡露珠坠状的吊灯一样由上下两个结构光环悬吊起来。考虑到悬空的安全性,“共鸣网”更是大幅度瘦身,下部喇叭状的开口直径仅有4m;上部光环与底部光环分别由24段和72段轻质3D打印中空管件拼接而成,内藏带状LED灯。光环管件由太尔时代赞助的UP BOX打印机打印,成品精度很高,同时打印的ABS树脂材料也很好地满足了作品质量轻、硬度强的要求。
共鸣网”项目是原创单位(Creative Prototyping Unit)多年持续的研究课题,设计团队希望继续探寻更大合作的可能性,根据场地需要、交互需求进行特殊订制,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光影互动的创意和美丽,在更多人的心中点亮“共鸣”的灯。
项目信息:
设计团队:原创单位(Creative Prototyping Unit)
设计师:马克•泰南, 陈海亮, 赵力群
项目团队:Matthew Smith、李祎璇、林秀清、戴舒尧
鸣谢:毕月、李心路、Nicola Saladino、苏夏、张雯、王妍、马涛、朱婧、张帆、余洋、娄佳丽、李一丹
赞助方: ·太尔时代三维打印 , 标赫Buro Happ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