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计划为企业减负4000亿 LED企业准备接“红包”啦!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
2016-06-11
近日,为了给企业减压,刺激实体经济发展,不少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发声“降成本”。从已测算出减负额度的10省目标值来看,今年至少计划为企业减负超8000亿。其中,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性方案(2016-2018年)及五个行动计划》给出的减负额度目标,广东减负额度最大,预计到今年年底为企业减轻4000亿成本。
面对如此巨大的减负额度,前广东政协特聘委员、东莞台商叶春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企业的福音。经济上行时期,企业赚钱相对容易,对这些税费也抱怨不大,但现在经济不景气,企业生存都很困难,因此大力度减税降负,让企业轻装上阵很有必要。”
的确,诚如叶春荣所说,这是企业的福音,但更是LED企业的福音。
众所周知,广东是中国LED产业的代名词,正所谓“全球LED产业发展看中国,中国LED产业发展看广东”,深圳更是广东LED产业群中一大支柱点。但近年来,不少企业却纷纷搬离深圳。
据资料显示,2011年7月,洲明科技在惠州大亚湾投资建设LED项目,近期又在加紧开建11万平米的LED应用基地;2011年10月,联建也在惠州的科技园开始投产;同年,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的工业园开业。
2013年,润科技也顺利“逃离”深圳,至今,已顺利完成主业LED封装生产线由深圳光明厂区向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搬迁;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思科瑞在东莞新建厂房,预计年后投产。
为什么有那么多工厂逃离深圳呢?究其原因,除了因企业过多涌入和盲目扩产而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外流之外,人工、房租、水费、税费等上涨,都是牢牢压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尖刀,特别是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在经过去年的“一路狂奔”之后,部分企业已经感受到租金费用导致的压力了,因此,LED企业将工厂搬回了内地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城市,只将研发和销售部门留在了深圳的现象不足为奇。
而且,深圳的物价突飞猛进,高昂的消费物价使少外来人员吃不起、住不起、更买不起,选择回家发展或创业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但却对深圳的LED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LED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时,LED企业的各种大成本支出使薪金一成不变,难留住人,这也就促成了LED企业搬离深圳或者外设工厂。
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企业正经历着“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时,税收是LED企业一项巨大的成本支出,因此,在广东今年开出的6项4000亿减负清单中,单税负成本一项的降低额度就高达2150亿,超过了50%的比重。而这,恰也是多数企业最期待的降费领域。
综上所述,成本倒逼企业逃离,绝非危言耸听,降成本势在必行,广东省出台的降税减负,是企业的福音和机遇。“但除了中央、地方给予的减税降负措施外,企业自身更需练好内功,要通过提高管理、控制成本,自身消化部分成本,这才是基本之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说。
小编赞同陈耀所说,如果企业不主动修炼内功,提高管理成本、控制成本的意识,只一味靠政府补助来降低成本,必将缘木求鱼,欲得而不能也!所以,小编希望,LED企业要充分利用减负政策,也要自励。【来源:搜搜LED 】
相关阅读
日前,据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经济科技局介绍,该局正按照市经信局、市财政局有关文件开展申报2016年度江门市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化项目工作,即日(5月19日)起至6月15日,高新区(江海区)符合条件的企业请将项目申报材料报至该局工业发展科。重大项目补贴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
根据《2016年度江门市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化项目指南》,申报的项目根据其投资额度、科技含量、产出等指标分为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由行业专家通过资料审核和现场考核进行评定,其中一般项目补贴额度为10—20万元,重大项目补贴额度为20—50万元。
哪些项目可以申报呢?一是行业服务平台项目,包括LED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LED领域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LED企业竞争力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LED封装应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包括固晶机、焊线机、点胶机等关键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和其它LED封装应用相关设备研发与产业化。三是LED芯片、封装及应用(照明)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LED标准光组件、LED室内照明标杆体系产品、LED照明产品绿色制造等产业化项目。四是LED封装应用配套材料产业化项目。【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