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Display
LED新型显示产业智库
关注公众号
中美LED价格之争,未来走向如何?
中国之光网 · 2016-06-11
中美LED价格之争,未来走向如何?
在美国十分活跃的行业评论家,Independence LED照明公司的CEO Charlie Szoradi日前在博客上撰文指出,未来美国制造商本土生产的LED灯具成本将会低于从中国进口,他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如今,美国的一些LED制造商已经破解了“从价格上击败中国,同时保持高品质”的LED制造密码。这可能会让很多企业老板、能源顾问和照明专家感到意外。也会让很多中国LED制造商感到危机。
Charlie Szoradi进一步说道,今年是美国总统选举(2016)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都提到要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利益,并尽量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如果不生产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力,这一目标将无法实现。而对于美国LED制造业的价格竞争力公式来说,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Charlie Szoradi表示,美国制造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能够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大量减少人力成本。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美国,但是通过自动化技术“劳动”和人力劳动结合美国制造商可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块化方式设计LED灯具,更经济有效地和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融合,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进口商品通过海关进入美国市场的“落地成本”出乎意料之外的高。进口商品要运输到美国的人口密集中心,如美国东北走廊、芝加哥、洛杉矶等地,那么国内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可以抵消进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对于大尺寸的灯具,如高杆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途运输成本往往占据了灯具价格的较大比例,这比LED球泡灯和紧凑型荧光灯(CFL)的运输成本还要高。因此中国LED灯具加上运输费用后和美国本土灯具相比在价格上基本不占优势。
Charlie Szoradi指出,中国LED厂商通常更关注大众市场成交量,而对利润较高的定制化灯具市场并没有那么在行。所以,美国制造商的更多利润集中在定制化灯具上。举个栗子,美国一所学校的体育馆可供学生进行曲棍球练习,但是高速旋转的曲棍球经常破坏灯具。因此他们需要具有特别防护的体育馆灯具设计。这种耐冲击LED灯具需求比基础型灯具的市场需求要少得多。中国的灯具出口商十分重视出货量,因此不可能为此专门进行定制设计和产品线开发。美国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制造商愿意专注在细分领域市场,钻研个性化的设计和差异化市场。下图的耐冲击LED工矿灯就是美国本土制造商专门为特殊防护制造的带网格定制灯具,成本上并不会比中国进口灯具贵。
相对光的输出,发光效率也是用于比较产品的默认度量。如果一个美国制造灯具光效比进口灯具更高,它可能采用了更先进的热管理或更高级和昂贵的LED,因而每个月的固定花费将会变得更少。它可能先期成本更高一点点,但总体成本将会更加节省。正如光效是衡量总体成本的关键因素,所以每流明的花费也是值得整体考虑的。而不仅仅是价格。
灯具的保修期也是考量灯具成本的必要因素之一。保修的时长是关键。一般中国LED灯具具有5年质保,但是美国LED灯具普遍拥有更长的质保期限。这意味着灯具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更好的元器件,更好的散热管理,以及更高的总体质量控制,那么流明的总产出将远远超过进口灯具的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如果你不想花时间五年之后重新购买或者安装新灯具,那么美国制造的灯具从成本上来讲就显得更便宜。
这厢美国LED制造商正在为破解中国LED厂商的价格密码而各抒己见,另外一边,国内LED芯片制造商晶元光电在大陆的唯一官方销售商晶元宝晨光电发布调价联络函的消息也在朋友圈传得沸沸扬扬,再次引发了关于价格的讨论,触动了业者的神经。
中美LED价格之争,未来走向如何?
函件内容显示,因近期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已超过公司目前成本核算价,因此计划逐步上调目前在售部分系列晶片价格。
消息一出,朋友圈惊叹,产业红海一片还能涨价?不过转而联系到晶电此前的宣布减产,今年3月份市场价格弹升,调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晶电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减产25%,以稳住LED芯片价格。
此外,三星电子、CREE等国际企业也均做出了选择性减产的决定,Cree更是大幅度减产,高功率芯片上同步减产25%,以缓解LED产业供需失调的现状和价格下跌的压力。
来到今年3月份,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LED芯片首次出现调涨约10%的意外情况,这在自去年开始价格持续下跌的LED芯片业,实属罕见。
“去年LED照明芯片价格跌幅较大,此次价格上涨并非结构性因素,判断是由于库存太低激励回补库存的买盘,导致价格上涨。”晶元光电董事长李秉杰表示。
“去年一、二季度产能供过于求,市场在三、四季度无法消化,因此芯片价格存有下跌迹象,而目前回归事实上是趋于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木林森执行总经理林纪良表示。
林纪良也提到,随着今年国内LED市场的回暖,特别是小间距、显示屏本身带动行业需求,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芯片回归理性大家能够接受,而这也利于产业的下一步发展。
笔者也从相关渠道得知,此次晶电涨价主要是针对中小功率类别,大功率方面则没有调价通知。
“相较中小功率而言,大功率市场需求量没有那么大,晶电选择市占率较高的中小功率调价也是可以理解,但这或许将促使中小功率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鸿利光电(300219)副总经理王高阳指出。
由于减产调价,是否流失市占率?李秉杰认为,晶电因持续减产,但因产品组合调整,营收市占率将持平。
事实上,从晶电3月起订单回温,3月营收为22.3亿元(新台币),较之2月大增35.8%,为去年5月以来高点,累计第一季营收60.6亿元,年减仅8.9%。
而晶电目前也正在积极冲刺四元车用产品,主要在四元LED应用端包含车用、安控、室内外看板等应用端需求佳,预计今年车用占四元营收将从去年9-10%提升至13-15%。
此外,李秉杰也表示,日前公司对光鋐提起诉讼,主要是看到红外线LED在高功率产品的应用,下一步工业领域会大量应用高功率产品,公司看到市场前景,希望筑起专利屏障,而这或也将成为晶电未来增长点。
但是,据笔者从多方渠道探知,面对多家LED芯片厂商的持续减产,例如晶电、CREE在扩产上的踩刹车,国内以三安、华灿等为代表的芯片企业并没有跟进打算,以抑制产能持续过剩。
据传三安光电2015年100台MOCVD产能虽然延迟开动,但是为了拿到政府补助款,最后50台将力拼明年底之前,若产能全数释出,将约当晶电总产能的30%。
此外,华灿光电张家港厂区也将冲刺15台MOCVD开动,芯片产能过剩情况暂时难以缓解。
“十三五计划已经将高科技补助的项目转往半导体产业,LED产业的补助看似暂歇,但各地方政府仍倾向把先前承诺的补助走完,虽然补助转向,短时间还是不会影响国内芯片企业的产能释放,他们应该会继续冲刺产能,以维持扩产步伐。”据知情人士分析指出。
而设备商也坦言,LED芯片价格不佳,除了三安、华灿为了争取补助款以外,扩产的业者并不多,因此MOCVD设备厂也多半锁定这两家,华灿光电位于张家港的厂区也可望开动15台MOCVD,也成为另一股新产能的来源。
“去年行业整体行情不佳,今年在通过持续调整后,市场也迎来需求的增加,下一步,我们也将通过积极的方式,例如增加海外市场的投入(方式之一),来促使整个芯片业回归到更为理性的状态。”华灿光电营销总监施松刚表示。
那么,晶元光电部分LED芯片涨价,对中游LED封装企业影响几何?鸿利光电市场总监王高阳表示,鸿利光电大部分采用三安光电的芯片,目前还没有收到芯片调价的通知,鸿利光电自家封装产品也并未涨价。
同一份市场总监刘霖表示,晶元涨价的只是贴片,对同一方影响不大,而且目前晶元芯片的涨幅不大,折算到整个灯珠的成本来看,公司封装产品是不会涨价的。
不过上游LED芯片价格的调整对中游LED封装乃至下游的影响如何,仍有待观察。
本文参考来源:每日LED、百度新闻,由中国之光网综合整理。
中美LED价格之争,未来走向如何?
关注我,照明资讯每日随行!分享优质权威照明资讯,在照明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携手前行。
中国之光网旗下专业在线照明培训云平台正式推出,全新教育服务模式邀您体验。
最新活动
往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