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第三代半
SiC/GaN产业智库
关注公众号
SiC光波导成本降至425元?3家企业最新披露
行家说三代半 | 2025-09-19
行家说

9月10日-1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超3800家优质光电企业齐聚现场。

本届展会中,碳化硅光波导成为AR眼镜的创新技术的一大亮点,鲲游光电、歌尔光学、广纳四维等企业均展示了碳化硅光波导前沿技术,并披露了相关进展,备受行业关注。

围绕碳化硅光波导

鲲游光电、歌尔、广纳四维积极布局

鲲游光电:

鲲游光电正积极布局碳化硅光波导技术,以应对用户对光学波导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该公司通过持续扩展材料体系,覆盖光波导产品的多个关键维度,其中碳化硅作为重点开发的光波导镜片材料,具备明显的性能优势。

行家说

在光博会现场的论坛上,鲲游光电高级研发总监楼歆晔明确表示,在推进碳化硅光波导方面,鲲游光电正在持续推进碳化硅高端刻蚀工艺PDK,力争在短期内实现50°以上大视场角,并具备高清、高亮、色彩均匀、无彩虹纹和低漏光等特性的全彩沉浸式波导。她还指出,碳化硅因其高折射率特性,可基本消除衍射波导中常见的彩虹纹问题。

除技术进展外,鲲游光电也不断增加产业协同,以及产能扩大:

产业合作方面,今年2月,鲲游光电与晶盛机电、龙旗科技、XREAL正式签署《AI/AR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技术标准+产业闭环+国家品牌”的三重战略,打造AI/AR产业链深度协同,并将以2027年L4级智能眼镜技术突破为锚点,向全球产业伙伴发出协同创新倡议。其中,晶盛机电子公司SuperSiC浙江晶瑞将为合作方提供碳化硅衬底的产能、品质和成本的保障,光学级碳化硅晶片为AR眼镜的普及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产能方面,鲲游已具备完整的生产制造资质,联合上海临港研发制造基地、苏州子公司、香港子公司与欧洲材料研发中心,全面支撑晶圆级光学产品的大规模量产。目前,鲲游压印与刻蚀波导的产能分别达到2kk pcs/年和300k pcs/年,到明年年底刻蚀的产能将提升至800k pcs/年。截至今年9月初,鲲游已成功发货40多万片衍射光波导。此外,鲲游光电的AR光波导序列已成功导入多家中国一线终端、国际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以及AR领域整机独角兽等知名客户。

可见,作为一家专注于晶圆级光学与光集成的高科技企业,鲲游光电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产品体系,其“秋水”“逍遥”“梦蝶”等多个波导系列产品也同步在本届光博会公开展示。

歌尔光学:

此次展会,围绕AR领域,歌尔光学聚焦“类眼镜形态”与高显示性能,推出多款光波导方案,其中首次发布的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尤其引人注目。

行家说

作为高性能光学材料,碳化硅可减少光波导色光差异且更轻薄。该新品采用全贴合技术消除镜片间空气层,仅有0.65mm厚、3.5g重,在30°FOV可视范围内画面颜色均匀且无彩虹纹,大幅提升佩戴舒适度与视觉体验。

如下图所示,从实际显示效果来看,相较于玻璃光波导,歌尔的碳化硅刻蚀全彩衍射光波导就实现了极高的对比度与色彩均匀度。

行家说

歌尔光学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XR领域的先行者和龙头企业,专注于VR/AR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XR光学镜片、光学成像模组等。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研发实力,歌尔光学所打造的光学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海内外多家主流XR设备厂商,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与体验升级。

广纳四维:

在本次展会上,广纳四维集中展示了其在碳化硅光波导和AR眼镜领域的最新布局与成果,特别是此次展出的多款碳化硅波导产品,全面体现了广纳四维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量产进展:

如C45C碳化硅全彩刻蚀波导,能实现高色彩还原度与高光效,视场角30°,亮度800nits/lm,厚度仅0.7mm,重量3.7g,满足消费级AR眼镜对轻量化与清晰度的双重需求;

如Coray Air2,作为广纳四维碳化硅波导技术的代表性应用成果在现场首次亮相,该产品不仅具备消费级轻量化和高清高透的视觉显示效果,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落地;

如L30CE碳化硅刻蚀的全贴合光波导,将厚度进一步降低至0.6mm,重量仅3.5g,不仅实现了“更轻薄、更可靠”的技术突破,更成为全彩AR显示正式迈入量产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行家说

在交付/合作方面,广纳四维披露,他们已实现多款碳化硅全彩波导的批量交付,并在国内外多家头部AR厂商项目中实现应用落地;同时,他们与众多碳化硅晶圆企业的合作,正推动着碳化硅刻蚀衍射光波导产品的研发与量产,进一步增强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能力。

另据悉,为进一步聚焦碳化硅光波导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广纳四维还将于10月15日出席位于深圳的“化合物半导体(SiC/Micro LED)赋能AR眼镜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其产品市场总监杨智杰将带来《行射光波导新工艺&新材料助力AI+AR发展》,从创新工艺与材料的角度解析智能眼镜AI+AR发展趋势。

从650元到425元

碳化硅光波导成本迅速变化

随着AR眼镜技术的持续迭代,碳化硅光波导在显示效果和轻量化方面的优势正推动其应用不断深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碳化硅光波导的成本问题仍然是制约AR眼镜大规模商业化普及的关键瓶颈。

前段时间,慕德维纳在光学期刊《eLight》上发布了第二代碳化硅光波导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预测其未来成本可降至650元左右。而在本次光博会上,广纳四维CTO史瑞则基于规模化量产背景提出了新的判断:“每年如果要产100万副眼镜的话,SiC刻蚀光波导的成本大概为425.5元左右。”当然,它依旧比其他光波导技术更贵一些。

本质上,从650元到425元,这一变化反映出行业对碳化硅光波导成本结构的进一步认知,以及在工艺优化与规模效应下的降本空间。尽管相较替代方案其成本仍很高,但在高端AR设备领域,碳化硅所提供的高光学性能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优势路径。

碳化硅光学应用场景更新:

非球面镜、轻质反光镜

从此次光博会现场来看,碳化硅还新增了两个光学场景的产品,分别是碳化硅非球面镜、碳化硅轻质反光镜。

碳化硅非球面镜:

展会现场,巨程智造以碳化硅非球面镜惊艳亮相。据介绍,巨程智造成功研发碳化硅非球面镜,新品已完成超精密加工,凭借优异的RMS面型精度,能充分满足航空航天、天文观测等高端领域对光学元件的严苛需求。

碳化硅非球面镜所聚焦的是硬脆材料非球面加工领域,关键指标有:加工直径为φ50mm-φ500mm,RMS为λ/60,表面光洁度优于40/20,中心厚误差±0.02mm,可为客户提供“精度更高、性能更优、定制性更强”的光学解决方案。

行家说

碳化硅轻质反光镜:

光电股份携多模态人形机器人头部感知模组、全波段精密光学元件等系列产品亮相光博会,其中,碳化硅轻质反光镜就作为全波段精密光学元件之一重点展出。

据了解,碳化硅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轻量化特性,成为构建高性能空间反射镜的理想选择,同时成为现代光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可有效推动航空航天和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行家说

从另一角度而言,碳化硅在非球面镜与轻质反光镜领域的应用落地,进一步丰富了碳化硅的光学应用生态,也为其未来在更多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聚焦碳化硅光波导AR眼镜

产业链众多企业齐聚

综合来看,随着碳化硅光波导在AR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其高折射率、抗彩虹纹和轻薄化特性正推动消费级AR眼镜向更优视觉体验和更小形态演进。然而,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成本、良率和产业链协同等多重挑战。

基于此,10月15日,行家说将在深圳举办“化合物半导体(SiC/Micro LED)赋能AR眼镜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本次大会旨在汇聚行业专家和厂商代表,共同探讨SiC光波导及Micro LED微显示器的技术瓶颈与市场前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目前,广纳四维、天科合达、海目芯微、鸿石智能、晶湛半导体、拓谱光技等企业已确认出席。

行家说

其中,除广纳四维的产品市场总监杨智杰将带来《行射光波导新工艺&新材料助力AI+AR发展》外,天科合达将带来《大尺寸SiC发展趋势及在AR眼镜光学领域应用进展》的主题报告,分析大尺寸SiC衬底的技术突破方向与量产落地节奏;海目芯微则带来《以SiC与MicroLED赋能AR眼镜创新:从晶体生长到巨量转移的卓越表现》,分享其在SiC材料生长等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

此外,行家说Research将于现场重磅发布《2025 AI+AR眼镜光学显示调研白皮书》,该白皮书就涵括了光波导与SiC 技术及应用进展、光机与Micro LED 技术及应用进展、AI+AR眼镜市场规模及前景分析等内容。

目前,价值99元的早鸟票已正式开放!席位有限,先到先得!欢迎各位行家扫码报名参会,期待与你在深圳相会!

行家说

插播: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半导体、烁科晶体、泰坦未来、浙江晶瑞、芯聚能、三安半导体、安海半导体、华卓精科、快克芯装备、合盛新材料、京航特碳、恒普技术、奥亿达新材料、创锐光谱、西湖仪器、北方华创、科友半导体、九域半导体、国扬电子、瞻芯电子、凌锐半导体、中电化合物、昕感科技、羿变电气、东尼电子、西格玛、铭扬半导体、瑞霏光电、力冠微、格力电子、芯研科等已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参编咨询请联系许若冰(hangjiashuo999)。

行家说

行家说

本文发自【行家说三代半】,专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观察。

其他人都在看:

又有3家企业实现12吋SiC突破

头部微逆企业采用双向GaN,预计年底发货

三安携手赛晶,构筑SiC&GaN产业新高地

行家说三代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三代半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最新产业活动
往期产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