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说储能
让产业信息创造价值
关注公众号
最难的一年?工商业储能下半场的反转逻辑
行家说储能 | 2025-06-27
行家说

行家说

行家说储能

从136号文正式落地到以江苏为代表的多地分时电价密集调整,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电价波动增加工商业储能的不确定性,工商业储能迎来最难的一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的投资热情处于低点,下半年行情是否会迎来反转?从激烈淘汰赛到关键排位赛,最终谁能留在牌桌?

此前,在6月10日行家说储能联合光亚法兰克褔主办的“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产业价值峰会暨应用示范展”互动研讨环节,精控能源、华友能源、厦门国贸、汇能科技等工商业储能设备企业、融资租赁、运营方代表等畅所欲言,共探“新政驱动下的工商业储能创新路径”。

行家说储能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专委会 秘书长 孙韵琳博士 主持

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 李德勇

精控能源营销总监 穆建春

华友能源销售总监 张柳阳

“136号文”落地、多省份密集调整电价对储能产业会带来哪些变革?

李德勇

产业价值回归是必然

行家说

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 李德勇

从资金方角度而言,这是产业价值的回归。单纯从产业来看资金方,有个比方叫“扭曲的力量”,即资方涌入任何一个行业会加速产业的竞争,现在新政出台,大家会觉得,受新政影响整体收益在下降。但如果没有新政,随着资金方不断涌入储能产业,竞争激烈下分成下降,大家的收益也会下降。

当前,136号文、394号文新政到以江苏为代表的分时电价政策密集出台,驱动中国储能产业向市场化价值方向发展,从资本来看,任何产业都会趋于回归,回归到本来有的投资回报率里面去。

不管是资方涌入也好还是新政驱动也罢,任何产业都必然会经历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回归到理性发展,这其中若是企业也好资金方也好若不能建立自身的门槛和护城河,势必会被竞争侵蚀到自身的收益和利润。

穆建春

穿越短期阵痛,锚定长期价值

行家说

精控能源营销总监 穆建春

从长期来看,136号文以及江苏分时电价的变化,更深层次是为电力市场化交易铺路。对储能产业来说,短期阵痛不可避免,这要求不管是投资方还是产业角度都要回归到理性,仅仅从用电业主实际的用电需求和更具象化的能源需求,制定包含光伏、储能以及所有节能在内的系统化能源解决方案。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业主整体用电成本的下降、资方多重收益的叠加以及解决区域电网冲击问题,实现业主、投资方与电网的三方共赢。

另外,从储能项目的投资收益来看,大家都在寻求长期投资收益的稳定性,这对设备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厂商不仅要持续提升产品本身的性能包括寿命、安全性、稳定性等,并加强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整合能力,确保交付安全、稳定、高效的储能系统;更要去打造能保证长期盈利、持续优化运营策略、并有效控制风险的全生命周期运营体系,这样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张柳阳

工商业储能迎来暴风雨的前夜?

行家说

华友能源销售总监 张柳阳

近期密集的政策调整,无情地揭开了工商业储能市场的两大痛点:一是对现有市场对政策性套利的过度依赖,二是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

纵观工商业储能发展历程,从2023年爆发元年到2024年持续高增,再到2025年即使不是最难的一年,也是暴风雨的前夜。最早,业内普遍认为储能是一个大型的充电宝,实际上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储能不仅仅是峰谷套利的工具,而是电力系统灵活性调配的资源。如今政策的当头棒喝,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是不是应该放弃对单一峰谷价差套利的依赖,而重新审视储能的最原始本质,即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

同时,同质化竞争加剧,这种竞争既体现在惨烈的价格厮杀,也反映在项目资源的无序争夺。随着同质化竞争的白热化,倒逼我们深度思考:如何突破现有模式,开拓差异化的项目来源?如何寻找新的收益来源、挖掘多元收益场景?如何抢占技术或模式创新的战略高地?这才是破局的关键方向。

主持人总结

孙韵琳:

一、看来大家都对未来储能产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充满信心。

二、这两年,新能源的快速成长给储能带来了机会,未来工商业储能就像“每个人拿水勺舀水”将是比较好的解决新能源间歇性的手段。

行家说

业内有言2025年是工商储最难一年是否认同?为什么?

穆建春

应该主动拥抱变化

行家说

精控能源营销总监 穆建春

作为光伏、储能产业多年从业者,深刻认知到产业少有“躺赢”的年份。面对政策的频繁调整,行业同仁应主动拥抱变化、适应政策,或者预判政策方向,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内驱力——加大技术投入,调整投资逻辑,唯有积极适应变革才能破局前行。

当下,工商业储能行业为何会感到难?一是政策密集,产生了叠加效应;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工商业储能从产品、解决方案到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固化,造成价格内卷,使得各个环节的利润不断压缩;三是储能产业经过前两年爆发式增长,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爆发很快,调整的周期也很快,留给储能企业的时间不多。这一过程极具挑战性,所以让业内倍感艰难。

与其说2025年是最难的一年,倒不如说2025年是产业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拐点。相信经过这一年业内的共同努力,未来市场或许会涌现更多细分化应用场景,投资趋向于理性。而一批真正具备创新力和韧性的优秀企业及标杆项目,也将在淬炼中诞生。

张柳阳

在变革中调整生存策略

行家说

华友能源销售总监 张柳阳

136号文与江苏分时电价政策,本质是国家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所开展的战略布局,其长期导向是利好的,但为何2025年成为“最难的一年”?这就要辩证来看政策和市场双重的平衡。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电量市场化,394号文明确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这些政策为储能未来的多元化收益打开了大门,推动储能产业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业内为何感到难?难在于可能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政策调整速度远超预期。

如江苏分时电价政策刚出来时,被媒体形容为“江苏工商业储能市场按下暂停键”,可能原来已进场的项目要重新谈、一些项目短期内启动不了。如何解决这种短期阵痛?需要我们去适应政策、改变自身。如在政策引导下,一方面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完善储能系统在电力交易全流程的技术问题,以AI技术的融合深度优化储能在电力交易的手段和策略。

新电改下原有峰谷套利模型可能会失效从融资租赁角度有何新策略?

李德勇

储能ROE降至12%?不用怕

行家说

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 李德勇

面对新政,行业评价呈现分化,部分投资者直呼“肉痛”,这种痛感源于最直观的收益缩水,可能现在一个项目投下来,比以前每个月少了20%/30%的收入。以江苏1MWh储能项目为例,此前投资利润率可达28%左右,ROA(总资产回报率)约10%;今年整个收入下降20%到30%,利润率变成10%,ROA只有2.5%左右。

但我们需要动态看待这件事。一是业内很多优秀的公司正主动寻找除了峰谷套利以外的更多赢利点,如需量管理等;二是新政出台后,部分经营方退出,很多比较高的路条降低了,客户分成比例下降了,由此也能带来项目收益的改观,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被动动态情况下,由于整个数据的一些改变,ROA由原来的2.56%回升到4.5%.

三是整个储能项目的投资最终看收益率,收益率主要由收入减去成本。随着整个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未来的资金成本和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从储能项目的净资产投资回报率ROE来看,之前ROE能达到50%,现在新政后,ROE下降到12%,这个变化非常大。之前收益太高了,资本都会追求高回报的项目,所以即使没有新政,也会有很多资金方冲进来。新政下,也可以进行动态策略调整,将ROE回归到24%左右。回顾沪生300过去20年的综合回报率整体在9%左右,去除前面高速回报的5年,过去15年下来差不多5%,依此来看,我认为,储能还是一项好生意。

主持人总结

孙韵琳:

储能是一项好生意。相对于光伏,工商业储能更适合被聚合的资源。

做聚合商一是要有平台,二是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三是要有足够强大的算法。如果手上有好的资源,做好准备,先去聚合别人,当然也有可能被别人聚合。

快问快答

同样作为储能项目的投资热土请预判广东分时电价调整何时到来?

从资方角度来看,资金的注入会加剧行业的变化,但储能产业发展过程中,供应链等体系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可确定因素,从广东市场来看,我认为三年太短,十年太长,五年吧。

行家说

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李德勇

各地政策存在周期变化,产业发展需经历不同阶段,投资一个项目要找到志同道合,且能够聚焦长期价值发展的企业。进而我认为广东未来的政策重大调整需三年左右的时间。

行家说

精控能源营销总监穆建春

广东作为南网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不少是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广东政府的政策推动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全面考虑的,我预计在两三年之内,或许会有大变动。

行家说

华友能源销售总监张柳阳

一句话建言

行家说

华友能源销售总监

张柳阳

做一行,爱一行,拥抱变化,不忘初心。

行家说

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二部总经理

李德勇

结合人民币的国际化,美元锁定的是石油,人民币会不会锁定绿电,拭目以待。

行家说

精控能源营销总监

穆建春

适应变化,拥抱变化,寻求长期的价值。

行家说

往期精选:

储能电芯大尺寸之争:是危险还是进化?

超4GWh!晶科等2企又获储能新单

三大悬念!储能下半年有何不一样?

行家说

行家说

行家说

行家说

让更多人看到有价值的信息!

行家说储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行家说储能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最新产业活动
报名中
往期产业活动