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标准先行 ——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山举行
中照网
·
2016-06-11
2016年6月7日,由小榄镇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承办的“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产业发展论坛”在在中山小榄大信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标准先行”为主题,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照明企业等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智能照明产业的发展。
论坛现场
据悉,中山市半导体照明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集聚了庞大的产能。随着国内结构调整的展开,供给侧的改革,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下滑,中山的灯饰照明企业走出去的意愿逐渐增强。中山作为世界灯饰之都,有着完善的配套资源和宽松的营商环境,还有大大小小为世界知名的灯具企业和品牌代工的制造企业,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超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使得中山无愧于世界灯都的称号。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智能照明在整个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中山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成了一个新亮点。以此为契机,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加快国际标准普及和推广成了当务之急。
智能照明与一带一路
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致辞
论坛上,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就论坛主题“一带一路”、智能照明、行业标准等热门话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他认为,对于“一带一路”,作为企业或者相关机构在这方面需要做比较深入的研讨,因为“一带一路”,很多都是央企在做,作为照明产品只是做配套,是自己进入市场还是需要通过总包方进入?这是照明行业需要思考的。
近年来,智能照明在行业内也非常火热,类似LED的发展初期叫好不叫座,大家都在谈智能照明,行业内或者很多研究机构、很多专家都提出智能照明,实际上属于照明行业做了一个高大上的东西,但是市场不一定接受,因为照明开关是非常简单的过程,为什么要人为的复杂化,让消费者要开灯之前先找摇控器、找手机开灯,这样本身就把简单的动作复杂化了。
谈到企业联盟标准,他表示,国家原来的标准体系更多是以安全为标准,那些都是发改委制定的。同时,发改委最早也提出一个联盟标准,后来提出团体标准,就是未来任何机构、任何平台都有权去发布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大家在这个圈子里达到共识以后先进行试用或者拿它对产品的市场进行规范,这种团队标准本身的目的不涉及到安全,基本以性能为主。
澳门与一带一路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委员彭树成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委员彭树成分析了澳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性,他表示,“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就是沿着中国的六个省份:山东、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海南。如果看这个所谓的“一带一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应该有60个国家、44亿人口。澳门开始是一个中西文化窗口,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过去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一带一路”有什么特色?就是有一中心、一平台。什么是一中心呢?就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平台的话就是讲中国与其他国家经贸合作的服务平台。
LED产品有一半以上在广东,说到广东的LED产品有一半以上在中山小榄,所以小榄可以将LED产品经过广东到澳门,这样来自东盟十国,由近及远,然后一步一步来,再来到其他国家,再到非洲、欧洲,再经过南美洲巴西,这个比“一带一路”更广泛。如果真的可以按照这样的策略,中国的LED照明产品可以带领风骚,成为全球的产品。利用澳门一中心、一平台的话,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发光、发亮的舞台。
小榄与一带一路
小榄镇经信局副局长苏晓明致辞
小榄镇经信局副局长苏晓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创新基地正式落户小榄,是中山人的骄傲,更是小榄的骄傲,创新基地落户中山小榄,一方面说明小榄半导体产业照明的快速发展已经获得业界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这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鞭策。中国半导体照明创新基地这个金字招牌能否长久的发光发热,需要照明企业家是否脚踏实地的创新、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智能照明的普及和利用,贸易驱动型的增长模式成为半导体发展的新亮点,以此为契机,加快企业产品的调整,加快国家标准普及和推广成了当务之急希望中山半导体照明企业群体再接再励,共同将中国半导体照明创新基地打造得更有份量,让它成为中山小榄未来的名片,让小榄成为照明产业品牌的标杆。
创新基地与一带一路
中国节能协会公共照明应用效果节能评价体系工作组副组长郁纪文
中国节能协会公共照明应用效果节能评价体系工作组副组长郁纪文则介绍了中国半导体智能照明创新基地的未来规划,他表示, 首先要把基地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系统的智囊中枢系统,就是整个基地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会由中国照明学会以及小榄政府、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协会联盟共同去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这个系统去统筹整个基地的发展。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什么?一定是基地引领入驻基地的所有企业,包括未来提供基地空间的业主们,必须通过这个基地产生引领,引领是整个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那么怎么引领?中山的特点是有众多的LED企业,但是能够排在行业前列的非常少,如何去面对那么恶劣竞争的市场?那么这个基地将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综合平台,提供给中山的、广东的包括全国的半导体产业共同参与基地的发展。我们会面对市场分析,目前中国大的发展动向有两个,对外是“一带一路”,对内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个是中央政府为了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条腿。
同时,还要成立一个比较规范的、适合各国标准的平台,共同去面对“一带一路”的市场。目前中山的企业已经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并且已经有一个小小的平台,还有,智慧城市载体是无线城市,智慧城市最后是智慧照明,这个重任正好落在照明行业身上。
智能照明的前路与机会
复旦大学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刘木清演讲
复旦大学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刘木清分享了智能照明的前路与机会,他认为,LED是未来的希望,虽然当时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但是现在看起来LED基本成为主流。但是成为主流的过程中,产业会快速上升,会有企业倒闭,很多企业增加产值,但是利润没有上升,产品高度的雷同,这样企业肯定是压价竞争。LED前景是很好的,但是前景在哪里?出路在创新。
为什么说LED是创新产业,它区别与传统光源的是三个东西:小体积、窄光谱、独立控制、无限的灵活性,一定有很多应用领域,那么在每种应用中就会有有各种各样的可能,这样创新的机会就有了。还有一个是在很多种应用中有这么多解决方案,那就是有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案,所以LED非常适合创新。
看一下照明的发展趋势,整个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照明看得见就可以了,要求不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不仅仅希望看得见,还希望看的舒适、看的清楚,那么这个照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灯,还有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等等方面,当然照明的应用除了视觉看清楚,还有医学、农业等。智能照明方面,LED在时间、空间的灵活,根据环境或者是预先设置的要求,对LED进行控制。
他最后总结道:“照明是有机会的;第二照明应该注重创新,包括智能照明和照明的舒适性和照明的质量;另外一个是非视觉应用创新是照明的机会,包括农业与医疗。”
半导体照明的跨界与重构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主席、SEMI中国LED产业委员会主席唐国庆演讲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主席、SEMI中国LED产业委员会主席唐国庆作了《中国半导体照明的跨界与重构》,他认为,跨界就是不搭界的做搭界的就是跨界,未来的灯是一个智能灯,未来的照明是互联网照明。
他提出,跨界一是白炽灯把黑夜变成了光明,节能灯大幅度降低能耗,LED是绿色节能理想的光源,非灯就是LED照明把灯变为智能化平台,给世界带来色彩缤纷、从显示屏到景观照明,让夜晚更绚丽,给智慧城市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二是LED非LED,随着全光谱LED产品的开发,更多的应用不断涌现,而且更小、更高、更快;三是照明、非照明,那么智能照明、互联照明,照明最终的发展是互联照明、将在物联网、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上应用,新的东西就是一个蓝海市场。
重构则是制造和智造、出发与出口、格局与大局。携品牌、抓机遇、靠专利、固本体,这个很重要的,无论是制造也好、创造也好、智慧型的创造也好,在中国可以有话语权,出国了卖给谁,多少品牌可以在国际照明界有话语权,这个值得大家思考。
半导体照明产业新机遇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照亮"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工作小组副组长马爱玲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照亮"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工作小组副组长马爱玲就目前的形势是,分析了半导体照明产业新机遇,他表示,我国产业的增速从高速向中速的稳健增长,从粗放型扩张到结构调整的呈现,技术标准走出去是迫在眉睫的选择。产业要改变的,基本上谈到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出口结构和方式的变化,我们从应用端的产品,还是从解决方案、还是以工程为主的整套的推进,这个是关于结构的调整。第二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像中山小榄这样的产业,已经在集成一些产业标准,希望抱团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给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生产型的企业提供集成研发、共同发展的深化改革的步骤。
同时,还有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2015年呈现非常好的格局,整个创新应用做到全球领先。第一产值是稳定的,第二渗透率达到30%,节能达到千亿级的高度,细分市场已经领先。从整个发展的规划来说,到2025年总体目标是成为世界LED产品强国,也有几个指标是对应的导向,包括在光效上有所超越,第二部分是产值过万亿。第三对于市场渗透率的设定计划是达到70%以上,节能部分翻三倍的期望。
产业发展新挑战,从两个层面进行简单的解析,第一重塑核心价格体系,一是互联网工具,现在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共享的平台经济,互联网作为这样的工具我们如何应用在整个LED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上,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第二部分是工匠精神,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我们强调的是专注、强调的是细分市场,强调的是基于自己研发的优势和产线的优势,能够集中全力的把自己最强的部分发扬光大,所以工匠精神值得我们重视。第三部分是结构式创新。创造我们要创新,但是我们落脚点从最早的模仿到点面的简单创新,现在我们要进行结构化的创新,把一个企业无论从产品线还是从它的职能划分线上、研发端、生产端、市场营销端都要进行创新和重组,最终实现整个公司在各方面的提升。
标准与照明技术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赵跃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赵跃进解读了标准和照明技术的关系,他表示,标准必须是公认,就是大家都认同的一个规范性的文件,这就是标准的内涵。标准化是什么?就是制订和发布、实施、利用标准进行市场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的适用性。
标准是技术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标准;技术从白炽灯、卤钨灯、荧光灯到LED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个都有产品标准跟安全标准、检测标准和能效标准体现这些技术的具体指标。标准是这些技术的体现;标准是技术的坐标,每一个版本的标准代表了它的发展阶段,还有标准是技术的导向,在制订标准中,会有不同的技术出现,而且不同指标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也是在标准制订中需要讨论的。
企业参与标准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技术的主导发言权,就是参加了这个标准,你在制订技术决定权上就更有优势;第二是技术发展的引导权,如果我们这个技术要写在标准上,那么就可以用你的技术引导行业的发展;第三是技术决策把控权,因为很多政策是由标准作为依据的;第四是技术信息了解权,就是可以了解到各个企业的一些技术信息。第五是技术应用主动权。
智慧城市政策与模式
国信绿巨人(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
国信绿巨人(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在论坛上分享了国际信息中心智慧城市的政策与模式,她提出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从国家层面来说,从产业的发展来说,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定位是把原来的传统、以房地产项目带动六十个产业的发展转移为做智慧城市,带动所有行业的产业发展,这个概念在智慧城市里面有充分的体现。
如果做智慧城市的话,智慧手机是无线wifi的手段,智慧城市分成三个层面,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应用管理层面,一个是云计算层面。
智慧城市要做好,就要做到七个一:建立基础的网络,建立人物和场景、打造平安城市、改造一版安全便利美观的新型公共设施等。这些说起来好象离我们很远,但是在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无处不在,所以智慧城市是国家的定位,同时跟我们每个人也是息息相关的。
创新思维与新常态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徐国斌分享了如何创新思维来应对新常态的发展,他提出产、供、销有效剥离,专业化发展、资产化重为轻、更加专注、发挥极致。专注将成为未来企业的信念,企业家要静下心来,用心做好产品,才会有市场空间。边界开始不断的打破和重构,人才结构、业务结构都将重新打破,重构一定是方向,这个也是要思考的。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徐国斌
企业获取价值的主流方式从规模经济向区域经济发展,只有越垂直、越扎根一个地方才能有效的生存下去,这已经到一个资本时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优势的企业,未来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企业内部交易结构越来越可以评价每一位员工的产出,从而变革内部商业模式。互动、分享、重组、跨界、服务是成为未来的主流。
对于应对措施,就是几个方面,第一产业链布局,二是错位式发展,要跟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错位来做。未来的市场一定不是营业额,未来的市场一定是净利润率。三是企业平台化,这样人才才会涌现出来,给他们更多创新的机会。还有市场垂直化,精准营销、锁定区域;最后是服务的人性化。
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
广东快易达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许分享了如何利用跨境电商助力半导体照明企业抢占“一带一路”市场,他表示,未来时代,整个供应体系会走出去,如果还想靠传统的方式、还想靠这个分销方式花的成本会非常高,通过互联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面对很多互联网用户。目前广东灯的应用是非常高的,广东出口的份额占的比例也非常高,如果要做出口的话,一定要关注国外市场的数据,通过数据可以清楚每一种产品在每一个国家的销量,那是最新、最快、最强的,所以对市场的分析一定要做的清楚。
广东快易达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许
那么做跨界电商还有什么东西要注意呢?首先要懂得包装,在国际物流上以体积为准,灯具作为大体积的产品没有优势。还有作为一个国家的平台,不能随便写文字放上去的,写的文字关系到可以在什么地方推广,包括整个产品的标识、LOGO都是很关键,都会影响产品销量。
文丨中照网 责编丨谢建群
树立中国照明行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