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Display
LED新型显示产业智库
关注公众号
祝融奖 | 广州站大咖观点回顾,后附完整获奖名单
照明周刊 · 2016-06-11
5月3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照明周刊、青藤网承办、乐的美光电协办的2016第八届“祝融奖”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广州赛区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圆满落幕。 当天, 欧普·与大师有约、 昭信· 设计论道、 朗士之夜· 颁奖典礼等环节精彩呈现, 广州地区200多位建筑、室内、照明设计领域的设计师欢聚一堂,共谱“光影”新篇章,共同见证第八届“祝融奖”赛事在羊城的盛大举行。
祝融奖 | 广州站大咖观点回顾,后附完整获奖名单
在“昭信·设计论道”环节,多位嘉宾 分别就“跨界设计”、“设计合作”、“设计市场”、“智能控制”等话题展开分享,
讨论嘉宾:
广州元色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合伙人李胜辉
广州市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招志雄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总部设计总监郭晓华
广州道胜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永明
玖石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迪强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商用事业部应用设计总监王浴东
广东昭信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商用照明事业部总经理叶常春
佛山市朗士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天
深圳市乐的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晓夏
祝融奖 | 广州站大咖观点回顾,后附完整获奖名单
原创设计保护 靠信任说话
席间分别就“跨界设计”、“设计合作”、“设计市场”、“智能控制”等话题展开分享,当中叶长春表示设计师是一个赋予创意的群体,作为厂家愿意听到设计师们分享更多原创的作品,互相学习 。
王浴东则表示实际上对设计师原创作品的保护机制都是比较全面的,不只是用合约说话、厂家与设计师互相之间的沟通达成的信任,是可以更好地帮助保障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应该获得的利益。
在谈到“甲方改方案的头疼事“, 招志雄则认为很多时候设计师跟业主会共同寻找一个好的结果,甚至很多时候有不少的好点子都是甲方业主提出来的,这是比较好的事情。在当中王昊也表示改方案并不痛苦,痛苦的是不尊重。设计师是一个服务于别人的行业.做设计同样没有捷径,只有一步步推敲,向前推进,才能有更好的作品呈现。
祝融奖 | 广州站大咖观点回顾,后附完整获奖名单
造价常常是会影响设计效果,钱不够怎么办?招志雄表示很多时候项目由于造价控制,不允许用到比较前端的、优秀的产品,那只能选择一种择中的产品。这对设计效果的影响还是有的。王昊则表示当中是有点矛盾的,如果说在与业主前期沟通的时候,业主可以提出一块钱或者十块钱的要求,一块钱有一块钱的设计做法,它不能与十块钱对比,都有各自的价值。首先你得接受我的设计。如果前期告诉你一个目标,你就得朝着这个目标实现。
针对施工方野蛮施工的问题上,王昊表示自己确实遇到很多这种情况,因为灯光设计在施工和设计的先后问题。野蛮施工会因为外因而导致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引起签字人的足够重视,共同监督,一发现问题要必须要不断地告诉业主,共同寻求最优的解决方式。
叶常春在席间也表示很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暴力施工的问题,作为灯具制造商来对自身的产品是有信心的,暴力施工同样会整个项目在许多细节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上大家绝对是要加强监督要控制好的。、
招志雄表示在面对暴力施工的问题可以利用项目管理框架的方式来把控。事先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提早提出来,提前准备解决方案实现几大方互相之间的到点服务,在问题出现前扼杀会发生的可能性。
李晓夏认为市场容量是不饱和的。很多项目都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许多项目中,比如一个酒店,他是层出不穷的,替换性很强的,就算我们LED寿命再强,再优越。人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一个市场的需求性还是很大。
夏天在当中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助推帮助下,带给每个地方的市场都有很大的变化,像我们作为灯具的生产商,也在紧跟发展潮流,市场的潜力是比较大的。我们会以时俱进继续秉持企业理念,寻求更大的合作和发展。
郭晓华亦表示自己所在业务家居占了60%,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性质,更加有别的更大需求存在着,市场要靠挖掘,同样像挖掘人才那样。社会的需求根本停不下来!同样对社会的认知度与市场的认识尤为重要,在中国做设计要传承,注重地域性民族性特点,便可以将市场放大化。
何永明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市场是不饱和的,我们中国的市场都是残缺的,要么质量是很糟糕或者设计不好,制造跟创造很重要,中国这么多设计师,包括灯具、机器方面的几千万,可是好的东西还是非常缺乏,我们需要根据当下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去创新!
李胜辉则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意是最重要的。国外的产品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我们的东西就不够好。广州也属于一线城市,不一定会比国外的差很多,很多中国文化很有值得传承的地方,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没有把我们的文化给体现出来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何永明表示所有的创新都应该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创新,这都是我们中国很重要文化的习俗,所谓的文化,更加要根据当下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去创新。
郭晓华从室内设计师的角度为出发点认为现今在新科技面前,客户群体主体只是80、90后,对于老人和小孩而言对此是陌生的,所以说智能照明未必很多人可认可。应针对不同的群体量身定做方案。
刘迪强表示智能控制应该具有实战性的,客户群体的年龄问题上也是很关键的。我们所有的推进物都是跟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化的定义是让你的行为变少。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是智慧化,就是会根据日常的事迹,行为情绪自动选择要完成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智能化的市场有点参差不齐,造成人们对智能化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距。
智能照明既然已经来了,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更好地将它接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李胜辉说的那样,“它来了,让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灵气,也让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祝融奖 | 广州站大咖观点回顾,后附完整获奖名单
最新活动
往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