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光谱分布差异对回复反射器光度色度的影响

中国照明学会《照明工程学报》 · 2016-06-11

徐何辰[1],饶丰[2],李加[1],王伟华[1],邵立君[1]

1.镇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对汽车照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新型发光材料的探索、光学设计水平的提高,HID、LED等新型光源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照明。由于HID、LED与卤素灯相比,其发光机理的不同导致光谱差异较大,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回复反射器的光度和色度。而现行的回复反射器检测标准GB11564—2008或ECER3中的标准光源A已不能全面、准确的代表汽车前照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研究者目光主要集中在LED前照灯配光、驱动电路、散热性等自身特性方面,对于更换新型光源所带来的被动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实验以传统卤素灯H1、H7,D2S和LED汽车前照灯为研究对象,测量回复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和汽车前照灯光谱功率分布,计算不同汽车前照灯照射下,回复反射器的发光强度系数和色坐标并进行比较。

根据GB11564—200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发光强度系数(CIL(Coefficient of Luminous Intensity)值)和色度是回复反射器最主要的检测参数。具体的检测方法为:在暗室内,用色温为2856K的标准光源A照射到回复反射器上,配合配光转台,在观察角α=20′和1°30′时不同照射角下测量反射光,反射光强度与回复反射器照度的比值称为发光强度系数或简称为CIL值,单位为mcd/lx,反射光的颜色即为回复反射器的色度,反射器光度测试如图1所示。

图1反射器的光度测试

实验选择4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前照灯光源:H1、H7、D2S和LED。每种光源都采用点亮1小时,熄灭1小时的循环方式老练168小时。老练后,分别在积分球内测量光源光谱,其归一化光谱功率分布如图2所示,主要参数见表1所示。

结合图2和表1可知:H1、H7和标准光源A的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为连续谱,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它们的各项参数以及光谱功率分布差异都很小。D2S具有多个发射峰,与标准光源A相比色温较高,显色指数为73。LED白光由蓝光和蓝光激发的黄光叠加而成,由于含有较多的蓝光成分和较少的红光成分,其色温达到了6540K,色坐标偏向蓝色区域,显色指数只有70。

图2 汽车前照灯光源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回复反射器一共有三种颜色,分别为白色、琥珀色和红色。本实验每种颜色选用一块作为试样进行研究分析。在暗室中,根据GB11564-2008的要求安装并调整回复反射器,打开照射光源,待光源稳定后用光谱仪测量照射光的光谱,在观察角α为20′,照射角β为V=H=0°(白色反射器β为V=±5°,H=0°)时测量反射光的光谱。将反射光光谱除以照射光光谱后归一化可得到三种颜色回复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知,白色反射器除380nm~420nm的部分蓝光外,对所有光的反射率都很高,反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650nm处达到峰值,各波段反射率差异较小。琥珀色和红色反射器完全吸收短波长部分光谱,琥珀色反射器在520nm,红色反射器在580nm处反射率曲线快速上升至90%后平稳增大至100%。

图3 三种颜色回复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

根据GB 11564—2008《机动车回复反射器》的定义,发光强度系数(CIL值)可用式(1)表示:

由公式(3)可知,反射器CIL值受照射光源光谱和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叠加的影响。由于白色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比较均匀,CIL值受照射光源光谱影响较小,与标准光源A相比,在四种汽车前照灯光源照射下,CIL值偏差小于1.5%。H1、H7和标准光源A之间的光谱差异很小,对三种颜色反射器CIL值的影响均小于3%。D2S和LED对红色反射器CIL值影响较大,相比于标准光源A分别只有68.22%和54.61%,这主要是因为D2S和LED中含有的红光部分较少。

反射器反射光的颜色称为反射器的色度。表3给出了不同光源照射下,三种颜色反射器反射光的色坐标。图4给出了标准光源A、D2S和LED照射下琥珀色和红色反射器反射光的相对光谱。

由图4可以看出照射光源光谱差异对琥珀色和红色反射器影响较大,相比于标准光源A,在D2S和LED照射下,琥珀色反射器的反射光含有较多的绿光成分而红光成分较少,红色反射器的反射光含有较多的黄光和较少的红光。结合GB4785—2007中对颜色的要求分析发现:在D2S和LED照射下,琥珀色和红色反射器的色坐标均不满足国标要求而在标准光源A、H1或H7照射下,其色坐标却均符合国标要求。

这就表明光源光谱严重影响反射器的色度,在D2S或LED汽车前照灯照射下,原来的琥珀色反射器会偏绿而原来的红色反射器会偏黄,这势必影响驾驶员的实际判断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比较汽车前照灯光谱分布差异对回复反射器光度色度的影响,本实验测量了四种汽车前照灯光谱分布和三种颜色回复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光源照射下回复反射器的CIL值和色坐标。

研究表明:白色反射器光谱反射率曲线较均匀,光源光谱差异对回复反射器的影响很小;传统卤素灯H1、H7和标准光源A由于发光机理相同,光谱功率分布差异很小,对回复反射器的影响也很小,采用标准光源A能够较好的反映汽车卤素前照灯的光谱特性;D2S或LED与标准光源A相比,其发光机理的不同导致光谱差异很大,对琥珀色和红色反射器的光度和色度影响较大,若仍以标准光源A来代表新型汽车前照灯光源将存在一定的偏差。该研究对LED汽车前照灯、回复反射器的设计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格式:徐何辰,饶丰,李加,等 汽车前照灯光谱分布差异对回复反射器光度色度的影响[J]. 照明工程学报,2016,27(2):21-24.

【版权声明】

《照明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ZMGCXB所刊载内容版权归《照明工程学报》所有,未经本刊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若需转载,请注明该内容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

【征文通知1】

论坛名称: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照明学会

征文内容:半导体照明产业分析;照明控制技术与应用,智能照明产品开发与应用,智慧照明系统解决方案,智慧照明应用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智慧照明标准探讨;半导体照明新技术、新产品;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与创新;半导体照明标准,认证技术,检测新技术、新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照明工程设计案例分析,项目施工与验收,管理经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照明工程设计,智慧照明项目实施的商务模式探讨;其他主题相关论文。

截稿时间:2016年7月31日

投稿邮箱:zmgcqk@163.com

联系电话:010-65830997

【征文通知2】

论坛名称:第9届中日韩照明大会

主办单位:中国照明学会、日本照明学会、韩国照明电气设备学会

征文内容:照明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照明环境设计。

截稿时间:2016年5月1日(摘要)、6月25日(全文)

投稿邮箱:cies_cjk2016@163.com

联系电话:010-65812194

【书刊订阅】

1.《中国照明工程年鉴(2015)》:内容由综述篇,政策、法规篇,照明工程篇,地区照明建设发展篇,照明工程企事业篇,国际资料篇,附录等七篇组成。全书汇集了2014—2015年获得中国照明学会“中照照明奖”的精品照明工程设计案例,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的进展,照明产业的最新标准与法规等。本书采用全彩印刷,单本定价228.00元。订阅电话:010-65830997

2.《绿色照明200问》(第2版):全书包括基础篇、光源篇、灯具篇、节能篇、环保篇、健康篇和应用篇,涵盖了228个问题,围绕“绿色照明”主题,以宣传、普及绿色照明理念为切入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单本定价48.00元。订阅电话:010-65830997

3.《 中国照明工程规划与设计案例精选2014》:本书以照明工程案例方式系统介绍了第一届至第十届“中照照明奖”获得一、二等奖的经典实际案例,目的是通过经典案例介绍,吸取经典案例的精华,为今后照明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借鉴,以便设计、施工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照明设计理念及标准规范,优化设计方案,提升设计理论,提高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水平。本书全彩印刷,单本定价150.00元。订阅电话:010-65830997

《照明工程学报》投稿方式

一、邮件投稿

请将论文稿件(WORD电子版)以附件形式,EMAIL发送至《照明工程学报》投稿邮箱:zmgcqk@163.com。

二、在线投稿

请登录《照明工程学报》网络采编平台http://zmgx.cbpt.cnki.net/,登录作者投稿系统,免费注册后,按照本刊投稿要求,在线投稿。

投稿过程中,若有问题,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5830997

在线QQ:1900562230

微信公众号:ZMGCXB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zmgcqk/

照明学术交流QQ群:205906589

《照明工程学报》(CN 11-3029/TM,ISSN 1004-440X)于1992年创刊,是由中国照明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 VINITI)、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Index of Copernicus),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邮政中邮阅读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多家机构收录,2009年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2014、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照明领域权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